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和梁欢的关系怎样(英达和梁欢现在过得怎么样)
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众多运动健儿中,英如镝是备受瞩目的名字。
效力过多支冰球队的英如镝,作为本土球员,代表中国队出战,无论输赢与否,他都将为中国男子冰球在冬奥史上画上重要的一笔。
不过,比起英如镝的冰球水平,更多人好奇的是他身后的家庭。
作为英达和梁欢的儿子,英如镝生来就饱受争议。这背后还有两个绕不开的名字是:宋丹丹和巴图。
看着英达在镜头前骄傲地谈论英如镝,那段尘封的往事再次被掀开。
对于年过60的英达来说,英如镝是他人生下半场最大的成就。
而在英达和英如镝背后,那个叫梁欢的女人总是被忽略。
这么多年,梁欢一如既往的低调。
在整个互联网的汪洋中,找不到关于她多少照片和资料。我只能从碎片化的信息中,尽力还原一个真实且不曾被了解过的梁欢。
01
1968年,梁欢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她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梁左,一个叫梁天。
梁家不是普通的书香世家。
父亲范荣康(原名:梁达)是人民日报社最早期的笔杆子,他喜读鲁迅,擅长写社论。他写的社论,文笔老辣,观点犀利,每每发表总能掀起一阵讨论声。
在那时严苛的文艺创作环境下,范荣康总是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用笔杆子打破封建思想的禁锢。
母亲谌容毕业于当时的北京俄语学院,当过俄语翻译,做过俄语教员,后来专注写小说。她发表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
在如此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梁欢难免耳濡目染。加上父母都是思想前卫的人士,她受的教育是开放且西式的。
作为家里的小女儿,梁欢总是备受父母和兄长疼爱,但从不溺爱。
范荣康要是有空,就拉着梁欢去体育馆看演唱会。在那个年代,流行音乐还不被大众所接受,甚至一些极端分子视流行音乐为毒瘤。
但范荣康从不在意这些,他希望梁欢能享受最丰富的文艺世界。
除了看演唱会听流行歌曲,梁欢也常常跑到书房,翻翻父亲的稿子,读读母亲的小说。
等梁欢开始认字时,大哥梁左已经初露锋芒,他完美的遗传了父母的文学修养,小小年纪就开撕发表文章、诗词、大鼓和快板。
而二哥梁天却没有文学天分,他厌恶学习,还常常逃课,但体格好能吃苦,有个军人梦。
对知识分子的家庭来说,搞什么也不如搞文学来得有趣味有身份。
还好,梁欢虽不如梁左有天分,但学习成绩是一等一的好,喜欢读书,文采也不错。
彼时的梁家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精心培育的女儿,将来会因为一个男人葬送自己的前程。
02
1977年,是梁家兄弟的人生转折点。
梁左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整个梁家的骄傲。梁天进了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六师,本来连任炮长,却因为笔试不合格,被迫调到了炊事班。
这一年,梁欢刚满9岁,她崇拜的依然是梁左。看着梁左在北大校园意气风发,她也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而比梁欢大9岁的英达,还在北京七十二中上高中,和同校的姜文成了好哥们。
英达和姜文都是学校里的最叛逆的学生,逃课打架,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
