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破晓前剧情介绍(破晓东方再现五个“离谱”剧情)
该剧自播出以来,围绕虚构人物纪南音发生的“虚无历史主义”错误越来越多。
颇有讽刺意味儿的是,一部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竟然罔顾历史事实。
纪南音是虚构的,那么在她身上所有发生的事也必然都是虚构。
如果虚构的是小人物,当然没有问题,这也是影视艺术创作的惯用手法。
但是,纪南音这个虚构人物可不简单,在剧中她的作用竟然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是的,在剧中周总理的评价中,她是“以一敌百”的美国留学生、女经济学家。
在编导的眼中,她是淞沪警备副司令兼51军军长刘昌义的侄女,还深入虎穴策动姑父刘昌义起义。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那枚最终促成刘昌义起义的“萝卜章”和陈毅的手令,本来是出自开国中将聂凤智的个人之手。
在剧中,这个“萝卜章”的大功劳,却被移花接木成纪南音的了。
刘昌义领导起义,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他根本不会想到,在自己百年之后,竟然有人给他安排了一位美国留学生当侄女。
在最近播出的几集中,老许又归纳了这五个比较“离谱”的剧情:
丹阳整训像儿戏
只要你愿意学习,就可以在头条搜索“丹阳整训”四个字,然后花上十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官方报道,就知道剧中的整训简直如同儿戏。
首先,在20天的整训中,主要是对5000名来自进攻上海各部队的指挥员。
而剧中的整训,却重点针对建制连的基层士兵。
在第一个有关整训的剧情中,就是让背不过《入城三大公约》的连队围着营地跑五十圈,这种做法纯属“个人想象”。
还有灯泡会电死人,也不是以这种危险过后的方式教育。
而是,对参加整训的干部,安排熟悉上海城市生活的干部授课。
从如何用电,到使用抽水马桶,对商店内的物品能不能还价等等,这些经常遇到的日常生活小常识方面进行培训。
为了让这群干部们熟记十大公约,陈老总在动员大会上摔帽子:
“有几个干部进戏院看戏不给钱,还有拿了师范学院的一个灯泡,大街上全是我们的军人,请销假制度形同虚设……”
最后,陈毅着重强调的纪律就是,解放上海之后,“坚决不允许进入民宅。”
在真实的历史上,有如此之多鲜活的事例可以借鉴,但剧中却变得像闹着玩。
镜头转换,结果出现了以下画面:
一个小战士正拿着“独腿”望远镜看女护士,接着又围在一起看给石榴写的信,随后又是连长“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整个屏幕除了笑声以外,一地鸡毛。
事实上,《入城三大公约》很简单,完全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加强版,我估计是个当过兵的就能熟背三大纪律,因为天天吃饭前都唱这首歌。
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多简单啊,再看剧中搞的,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还搞出了“情景模式”教学法。
结果,这位营长喝了一口水,最后说他违反了“不拿群众一根线”的纪律。
我滴乖乖,搞来搞去还是“三大纪律”约束的内容啊。
别忘了,这一条可不是指具体的“一根针”和“一根线”,而是指任何东西。
本以为是什么教学的好点子,结果费了半天劲,把个营长弄得抓耳挠腮,最终又回到了三大纪律上。
这个剧情,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街头画面像摆拍
从古至今,没有一支军队像他们这样,占领了城市却躺卧街头,拥有了繁华似锦却甘愿坚守清贫。
这,就是信仰所带来的巨大力量。
1949年5月27日,黎明到来了,当小姑娘打开家门,大街还是那个大街,但大街上的军人变了颜色。
她所不知道的是,不但是军人的颜色变了,而且整个祖国的颜色都要变了。
此时,本集的笑点来了。
当荣先生带着夫人来到大街上,同样被这震撼的一幕惊呆了,他们也感受到上海的天要变了,激动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寂静的十字大街上,躺着数百个血迹未干的战士,而空气中却充满了罗曼蒂克的味道,一股浪漫主义情怀充满了屏幕。
这,就是编导的艺术“创新”之路。
此时此刻,一个战士醒了,他用迷茫的眼神看着眼前这对相拥的男女,一边轻声嘀咕着“他们是…”,一边又赶紧掏出“入城宝典”来查阅答案。
终于找到了,在第74页,有一对男女互相搂着腰的图画,画上说了:
有这种行为的,就叫夫妻。
紧接着,宋先生又来了,而且来到了同一个街头。
小女孩,代表着祖国的未来,荣先生代表着民族资本家,宋先生代表着民国中有家国情怀的高层。
这三个层次的国人,都被这个镜头深深震撼了,或许这就是拍摄者想表达的。
面对媒体采访,导演高先生说,“我在拍摄期间最猝不及防的一次落泪,就是看到十字街头的这个画面。”
你看看,导演都把自己感动哭了,可是老许没有哭。
因为不真实,我是说拍的不真实,不是说解放军睡在街头不真实。
如果是演话剧,当然可以这样拍。
你看到没有,整个画面,看不到该有的一个哨兵,也没有一个卫生员在察看战士的伤情,更没有一个躺着的人动一下。
这不是摆拍,又是什么呢?
