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电影上映的第五天,看完电影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都误会乌尔善了,他真的没有魔改《封神演义》原著,《封神》绝对是对《封神演义》神话的最成功的改编。
《封神》第一部讲的是周武王姬发在朝歌做质子,并逐步发现纣王殷寿的真面目,继而杀了殷寿返回西岐的故事。
与1990年版的《封神演义》和其他影视剧展现的《封神演义》不同的是:这部电影里的纣王并不是昏庸无能的模样,他不仅腹肌发达、看起来英明睿智、极有主见,连眼神透着无尽的威严。
也因为这样纣王形象与影视剧里任由妲己摆布的纣王不一样,纣王形象被认为是魔改之一。
然而,网友以为的魔改,实际才是真实商纣王的形象,这点,看过《封神演义》原著的人是最有发言权的。
首先我们来看荀子描述纣王殷寿外貌的字句:长巨姣美,筋力超劲,而司马迁在描述商纣王的性格时,用到的是“资辨捷疾”四字。而《封神演义》原著里的纣王形象也与司马迁、荀子描述一致。
原著中,在写到纣王时,曾用到了“神威天纵”“力如三春茂草,越战越有精神”,
所以,历史上和《封神演义》原著里的纣王根本就不是之前影视剧里描述的那般昏庸无能,但他的确是成汤气数将尽的根本原因所在,但这一切,都是纣王自己的选择。如电影里姜子牙反复强调的那句:心怀恶念,妖孽自至。
《封神》中第二个被认为魔改的地方是:妲己的人设不再是红颜祸水,而是报恩的九尾狐。
它之所以被认为是魔改,乃是因为随着以往影视剧的影响,人们都将九尾狐视为妖孽,自然,妲己也被认为是误国害民的存在。
然而,读过《封神演义》原著的人却都知道:九尾狐本就并非妖孽,而是祥瑞。谁能捕获九尾狐,谁就将获得好运。所以,《封神》九尾狐妲己的人设,反而才是最接近原著的。
电影《封神》里的妲己纯粹为纣王虏获的猎物,妲己单纯想助纣王实现霸业,她心思单纯、且不追求权力,就连杀死姜王后,也是出于自卫的结果。
《封神》中第三个被认为魔改的地方是:以往《封神》影视剧中的小配角殷郊被设计成了主角人物。
殷郊是纣王殷寿长子,为殷寿与姜王后所生,也是商朝的太子。《封神》中对他的描摹笔墨,仅次于纣王。实际上,将殷郊设定为主角,不仅不是魔改,还是真正的还原。
因为,最早的《封神演义》,即平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中,殷郊是武王伐纣的绝对主角。
最早的演义中,殷郊母亲被妲己杀害后,又诛杀了殷郊的乳母。乳母临死前将真相告诉殷郊,殷郊为报仇曾行刺妲己失败被抓,之后,纣王命人将殷郊斩首,但殷郊命大被胡嵩劫法场救下,后殷郊梦里得仙人传授武艺,前往华山招兵买马,最后在武王伐纣时出兵相助,最后也是他斩杀了妲己,并亲手杀死了父亲纣王。这个结局,很可能是后期的《封神》电影也会沿用的结局,毕竟,姬昌icon早就断言:纣王将死于血亲之手。
殷郊在明代版本的《封神演义》中之所以不是主角,与明代主流意识形态收紧有关,明代不像宋元时代已经可以写弑父杀母,可殷郊却实实在在地背负杀母大仇不得不报。两难面前,作者只好把殷郊的部分进行了删减,这也是明代《封神演义》看起来非常凌乱的原因之一。
而《封神》中其他被认为魔改的地方,绝大多数也都是真正的还原,而极少部分非还原式的修改,实际也并非魔改,而是极其成功的修改。比如,《封神》里对姬昌吃儿子伯邑考的肉却不自知的情景,这也是极其成功的修改,这点,我们后面可以接着讲述。(作者:李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33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