1. 主页 > 娱乐资讯

《志愿军2》票房破4亿,给演员演技排名:辛柏青第3,朱一龙第2

有一种平开高走叫《志愿军2》。

国庆档的国产院线,就应了这句话。

由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2》,首日票房为4700多万,上映第二天被《749局》挤下单日票冠,但随着口碑发酵,影片上映第三天反超《749局》夺下单日第一。

到上映第四天,影片不仅以豆瓣7.4分口碑领跑国庆档,

票房更是破4亿,大幅领先其它影片,国庆档冠军几乎已经十拿九稳。猫眼也将影片最终票房预测,上调到了15.57亿,无疑也远超第一部。

对于我个人来说,本来是冲着朱一龙去看的,可看完之后,眼泪洒了一路。

如果说《志愿军1》讲的是这一仗为什么要打。

那么《志愿军2》则用一场壮烈的铁原狙击战,拍出志愿军为什么能赢?

相比第一部,陈凯歌的场面调度更加游刃有余,血与火之中,又有许多或令人热血沸腾,或令人潸然泪下的动人场面,比如电影里的一颗糖、一首歌、一面旗,和一场荡气回肠的冲锋。

在我看来,《志愿军2》票房越战越勇,原因有很多。

但角色的出彩度绝对是关键。对我来说,电影里每个志愿军战士都是主角。

接下来,请允许我结合作品观感,为《志愿军2》演员们表现排个名。排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一起演活了,那群最可爱的人。

10、李卓阳饰杨传玉——让人心痛的小战士

《志愿军2》有很多角色,都是年轻演员扮演,但这一次,观众没任何意见。

因为当年上战场的志愿军战士,很多就这么年轻。

比如李卓阳演的杨传玉。

这其实是一个小角色,但却有自己完整的故事线。

这个战士因为错过了松骨峰上最后的战斗,一直看不起自己,但在这一部的结尾,却用一场以身为门挡子弹的壮烈牺牲,赢回了自己内心的荣光。

和许多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一样,他牺牲在最年轻的时候。

李卓阳完整演出了杨传玉的成长线,从一开始的恐惧到无所畏惧,到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的牺牲,终于完成成长,最后英勇牺牲。

演得真是鲜活。

也更人痛惜,当年的冰雪中,到底多少战士倒在了青春最美好的时刻。

9、肖央饰赵安南——他带着爱国南洋机工团的传奇

肖央饰演的沉稳的运输队司机,看似不是很显眼。

但这个角色可不简单,因为他代表了爱国南洋机工团的传奇。

看起来角色只是给志愿军军运送物资,但一打起来,在枪林弹雨间身手矫健,枪法如神。

这杆枪曾在缅甸抗日期间立下战功,又出现在铁原狙击战的战场。

传奇的令我忍不住想看角色外传。

8、張宥浩 饰 杨三弟——用巴祖卡轰出那一炮,痛快!

杨三弟有一个观众不熟悉的战场身份:战损记录员。

他原本的任务就是记录牺牲者的番号、名姓,不让他们变成无名者被忘记。

但在战场洗礼中,这个少年渐渐蜕变成一个真正的兵。

在演技上,这位新人并非说真有多好,但对于新人的表现来说已经足够惊艳。

两场戏,更是绽放高光,一场是大声喊出,自己是个战士了。

另一场,就是再一次用巴祖卡开炮。

这也是三部曲的一个好处,人物塑造可以连成一个整体。

很多看过第一部的观众应该都为角色憋了一股气,这股气,在杨三弟一炮轰掉敌人坦克的一瞬间,彻彻底底宣泄出来了!

那是我整个国庆档观影中,最畅爽的时刻。

痛快!

7、张子枫 饰 李晓——眼泪绽放的“战场小花”

我非常不同意有些网民对李晓这个角色没有意义的说法。

她代表了许多战场上的英雄女性,不是没有意义,而是太有意义了。

战争电影的特点决定了,女性角色的表现就是没那么容易,这不是国产战争片的问题,全球战争片的经典女性角色都远不如男性角色那么多,因为就是不好拍。

但我认为张子枫把李晓塑造的很立体。

还在后方的时候,扎着双马尾辫、穿着红格子衬衫的李晓,蹦蹦跳跳回家看到穿着军装的李想,开始还一脸懵,因为兄妹20年没见过,直到李默尹一句:“李想,回来了”。

张子枫刹那间眼中充满了惊讶与喜悦的泪水,代入感和共鸣力很强。

到了战场兄妹再重逢,张子枫笑中带泪得又很甜。

这笑容那么有感染力,越往后面,随着战争的残酷,观众越会怀念那个笑容,因为面对战场的残酷和战士们的牺牲,李晓再也笑不出来了。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李晓唱歌那一幕。

这场戏是李想让李晓用广播掩护孙醒,分散敌人注意力。

于是她唱起“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引发了战士们的大合唱。

这首歌叫《河边对口曲》,创作于1939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流传的民乐之一,讲述了山西人张老三和东北人王老七因为国破家亡,决定一同上太行山打鬼子,相约共同打回老家。

