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丸子
编辑&排版|向晚晚
还记得小时候,在除夕的晚上,人们会准时守在电视剧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尤其是那里面的一些小品、相声节目,简单但不失欢乐。到了第二天,还要再看回放,回放时有字幕,就好像要再复习一遍春晚节目一样,生怕落下任何一个在除夕晚上没看到的细节。甚至开学,到了学校,还会和同学们讨论春晚节目。
01春晚呈现说教小品太尴尬,硬抛网络热梗不好笑
直到现在,网上还有人在讨论今年兔年春晚的小品,那个小品直接给观众们整懵了,后劲太大,这不眼瞅着又要过年了。
直到现在,网上依然有网友在吐槽它。“《初见照相馆》挺好的,我都笑了一年了。”
两人在说相声的过程中,孙越问如何才能变胆大,岳云鹏说站在椅子上,“椅(艺)高人胆大”,看看谭维维,“胆大望维(妄为)”。
这不尴尬吗?这都是什么包袱?最后,十几分钟的相声,观众们可能也就记得他俩衣服这个笑点了,因为有人吐槽说二人的衣服像双开门冰箱。
网友吐槽说:“改名吧,应该叫《背诵流行梗一分钟》”徐志胜那一张扭曲搞笑的脸,配上他极度不标准的普通话,硬生生地背了一分钟的网络流行梗。而这个节目能被人记住,就是因为它太尴尬了。
02网络预测龙年春晚小品,网友直呼:“别演了,给春晚导演组一条活路吧!”
今年除夕这天不放假,所以春晚开始时,有很多人可能还在回家的路上。于是春晚的开场白主持人大抵会这样说:“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下班了吗?还在加班吗?真是太巧了,我也在加班。”开场歌舞会是《龙的传人》,由一群小朋友和很多明星一起表演。
节目三:一个大爷在年三十这天在家放音乐,声音太大,邻居来找。
邻居说:“大爷你太吵了!”大爷说:“我没有啊。”邻居说你没啥?大爷一脸坏笑说:“我没K。”大爷还说自己的耳朵啊,有点2024。邻居不解,这啥意思?大爷接着解释道:“有点龙”。
网友的总结很准确,以前,春晚为新的一年发梗;现在,春晚总结这一年的梗。
人们总是怀念之前春晚的节目,甚至有人说,现在的春晚还不如把之前的节目拿出来放效果好。
03
从前,春晚是制造热梗的机器,而现在却成了热梗的搬运工。
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举办,到今年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
春晚举办的初衷就是在除夕之夜,在举国团聚欢庆之时,给全国人民带去欢乐,说到底它就是一台联欢会,只要能让观众一乐的,都可以拿来表演。
现在看来,那时候的一些节目,创作水准很高,不仅能博得观众满堂彩,还能反映出现实问题。
1984年春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了春晚史上第一个小品节目《吃面条》。
陈佩斯无实物的表演栩栩如生,人们感受了那个撑到不能再吃的样子。
这小品没有什么所谓的段子,就是很朴实的表演,但直到现在再看,还是会捧腹大笑。
陈佩斯和朱时茂的《主角和配角》,两个人形象上的反差,往那一站就是个笑点。整个小品节奏很紧凑,也没有废话,包袱一个接着一个。
观众们在笑的同时,也看到了这小品讽刺的是人们的刻板印象。
经典的小品细说起来,其中一定包括赵丽蓉老师的很多作品。
她和巩汉林合作的小品《如此包装》,紧跟时代潮流,讽刺了当时演艺圈包装热现象。
赵丽蓉老师特色的唐山话,还有精彩的唱功,传统戏曲与现代歌曲完美地融合了在这个节目里,获得了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
还有小品《打工奇遇》,赵丽蓉扮演一个去大酒店学经验的打工者,遇到黑心老板虚报高物价,与老板斗智斗勇,最后告发,临走还送了四个大字:货真价实。
整个小品,包袱笑料不断,还有歌曲串烧,不仅搞笑欢乐,还暗戳戳地讽刺了物价方面的一些问题。
其中一些经典的语段,甚至成了抓“间谍”的暗号:“宫廷御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你看这道菜,群英荟萃,我卖您老八十一点都不贵!”
既能搞笑还能拔高小品的立意,不愧是小品届的老艺术家们。
当然,要说春晚小品就一定绕不开赵本山。
记得小时候,赵本山的节目总是到很晚才出场,但人们都愿意等,很多人都说看春晚就等着赵本山出来呢。
他的第一个春晚小品节目是《相亲》,当时的赵本山刚三十多岁,却将一个五十多岁的角色刻画得入目三分。
赵本山给这个角色设计了特有的动作,蹒跚的步伐,低头脚尖蹭地,活脱脱地一个形象丑、动作丑的老蔫就这样出现在观众眼前。
还有赵本山和范伟合作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赵本山饰演的赵队长与模特教练范老师的不断“交锋”,笑点密集。
最后赵本山的一句“劳动者是最美的人”直接升华了小品主题,歌颂劳动人民,小品结尾时,模特队的歌舞表演让整个舞台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歌词也非常的有激情,充满着对美好明天的希冀。
“你穿的是地你披的是天,走的是阳光道奔的是日子甜。千百年创业艰辛,换来这春满家园!”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歌词谁都会整两句,唱着太解压了。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春晚小品,也成了我们中国人独特的记忆。
还有很多经典台词,到现在还能脱口而出。
赵本山的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我十分想见赵忠祥”“倪萍是我梦中情人”“来前的火车票谁给报一下子”……
说到赵本山的经典小品,一定要提的还有那部《卖拐》,当年他和范伟、高秀敏三人合作,从春晚舞台火到大江南北。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没病走两步”“要多少是多啊?要啥自行车!”……
这经典的台词,拎出任何一句,都能说出下一句。
从这个小品以后,赵本山、范伟、高秀敏就成了小品界的铁三角,后来的春晚他们又合作表演了《卖车》、《心病》等小品,个个都脍炙人口。
可是现在,好像再也没有那样深入人心的小品节目了。
还是那句话,以前的春晚制造热梗,能流行一年;现在网络制造热梗,流行一年了,春晚搬过去再用,这样的春晚节目没创新,没想法,观众看多了,也就不想看了。
如果以后的春晚都像网友预测的那样,将一整年的流行梗都拿来再演一遍,那么春晚可能真的没有看的必要了。
04、写在最后
春晚年年有,除了歌舞也就是这些语言类的节目了,真心希望春晚能够推陈出新,少些说教,多些欢乐。
也许是现在的人们欣赏水平提高了,也许不蹭热梗也还会有人吐槽,但还是要用真诚去做作品,相信人们都能看得到。
除夕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更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都希望把过去一年的压力都在除夕这天放下,开开心心地过大年。
希望龙年春晚能带来耳目一新的节目,为新的一年增添更多欢乐。
—本文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438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