李泽锋表演僵硬
他不是表演生硬,而是僵硬,后者比前者还要差一个纬度。
这个结论,就来自于他陪着纪南音到林秉良家借唱片的表演风格。
像剧中纪南音一样,陆修远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我估计,在历史记载中,想找到陈老总的秘书是谁并不难,但剧中就是要虚构。
很可能,在接下来的戏份中,剧中的陈老总还要“拉郎配”,让这两个虚构的人物碰撞出爱情的火花来。
你要是不信,就可以看看老总让陆修远去找《英雄交响曲》的情节,还提醒陆修远要找个出国留学的人陪着去找才行。
老总的话,差一点就说这个人必须是未婚女性,还要姓“纪”。
只要稍微想一想,刚解放的上海,百废待兴,特务遍地,物价飞涨,投机商暗流涌动,西方美帝在国际上横加指责。
这个时候的陈老总,百事缠身,他还有空管唱片这种屁大点儿的事?
再说了,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新旧政府交接的公开大会上,难道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不比《英雄交响曲》更有深意?
我都不用查资料,在虚构人物身上发生的事,一定也是虚构的。
这个剧情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还原陈老总幽默风趣的一面,二是打算让这对虚构人物擦出火花,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
接下来,你可以看看李泽锋塑造的陆修远在林秉良家的演技了。
上图,是上海刚刚解放的第二天,陆修远的头发就成了这样。
或许是剪辑的原因,也或者是李泽锋对角色拿捏的不到位。
反正陆修远在林秉良面前的表现,就是冷酷(装酷)、眼神无光(目光呆滞),语气生硬,表情僵硬。
而且,他跟林秉良聊天时,态度还极其的不尊重对方,显得缺乏基本的修养。
聊天中,他处处揶揄林秉良,而且说话的口气充满了爱搭不理和傲慢,最终惹得林秉良差一点当场翻脸。
按道理说,陆修远应该气定神闲,非常谦虚低调,浑身洋溢着军人的阳刚之气,充满了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昂扬朝气。
退一万步说,他是纪南音的表哥,而且你们是有求于人家。
当林秉良表示,以后纪南音想来家里,可以让小汽车去接她时。
结果陆修远竟然莫名其妙地说:“我们共产党人不讲究坐小汽车。”
林秉良一口一个“小陆”喊他,其实这种称呼没有歧义。
但是陆修远非常冷漠地说,“你可以称呼我陆同志。”
我滴个神啊!要是我的唱片,会当场用脚跺碎了给他看,然后大喊一声,“就不借给你!拜拜了你呢。”
当然,李泽锋表演生硬,也有剧情设置不好的原因,但是演员却把威武演成了冷酷,把阳刚理解成了装酷。
话说回来,对于年轻演员,我们还是多包容,希望他在接下来的戏份中,能转变这一表演生硬的形象。
这个杀手“不算冷”
新旧政府交接公开大会开始了,奇怪地没有听到《英雄交响曲》的音乐声,看来道具组忘了放音乐。
本集中,下面这个剧情属于笑点。
当冷酷的杀手用狙击枪瞄准后,我觉得至少得打一枪,哪怕是随便有个人中枪,也算是敌人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不过,这个杀手不算冷,只是他的手冷脚冷脸蛋冷,但心是热的。
当他把手指轻轻放到扳机上以后,他陷入了几秒钟的深思。
于是,他被捕了,还得先徒手反抗几下之后才寡不敌众。
看到这种“离谱”剧情,真让人无语。
结了婚不让入党?
说实话,老许也是党员。
我被剧中李清如大夫,对我党有如此之高的赞誉都感觉不好意思了。
她不但想入党,而且还定下了一个不入党不结婚的目标。
当我看到她跟林秉良一起在厨房,旁边还有佣人出入,而李清如正在驾轻就熟地打鸡蛋,切西红柿。
而林秉良手握高脚杯,一口一口地抿着高档红酒。
俩人一边说,一边充满深情地对视。
我原本以为,啊,原来他俩是两口子。
但是,我错了。
第二天早晨,李清如给林秉良准备好丰盛的早餐以后,正准备出门上班时,就发生了让人无比感动的一幕。
但是,这个给他做饭,陪他同居的美国留学博士,没有惊喜地接过戒指,而是谈起了医学,如何去给病人做手术。
这种剧情,除了让人尬笑以外,还能留下点什么呢?
张嘉益渐入佳境。
导演高先生表示,剧组选择张嘉益饰演陈毅元帅的原因,是为了追求形神兼备,如果在形似上做不到,就尽量追求神似。
老许个人的感受是,刚开始很难接受,现在看了十集,从心理上有了改变。
从张嘉益的表演来看,他在努力演好每一场戏,特别是说话的镜头中,他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总体感觉,还是威严有余,幽默不足,整体人物塑造还欠火候,希望他在接下来的戏份中能有更好的表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226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