此时的李晓满脸灰尘,已经成长为一名坚毅的战士,她的歌声那么坚定,又那么动情。

歌声让人鼓舞,又让人感叹战争巨大的残酷,对美好命运的摧残。

这个角色一定会延续到第三部,因为要把失踪的爸爸找回来,我对张子枫仍有期待。

6、欧豪 饰 张孝恒——是战场“保镖”,更是壮烈的英雄

欧豪是我眼中这几年演技进步最快的硬汉小生。

片中,他饰演的张孝恒,被派了任务,在战场保护军工专家吴本正。

近年屡次参演战争大片的欧豪简直完美融入角色,根本就不像演的。

演员与角色融合之下,扑面而来散发着一股朴拙之气。

虽然看吴本正不爽,嘴上不饶人,但还是说自己拼了命也会保护他。

没想到最后,角色真的为了保护吴本正而牺牲。

对于角色的演绎,欧豪既演出了“硬气”的一面,也演出了“英雄”的一面。

最后坦克牺牲的一场戏,更是令人动容。

5、王砚辉 饰 彭德怀——彭老总的情感被他表现出来了

王砚辉继续饰演彭德怀,尽管角色戏份有限,但角色形象却极为鲜明。

彭老总很多优秀演员都演过,最近的经典版本是丁勇岱在《跨过鸭绿江》的表演。

但王砚辉这次演的,是一个铁原阻击战前后的彭德怀。

他着重演出的,是此时此刻彭老总内心的情感。

仗打得惨烈异常,我们的轻步兵对阵敌人的装甲军,人数与实力都有巨大悬殊,从敌人的角度看,这是一场不会有胜算的战役。

但彭老总相信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他最担心的不是胜负。

而是牺牲。

他内心非常清楚,这铁原狙击战如果要赢,那一定是用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牺牲换来的。

所以一方面,角色有一种战场大局下的冷静、从容与果决。

但另一方面,王砚辉好几个镜头中的表情,配上有些迟缓的肢体语言,又演出了角色坚毅外表下的“软肋”。

观众可以透过这张脸,看出一位战场主帅的情感力量。

4、朱亚文饰 吴本正——全片最难演的角色,立住了

吴本正这个角色,绝对是全片最难演。因为角色不讨好。

朱亚文不是没演过战场硬汉,《长津湖》中他的角色就很出彩。

但这次的角色,是留洋回来,缺乏战场经验的军工专家吴本正。

当他来到了前线,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土木工程知识,教战士们构筑工事抵挡敌军的坦克,同时也要进行武器情报的收集。

但他一开始根本无法理解。因为他从前线听到了一个词:

抵近投弹。

指的是,战士为了能让手上的武器最大发挥效力,会选择最靠近敌人的地方去使用。这在吴本正看来是瞎胡闹。

先不用说靠近会更容易被敌人打中,就算没被敌人打中,有些战士自己都进入了武器的杀伤半径里,即使命中也可能非死即伤。

直到一场战场亲历,他才明白我军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抵近投弹”,也才明白这四个字背后的重量。

战士们选择抵近投弹,是以性命换胜率。

一颗炮弹一条命。

吴本正这个人物的上,有着属于理科生的憨和执,直到一场仗下来,他才真正懂得志愿军的仗是怎么打的。

这就是角色的层次感,不好演,不讨好,但朱亚文演出来了。

当然还有最后坦克那场戏,当他像往常一样忍不住跟张孝恒斗嘴,却发现对方已经快牺牲的时候,虽然撇过脸,但眼睛眯成一条缝,眼泪哗啦啦淌过满是灰土和鲜血的脸。

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表演。

3、辛柏青 饰李默尹 ——一场战场上静水深流的表演

还是那句话,辛柏青的演技又被低估了。

表面看,李默尹这个角色好像没那么多演技炸裂的戏,实际上比起大张大合的情绪化演绎,更难的是以细水长流的演绎,建立起观众对演员,对人物的「相信」。

李默尹作为战场高级参谋,文能排兵、武能对敌。但同时他又是李晓和李想的父亲。

有场戏是他罚李想面壁,虽然表情很严肃,但所有观众都看得出,那种表面严厉背后的欣慰。

还有场戏是他忽然接到通知上战场,身后是追出来的李晓,军令如山夹杂着亲情无奈。

整部电影辛柏青的情绪演绎都是压着的,你很少看到角色大幅度的动作和表情。

辛柏青是用静水深流的方式,演出了心中的隐忍和对孩子们深沉的爱。

只有两场戏,角色“失态”了,一是一家三口在战场重逢,李默尹既欣喜,又担忧,悲喜交集。

另一场是匆匆相聚又再度分离,他高声大喊看你们的了。

听到儿子的回应,脸上终于露出欣慰的表情。

辛柏青每场戏,都让观众离李默尹更近一点,这也让角色在片尾的失踪,更令人揪心。

2、朱一龙 饰 李想——泪点的高光时刻

李想这个角色,无疑承载了《志愿军2》最多的泪点。

朱一龙的表演,则是巧妙地将3个看似不搭界的属性融合了。

第一个属性,是“萌”。

相比作为战士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意气和热血坚毅,朱一龙首先演出的,其实是李想作为人的一面。

尤其是当李想被罚面壁,却拿出李默尹想要的地图时,看到假装发火的父亲,有种“窃喜小孩”的模样,这场戏就很妙。

谁说一营指导员就不能在父亲面前撒娇呢?