不过随着高考恢复,英达和同学打了个赌,赌的是英达能不能考上北大,不服输的英达废寝忘食补习了4个多月,还真考上了。
当时社会上重理轻文,英达按照家里人的意愿,选择了偏向理科的心理学。
向来爱好文科的英达,对心理学真没什么兴趣,为了填补专业课之外的空虚,他成立了北大剧社。从导演到服装场地,英达全都自己干。
也是在这个剧社,英达认识了梁左,才子和才子的相遇,自然惺惺相惜。
可梁左丝毫没有料到,英达会成为自己未来的妹夫。
1988年,20岁的梁欢用尽全身才华考进了北大中文系。多年的艺术熏陶,让梁欢在北大十分抢眼。论长相,她自然比不上别人,但是论文笔和文化修养,她是佼佼者。
而且当时的梁左已经和姜昆创作出了相声《虎口遐想》和《特大新闻》,在春晚舞台大放异彩。
贴着梁左妹妹的标签,梁欢在北大也算是风云人物。
那时候,英达辗转美国密苏里大学,深造完戏剧专业,因为母亲离世,他回到了国内发展。
抱着电影梦的他,还会是不是的会北大看看话剧社的学弟学妹们,说不定和梁欢也打过照面。
不过,这时候的梁欢还不足以让英达动心,英达钟意的是另一个水灵灵的姑娘。
03
还是1988年,英达进了北京人艺当实习导演,正好遇到在《纵火犯》里面打酱油的宋丹丹。
当时的宋丹丹刚满28岁,经历过一段婚姻,让她颇有一种蜜桃成熟时的魅力。
加上宋家也是书香门第,宋家和英家也相熟,怎么看都是门当户对。
就这样,英达俘获了宋丹丹的芳心,第二年就欢欢喜喜步入了婚姻殿堂。
1990年,宋丹丹生下巴图,同时也凭借《超生游击队》红遍大江南北。
英达和宋丹丹各忙各的,婚姻也逐渐出现裂痕。
英达满腹才华,却十指不沾阳春水,要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宋丹丹难免怨言颇多。
面对强势的宋丹丹,英达选择视而不见,而是一头扎进了《我爱我家》的剧本创作中。
那时候,国内还没有情景剧的先河,英达这个想法,要是成功了必然载入历史。
因此,英达喊来旧相识梁左一起创作,而梁左又带来了妹妹梁欢。
当梁左绞尽脑汁构思情节时,英达和梁欢的关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那时候,宋丹丹作为演员之一,也经常在剧组逗留,和梁欢更是相处成了姐妹。
宋丹丹对梁欢没有丝毫防备,任由她日夜和英达研究剧本。
一开始英达也看不上长相一般的梁欢,在他看里,梁欢就好像戴了个头套的梁左。
但是相处久了,英达内心那只小鹿却开始乱撞。
梁欢自然有她无可阻挡的魅力,她性格非常温和,不急不躁,温柔如水,加上写喜剧出身,脑海里总有抖不完的包袱。英达要是和梁欢开玩笑,梁欢从来不会生气,还会反唇相讥。
那段日子,只见英达和梁欢互抖包袱,笑声不断。
毫不夸张地说,梁欢的才学,和英达可以达成灵魂的完美契合。
用英达的话来说,“男人看到在某个方面比较出色的女人,就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那就是把她网罗到自己家来。”
这就为后面的狗血三角恋打下了坚固的基石。
04
1993年,《我爱我家》开播,反响热烈,英达一举成名,被冠上“情景喜剧之父”的名号。
英达红了,和宋丹丹的结合,本是珠联璧合。
可是没过多久,梁欢和英达的绯闻却闹得京城人尽皆知。
面对流言纷纷,英家和宋家都给英达施压,而英达打死也不承认移情梁欢。
当然梁家也不能坐视不管,他们放言,如果梁欢做出如此有辱门楣之事,就和她断绝关系。
梁左更是气得跳脚,毕竟他和宋丹丹也算是挚友,自己妹妹做出这等事,让他根本无颜面对宋家。
那两年,梁家、英家和宋家,被这段三角风波笼罩着,让每个人都十分尴尬。
而被戴了绿帽子的宋丹丹,更是咽不下这口气。她提出离婚,英达不答应,准确地说是英家不答应。
眼看着婚姻这潭水越搅越浑,宋丹丹也用同样的方式报复英达。
1997年,宋丹丹打电话给英达:“我和别人好上了,我们离婚吧。”英达这才同意。
离婚当天,宋丹丹给了英达一个机会,让他坦白和梁欢的关系,可是英达依然矢口否认。
就在下一秒,梁欢的留言就显示在英达的呼机上:“办得还顺利吗?你什么时候回来?”
