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娱乐资讯

TVB台庆剧《香港人在北京》,用“笑与真”盼与观众共鸣

每年,众多港剧迷最翘首以盼的当属TVB豪华阵容的台庆剧,去年的台庆剧《美丽战场》《上车家族》和《超能使者》祭出了港剧的招牌菜,以紧贴社会现实、话题性十足带来了高收视。今年的TVB台庆,更聚焦于“新世代、新港风”,冀望在港剧创作上展现出其创新能力,推出了一系列题材相对独特、风格万花齐放、制作上与内地影视业更接轨的台庆剧作品。

今年四大台庆剧《香港人在北京》《罗密欧与祝英台》《新闻女王》和《叠影狙击》已准备就绪。其中,《香港人在北京》10月9日在TVB翡翠台和埋堆堆APP上首播,正式拉开了TVB台庆的序幕。这部都市职业剧由钟澍佳担任总监制,陈展鹏、吴若希、洪永城、戴祖仪、蔡洁、傅嘉莉、吴业坤等主演,自播出起便以“香港人闯北京”这个少见的题材,戳中港人北上发展的社会热点;两地演员的创新组合也独具亮点,令人眼前一亮;两地文化碰撞激发的有趣火花,“方向梗”“豪宅梗”等有趣而密集的笑点,备受网友喜爱和热议。

该剧总监制钟澍佳是香港人,自1985年加入TVB,首次监制的电视剧便是豆瓣9.0分的经典港剧《难兄难弟》。2002年开始,钟澍佳到内地发展,先后拍摄了《兰陵王》《择天记》《时间都知道》等为内地观众熟知的作品,与冯绍峰、唐嫣、鹿晗、古力娜扎、窦骁等大量知名演员及新生代演员合作。但近年,钟澍佳选择重回TVB,致力于港剧的跨地域合作,为港剧带来新的风貌。近日,在接受南都娱乐记者专访时,他分享了《香港人在北京》的拍摄内幕,坦陈自己“回归”的初心,也表示了对TVB剧集通过跨地域合作而不断变革、出新的热切期望。

1

香港人的“北漂图鉴”,搞笑而真实

《香港人在北京》讲述了徐氏兄妹一家在香港奋斗多年,因不同的原因先后开启“北漂”生活,四位香港人初来乍到,因语言、文化的差异而闹出不少笑话,但他们带着“不行都要行”的狮子山精神努力拼搏,最终踏出一条精彩的北漂之路。

该剧一开局,便凭借文化“碰撞”产生的众多笑梗吸引了观众眼球:尿袋梗——陈展鹏新CEO上任,竟让秘书为他准备“尿袋”,原来港人把充电宝称之为尿袋;豪宅梗——吴若希入住公司分配的住房,一边感叹北京的房子宽敞得可以产生回声,一边吐槽香港的所谓豪宅;方向梗——陈展鹏在香港找路只分左右,来到北京却被东西南北方向搅得晕头转向;还有豆汁梗、港普梗……不同的生活习惯、日常环境和文化差异之间的碰撞,激发出有趣的火花与情节,为观众带来了密集的笑点和幽默滑稽的喜剧效果。

对于选择一群香港同胞在北京闯荡这个故事背景,钟澍佳坦言自己作为一个地道香港人,也做过一名“北漂”,在北京生活和发展了十多年,他和不少身边朋友都有着独特的在内地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我一直以来都希望能给香港观众更多的窗口去了解内地、了解我们的国家。我这十几年在内地生活,我一直与我们的国家、与北京这座城市、与内地影视行业一起成长。我想我有这个责任和使命,去多分享自己的感受给香港的观众朋友。如果我的剧可以成为连接两地观众的桥梁,我会很高兴。”

在探讨两地文化碰撞这个命题上,喜剧似乎是天生的“绝配”。钟澍佳表示:“喜剧是我一直钟情的创作方向,我从早年的《难兄难弟》《七十二家租客》等开始就涉足喜剧领域。喜剧的制作充满挑战,但我享受在拍摄现场的快乐氛围,那种投入感、舒适感无法言喻。而且喜剧是一个出色的故事切入口,可用来展现香港与内地的文化碰撞与融合,观众可以在喜剧中轻松地开怀大笑,更容易Get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该剧开篇的笑料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化带来的冲突,充满两地观众熟悉而亲切的元素,既巧妙展现了北漂港人对新生活的好奇和努力融入,也带来令人捧腹大笑的愉悦感。

虽然该剧的总体基调是欢快的,但其内核是贴近真实、有笑有泪的,不少网友亦感叹该剧为“香港人的北京图鉴”。采访中,钟澍佳多次提到“真实”二字,“我会参照自己的亲身体验,把这部剧拍得更真实一点。”剧中比较出圈且令观众捧腹的“梗”,都融入了钟澍佳自己及身边朋友的经历,比如北京的马路宽敞与建筑物宏大,这种感觉是从小在香港长大的孩子想象不到的。“像第一集陈展鹏第一次来到北京,他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知道走100米和2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有人说你只要走十分钟就到了,但他走了半小时还没到……我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这种距离,这是我自己在北京的亲身经验。”

