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19日到10月29日,第十届乌镇戏剧节在乌镇举行,据乌镇戏剧节官网介绍,本届乌镇戏剧节有来自全球11个国家及地区的28部特邀剧目节练上演,还将有18组青年竞演,12个戏剧工坊演出,此外还有27场朗读会,6大展览,更有玩法多样的潮玩市集……对戏迷们来说,内容如此丰富的乌镇戏剧节应该可以玩个尽兴,看到过瘾,而本届戏剧节落幕在即,观众们的评价却走向两极分化。
黄牛加塞、剧目不佳……
观众吐槽“把文艺青年当大冤种”
围绕乌镇戏剧节的吐槽主要集中在票务和剧目两个方面,在票务方面,不仅是演唱会上有“黄牛”,连戏剧节上也出现了黄牛的身影。根据大麦网显示,乌镇戏剧节部分剧目为免费演出,比如“节子夜朗读会”,但大部分话剧演出是售票的,不少话剧的门票并不便宜,比如剧目《雪》,售价为480元到980元。“买不到票”被不少观众吐槽,“做了几天的演出攻略,准点进去结果一分钟就被抢光了?”
当然,视剧目的不同,各个剧目之间的热度是有比较大的差异,诸如《长巷》这样的热门剧目票会更难抢也很正常,但不少观众怀疑这里面有黄牛在捣鬼,不少在大麦上没能顺利抢到票的观众却在二手平台发现有人在加价转售门票,这套路和演唱会如出一辙。还有观众在怀疑官方和黄牛有勾结,一名观众称一个明明已经售罄的场次,在开场前居然又悄悄在大麦上架了门票,这名观众和戏迷群的群友们交流后惊讶的发现,这两张回流到大麦重新上架的门票此前有人在黄牛那里看见过,“黄牛手上的票为什么能回流到大麦上?溢价卖票的到底是真黄牛还是主办方?”还有观众质疑主办方并没有放多少票到票务平台,在玩“饥饿营销”。
但要如此断言恐怕也有所不实,记者通过乌镇戏剧节官方得知,本届乌镇戏剧节总共售票30808张,大体分成几种类型,有2426张门票为乌镇景区提供的门票+住宿套票,有2000张媒体票,此外还有1309张现场排队票,每场演出现场排队票大约在5-20张不等,大麦网线上售票24992张,占总票数81%。
不过,每场数量未知的现场排队票本意虽好,但却让不少观众大为恼火,正因为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几张排队票,出现了观众排队一两个小时却被告知没票,白白浪费时间,十分败好感。
关于演出剧目的吐槽,被集火最猛烈的恐怕还属孟京辉,“真是见了鬼了,心疼我的票钱。”“谢谢孟导,我两小时如坐针毡。”“我太尴尬了,这演的到底什么。”“《臭虫》有多难看呢,大概就是第二十五分钟开始有人玩手机,一小时左右有人陆续退场。”孟京辉是先锋意识流戏剧导演,而先锋派话剧在观众市场本身也存在一定争议,有的人能从中感受到乐趣获得思想的启迪,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就是群魔乱舞、不知所云。孟京辉的戏并不适合所有观众看,而来到乌镇戏剧节的观众也并不都是对先锋戏剧有深入研究的专业观众,吐槽的产生有很大程度是因为排剧问题,相当先锋、小众的实验剧目被重点宣传推出,让不少对实验戏剧稀里糊涂的观众买了票结果踩了雷,正相反,场次相对更少、权重也更低的青年竞演剧目更适合大多数观众口味,情节性更强,也容易理解,但关注度不够高,最终出现了评价上的严重偏差。
看戏还是看明星?
乌镇戏剧节“变味”了吗?
在社交平台上,围绕着乌镇戏剧节最多的讨论还不是关于剧目和戏剧艺术的,而是偶遇明星的话题,某地某明星出现了好美,某某明星和某某明星一起来了我拍到了照片……“乌镇戏剧节就是大型的明星见面会吧。”有观众这样表示。明星们来了,粉丝们追逐着明星的脚步也来了,有粉丝掐着点赶到了乌镇,不为看戏就为近距离看一眼自己的偶像,顶流明星们所到之处让本就游客众多的乌镇景区更加水泄不通,对于部分粉丝狂热的行为,也有粉丝表示了反感,“我真的服了,有多少粉丝故意去堵他的,你们粉丝清楚,都要扑到他身上了还上手摸,凌晨两点围追堵截跟到男厕所门口很好看吗?”
乌镇戏剧节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纯局限于戏剧界从业人员的戏剧节,从创立起就一直有明星参与其中,乌镇戏剧节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四人共同发起,这四人分别从属于旅游界、影视明星界、话剧界,正如乌镇戏剧节的性质一样,这是一个以话剧为基本载体带动地方文旅的项目,同时会有大量明星参与其中,不少影视圈演员来乌镇戏剧节出演话剧,于是有了各种明星版话剧,票房是非常可观的,对于粉丝们来说明星去演话剧也成为演技过硬的证明,但对于一般观众而言明星演话剧质量究竟如何就很难说了。发展到如今,乌镇戏剧节似乎也成为了明星们的社交场,不少明星是来这儿小聚,看剧捧场,“乌镇戏剧节好像成了明星们立人设的东西了。”有网友发表了这样的感慨。
对此反感的观众直言“乌镇戏剧节变味了,成了明星们的秀场。”明星的加入确实给乌镇戏剧节带来更大的关注度和曝光,但也确实让一些只专注于戏剧的剧迷感到困扰,本来在只是想去剧场看个剧,谁会愿意看到剧场门口堵满了举着闪光灯的粉丝呢。
乌镇戏剧节虽说是戏剧迷们的乌托邦,但却并不能认为是一个以学术交流为主的戏剧盛事,振兴发展地方文旅,提高地方文旅消费是这个戏剧节的一大作用。十年的乌镇戏剧节还存在很多并不够成熟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乌镇戏剧节在推动中国戏剧传播和国际交流以及和演剧工坊的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校对陶善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40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