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导演的作品有哪些(宁浩口碑最好的电影)
随着《我是药神》的成功,观众记住了文牧野这位“幸运的”青年导演,凭借长篇电影处女作便跻身十亿导演俱乐部,除了长期以来的厚积薄发,更得益于青年导演代表宁浩发起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
对于青年导演的扶植计划,宁浩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甚至他本人也是该体系的受益人之一,因此他更明白青年导演的困境与需求,更愿意将这类扶植计划传承下去。
作为出身并不富裕的小镇青年,宁浩曾经做过自行车装配、舞台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平面摄影等看似与导演无关的工作。为了找个借口混在北京,他决定报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意外考上了导演专业,但他未曾想过自己将涉足电影行业。
舍友方刚亮无意中看过他的毕业作品《星期四,星期三》后,苦言相劝他应该去当导演。后来《星期四,星期三》获得了2001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宁浩顺利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专业。北影毕业前,他执导的首部电影《香火》获得了东京银座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大奖。
隔年为了拍摄《绿草地》,宁浩深入内蒙沙漠,遭遇了断水断粮、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集体罢工的的绝境,靠“数星星”来辨别方向、学美国电影里的桥段给汽车打火,结果劫后余生。该片入围柏林电影节和香港电影节,并获得上海电影节亚洲区最受欢迎奖。
不久之后,宁浩遇到了导演生涯最重要的机遇之一——刘德华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在这项计划的扶植下,宁浩与黄渤首度合作,执导了一部小成本荒诞喜剧《疯狂的石头》。该片仅300万成本,最终斩落2350万票房,杀入同年度华语片票房前十名,更在金像奖等华语五大权威奖上揽获十二项提名,宁浩个人也拿到金马最佳原著剧本奖,从此声名鹊起,赢得了“鬼才导演”的称号,也成为公认青年新锐导演的杰出代表。
那一年的人民日报文化版年终特刊上写道,“《疯狂的石头》的成功,让人们在开始厌倦商业大片带来的视觉盛宴后,重新意识到,电影的魅力应该来自于一个好的故事。坚持用影像讲述现实生活,似乎昭示着国产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随后宁浩顺势推出《疯狂的赛车》,该片以1000万成本,搏得过亿的票房,他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同年,宁浩受到韩三平器重,在三爷的指导下开始创作《无人区》,后来宁浩把这部电影称作自己创作的转折点,开始把更多自己关于生活的、人性的思考投射到创作里。
这部讲述人性的电影四年后才得以通过审核。这四年里,宁浩又创作了类型化喜剧《黄金大劫案》,并提携了新人雷佳音。这部电影票房过亿,但市场反响不如预期热烈,宁浩开始反思:“创作不是春节晚会,不是每年都得弄一出。我不是个职业导演,我得有话说的时候再说,没话说的时候就帮别的导演。”
2014年,宁浩与黄渤、徐峥“铁三角”再度联手推出公路喜剧《心花路放》,该片登顶当年国产电影票房榜,成为国产电影史继《泰囧》和《西游降魔》之后的第三名。
距离上一部作品《心花路放》又过了四年,四年间他遵守了对自己的承诺,“没话说的时候就帮别的导演”,他把青年导演计划当作一部作品,换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称:“我的工作就像陪练,导演是拳手,我是陪练员,接过你打过来的拳,找到你的路数,把你激发得更好。”
同时他也再度联手老搭档黄渤,筹备自己的下一部作品, “疯狂”系列第三部——《疯狂的外星人》,这部电影改编自“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乡村教师》,刘慈欣和宁浩历时整整五年的筹备探讨,剧本打磨,保证《疯狂的外星人》在情节大幅改变、近乎推倒重来后,依旧保持原著打动人心的精神内核。该片定档2019春节档,势必又将引起一番观影热潮。
从首部作品面世至此,历时15年,宁浩仅产出7部电影,但每部作品评分均高达七分以上,这样的成绩在中国影史上绝无仅有,当之无愧“宁浩出品,必属精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21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