除了喜剧包袱来源于真实生活,创作团队也在剧情中融入一些社会热点与“痛点”,极力贴近现实。“我不希望我们的戏是非常说教、枯燥的,我们通常是‘先故事、后命题’,在讲好故事的同时,才考虑带出什么讯息。在故事中段,主角会遇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他们在一起为了各自的梦想而努力。这也是我在北京十几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在这十几年里,我遇到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祖国青年,我们一起拍戏,他们帮助了我很多,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虽然这些年轻人只有小部分成功了,有很多人努力了但最终没成功,不得不转行,但这个努力的过程是非常珍贵的人生经历,是很值得去讲述的故事。”

当下,香港人到内地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港人来到内地发展,面对充满发展机遇的北京或大湾区内地城市群,钟澍佳认为香港年轻人应该发挥新时代的“狮子山精神”。“以前的狮子山精神,可以概括为坚韧、坚持和努力不懈。新时代的狮子山精神除了以往这些品质,应该加入一些新时代的特质,比如你要学会适应这个世界的发展,懂得不断学习、与时并进。现在是科技的时代,什么都发展得飞快,我们除了要保持老一辈的情怀,更应该去学习与进步,吸收与包容。”他把香港年轻人的几种新特质融到角色身上,让他们到北京发展,遇到新的变化,看看他们怎样生存下去。

2

陈展鹏有经验也肯做尝试

卢庆辉、梁汉文自身特质与角色呼应

《香港人在北京》在选角方面给予观众不少新鲜感。陈展鹏、吴若希组成的夫妻CP搞笑而甜蜜,面对中年失意的人生,两人之间的体谅与守护令人倍感温暖;而他们与洪永城、戴祖仪组成的“北漂一家人”,平时互相吐槽、关键时刻又能共同应对挑战,喜剧效果出人意料;剧中还出现了卢庆辉、梁汉文、麦长青等一些“很久不见”的TVB熟脸,令港剧迷备感兴奋。

钟澍佳坦言:“其实这次我和很多香港演员都是第一次合作,除了陈展鹏、麦长青是之前认识,很多演员我都是不认识的。我们这部戏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拍摄的,无论在北京、宁波取景,我们每天开工前都要做一次核酸。有些演员,本来准备隔离21天,后来只需隔离10天,他们就提早来到剧组,一起同吃同住,这就给了我们充裕的时间一起看剧本、做准备。这个过程中,我加深了对演员的了解,可以把这些演员的一些特点、想法和遭遇融到角色中,将他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钟澍佳与陈展鹏一早相识,两人之间也能进行更有效和默契的沟通。“展鹏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很熟练且富有经验,他演什么角色都很像,而且很愿意去尝试新角色。过往他演绎了不少精英人士,这次在一个做了一天CEO就被降职的略带喜剧色彩的人物身上,他演得与自己以往的角色完全不一样!”第一次演女主角的吴若希也给了监制很大的惊喜,钟澍佳称她是一个“很有喜剧天赋”的女演员。

傅嘉莉舍弃了以往妩媚性感的形象风格,在剧中将“假小子”助理演活了,亦给钟澍佳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增强角色的真实感,钟澍佳找了一些在北京生活的香港演员,其中便有卢庆辉,饰演一名大中华区CEO“强总”。“卢庆辉是我在北京经常周日约喝茶的朋友,本来不只是喊他,我还想约陈晓东来演,不巧他的档期不合。因为他们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有很多相关方面的体验。卢庆辉每一场戏都有自己的即兴发挥,他经常跟我说:‘哎,这个不就是我刚来北京的时候,我见到的一些老板的表现吗?’”

为了令观众更沉浸式地“入戏”,钟澍佳找了许多与角色特质及经历相互呼应的演员,“我找了很多本身会唱歌的演员,比如梁汉文、坤哥(吴业坤)、戴祖仪等。因为他们在戏里都是一群追寻歌唱梦想的年轻人,我希望演员本身的一些特质和经历能与剧中角色相互呼应。我找梁汉文来演一个在内地重新走红的音乐才子,那时候梁汉文刚好有几天空闲时间,就二话不说答应过来帮忙。”这些“港剧熟脸”一出场,便赢得了观众的欢心。