同样的情绪还出现在面对妹妹的时候,那种哥哥的宠溺是藏不住的。

第二个属性,则是“憨”。

虽然是一营指导员,但李想又不是一个传统的指导员。

特别是最后一场战前动员,他知道这一战,很多战士都回不来了。

但他没有把“和阵地共存亡”宣之于口,而是拿出了妹妹送给他的那朵花,当战士们传着花说这是好日子的味道,李想的眼中也在闪闪发光。

这或许根本算不上一场战前动员,但却是最好的战前动员。

第三个属性,是“硬”。

李想这个角色,是爸爸的好儿子,是妹妹的好哥哥,但更是祖国的好战士。

李想不只是李想 ,他也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战士的缩影。

一块糖,一张红色糖纸,一朵花,都是希望,最后那一段把花包在糖纸里流走那场戏,代表着李想希望的延续。

但带着希望的李想,绝不畏死。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所以在用对讲机说出那句,“军长,我们回不去了。一营倒下了,你们继续前进”以后,那场战场插旗誓死不退的段落,是那么的荡气回肠。

朱一龙没有用外放的表演方式来表达,但全程含泪的他却将铁汉柔情演得那么鲜活,那么动人。

这些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其实也不过是20多岁的青年而已,

但敌人在身前,而祖国在身后。断无一丝后退的可能。

即使陈凯歌没有用特写,而是用镜头把角色塑造成一个战场上的雕像。

观众依然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嘶吼,感受到那种重若千钧的信仰的力量。

李想李想,他的牺牲,是为了自己的理想、祖国的理想、人民的理想。

朱一龙细腻、生动又克制的表演表演,称得上动人心魄,令人感动,也令人回味。

1、众多不知名演员饰“喊出家乡奋勇冲锋的战士”——“谁是最可爱的人”

朱一龙和辛柏青的表演已经非常精彩,无可挑剔,但我依然要把全场最佳演技,献给这场冲锋戏饰演志愿军战士的所有演员。

片中令人最为热血沸腾的时刻有两处,一是志愿军战士齐唱家乡歌的时刻,二是战士们喊着家乡名字发起奋不顾身的冲锋。

就像李晓唱的《黄河对口曲》“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甘肃、湖北、宁夏、四川、河南,夜袭敌军之前正好是芒种,几名志愿军士兵在坑道里聊起了时令。

河南籍的士兵说老家到了种大豆的时候,江西籍的战士则说他老家种芝麻。

所以在那场战斗里,面对敌人的漫天炮火,战士们很自然地一边冲锋一边报出自己家乡名。

对家乡的思念没有让任何人怯战,相反,身后的家乡,正是战士们冲锋最大的力量。

可能有人说,这算什么厉害的表演?

但什么才是精彩的表演?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标准:是否打动人。

而我相信任何一个荧幕前的观众,都很难不被这一幕打动。

那这就是伟大的表演。

因为这群不知名演员用一场冲锋,共同塑造了一个最伟大群体的侧影——志愿军。

也用这场表演,告诉观众:到底为什么这场不可能打赢的仗,我们会赢?

因为我们志愿军实战中磨炼出的高超的战略战术素养,志愿军独步全球的单兵作战能力,甚至还有我们根据战争态势临场发挥发明创造的战术机动能力,比如“钉子战术”、李想的“稻草人战术”。

这一切共同缔造了人类轻步兵的巅峰奇迹:铁原阻击战。

但归根到底,是只有志愿军,才能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

没有人不怕死,但他们舍生忘死的根本动因——是他们知道自己在为谁牺牲。

一切的答案,就在这场冲锋戏里——

战士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此刻他们身后,却是同一个家乡——「中国」。

我想,这也是这场伟大表演的意义:好的表演,并不是凭空宣泄,而应当具备穿针引线的效果,把观众带入到当时当景,当喜当悲之中。

他们的表演,让这群最可爱的人,被铭记,被理解。

为什么要拍志愿军?

导演的回答是,不能忘。

电影中李想说:希望家乡的人过上好日子。

这句对白,仿佛与今日中国的岁月静好遥相呼应。

这也是电影为何打动那么多观众,因为故事里,有我们的共同记忆。

而唯有我们永世不忘,他们的生命才万古长青。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6991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