该剧在内地拍摄了四个月,许多TVB演员此前从未在内地生活如此之久,陈展鹏甚至携妻子女儿一同“北漂”。戏外,演员与家属们在空闲时间组团在北京、宁波游玩,打卡景点,品尝美食,全身心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钟澍佳透露:“展鹏的女儿来到内地第一天,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等我们拍完戏要走的时候,他女儿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这是蛮好玩的一件事。这次我们拍摄的周期、拍摄节奏和方法都是按照国产剧的方式来走的,大家都挺开心在内地拍戏节奏舒服,不开工的时候他们经常会一起去学瑜伽、玩飞碟、玩密室逃脱、玩剧本杀,他们会组织很多活动,在生活上会变得多姿多彩。”

钟澍佳笑称大家都十分享受在内地的拍摄生活,“到拍摄后期,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内地的生活,他们去餐馆点餐的时候,已经挥洒自如,怎么扫码点餐,哪些餐馆的菜好吃,哪些菜才够辣,他们非常熟手。”无论戏内、戏外,演员们在这四个月的“北漂”生活中逐渐融入了内地的生活和文化。影视既是艺术,亦是写照,两者同频共振,赋予了该剧更写实的内涵与寓意。

3

港剧一直在求进步

港风题材不能一味是“集体记忆”

钟澍佳自2002年起从香港到内地发展,2005年定居北京,妻子是内地人,三个小孩都在北京读书。他在内地先后拍摄了《兰陵王》《择天记》《时间都知道》《十年三月三十日》《良辰好景知几何》《九州·朱颜记》等不少为内地观众熟知的作品,合作了冯绍峰、唐嫣、鹿晗、古力娜扎、窦骁、曾舜晞、朱正廷等大量知名演员及新生代演员。他对两地影视业的特点和优劣势都有深入的观察和感受。

“港剧一直是持续进步的,无论创作人或制作人,都抱着一个希望进步的心态。但面对现实,无论香港电影、香港电视,在市场和资源上都处于劣势,市场是有点萎缩了。当你的市场变得小了,你得到的资源就会减少,当你的资源减少,你的市场就会变得更小,这是一个坏循环。而我在内地拍戏的时候,我发现无论拍电视剧还是电影,市场都是一路发展、一路膨胀,我们得到的资源更多,我们拍戏的质素就会好一点,选择也会更多一点。我在内地发展这十几年中,看到内地剧的进步,一些较好的内地剧,其制作水准已经能够赶得上韩剧或其他国家一些优秀的影视剧。是时候可以分享一些经验给我们香港年轻一代的制作人了,这是我的小小情意结。始终我是TVB出身,希望可以回来帮忙,与TVB剧一同进步。”

在内地工作多年后,钟澍佳接受了曾志伟的邀请,重新回到TVB任职,主要负责TVB和内地及海外平台的合拍剧、定制剧业务。除了情结以外,钟澍佳提及自己回归TVB的另一个原因。近年“港风再起”备受关注,“大湾区题材”成为影视热点,粤港澳三地的合作与交流非常频繁,带动更多“港风题材”受到瞩目。但在这种热潮下产出的港味剧集或综艺,大都还是在走“情怀”和“集体回忆”路径,弹幕里一片“爷青回”的声音。钟澍佳认为港剧不能一味这样,应该尝试走出新的一步。

“曾几何时,TVB剧对于内地观众是一种时尚、洋气,处于领先地位的作品,但这些年人们一谈到港剧,一般都会提到‘情怀、回忆’。我想说,港剧应该要更新换代了,要打破大家这种刻板的印象,港剧其实有更多的可能性。国家对大湾区的发展政策,令我们有更多的项目去不断达成这个愿景。比如我们最近开拍的《企业强人》,还有台庆剧《香港人在北京》《新闻女王》等,这些都是比较新的题材、新的尝试,向观众展现了港剧更多的可能性。那些带有情怀的港剧,我们也在继续拍,比如《巾帼枭雄4》《法证先锋6》,但在剧本创作、讲故事方法、拍摄技术上都会有所创新,给予观众新鲜感,也更加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

钟澍佳回归TVB后,成立了TVB77工作室,致力于精品剧集的开发制作。作为一个跨界发展的制作人,他希望自己能够为港剧的发展出一份力。“我希望在制作经验上可以分享多一点给其他TVB同事,令他们在拍摄技巧、技术上有更大的提升。在市场发展上,我希望能够开拓更多的合作,比如77工作室与腾讯视频、优酷签订了一些框架合作协议,希望未来能够达成更长远的合作。在编剧、制作人和演员方面,我们也和其他公司达成一些联动,做一些跨界合作,希望开拓更多外地的平台。TVB不仅可以做港剧,还可以做一些精品的华语剧,可以尝试一些新的领域开拓。”

“你要学会适应这个世界的发展,懂得不断学习、与时并进。除了保持老一辈的情怀,更应该去学习与进步,吸收与包容。”钟澍佳觉得,《香港人在北京》所表达的新时代的“狮子山精神”,也适用于港剧创作人,学习、吸收与包容,与时俱进的创作思维,是复兴港剧的重要之道。

采写:南都记者蔡丽怡实习生江欣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3994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