那一瞬间,宋丹丹才明白,原来那几年,英达一边不承认和梁欢的关系,一边早已和梁欢有了一个家。
果然,离婚一个月后,英达和梁欢领了证。
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何家世显赫的梁欢要违背世俗道德追求这份爱情?
或许对于梁欢来说,从小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遇到英达,才是她赢回自己的唯一选择。
无论如何,英达娶到梁欢是欢喜的,他幻想着和梁欢强强联手,在中国喜剧之路上收获累累硕果。
可是英达错了。
05
婚后的梁欢突然变了。
她不再创作剧本,不管英达如何劝说,她硬是一个字都不写。
那时候的梁欢在业界也算是个有名的编剧了,冯小刚也三番五次地找上门来,可梁欢总是用同样的话推辞:“我连英达都不给写,你就别来拜托我了吧!”
心灰意冷的冯小刚,只能怒斥英达:“你毁了一个女作家。”
多年后,英达也说:“把梁欢娶回家当太太,是我的一个失策。”
看着罢工的梁欢,英达也无计可施,只能拼命赚钱。
不过,料理家庭,梁欢是一把好手。
当时,英达和梁欢准备买婚房,英达想买样板间,直接搬进去住最省事。
可梁欢偏偏要买毛坯房,从设计到装修,她全程盯着,没让英达操半点心。
这时的英达心里多少有些安慰,梁欢不赚钱,只要能打理好大后方也不错。
没想到,搬进新房子后,梁欢再次露出真面目。
她从不起床做早餐,还常常说英达打呼噜影响她睡觉,所以早上必须补觉。后来,梁欢习惯了英达的呼噜声,也习惯了每天睡到十一点多。
而英达更是只吃现成的,见梁欢不起床,他也索性睡懒觉。
就这样,两个人睡到中午才起来吃午饭。
刚开始英达很不习惯,毕竟和宋丹丹在一起时,宋丹丹可是兼顾事业和家庭,照顾孩子、洗衣做饭从来不用英达动手。
后来,英达向梁天吐苦水,作为梁欢的哥哥,他终于说了实话。
原来,梁欢虽然当编剧得心应手,但其实她最大的梦想是,找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当个甩手太太。
看来英达火急火燎地娶了梁欢,多少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
不过冒天下之大不韪娶的老婆,无论好坏,英达都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06
1998年,梁欢生下英如镝,英达喜出望外,他用了“如镝”二字,是希望儿子以后能勇往直前。
同时,英达还按照满族的习俗,给英如镝取了“巴彦”的小名,寓意是“富饶美好”。
梁欢生英如镝可吃尽苦头,英如镝是巨大儿,一出生就有9斤两,十分壮实。
英达对英如镝寄予厚望,他曾放言:巴彦是英氏家族的第五代传人。
果然,天资聪颖的英如镝,不负众望。
一开始,英达和梁欢想要英如镝学钢琴,英如镝兴趣不大,却也练就了一身技艺。
2004年,5岁的英如镝就在钢琴比赛中拿下了第一名。
可是钢琴之外,英如镝最爱的还是滑冰,只要看到滑冰场,他就走不动路。
没办法,英达只能把英如镝送去学花样滑冰,后来一个冰球教练看上了英如镝,认为他具有冰球天赋。
那时候,冰球还是一个小众项目,并且花费高昂,一套装备就要几千上万,训练费用更是不菲。
为了培养英如镝,英达拼命赚钱,梁欢也曾一度执笔创作。
但是想要在冰球上有所建树,必须去国外学习。
2007年,英达下了狠心,把9岁的英如镝送到美国。为了更好地照顾英如镝,梁欢也带着女儿跟随,而英达则留在国内赚钱。
成全英如镝的梦想,成为了英达和梁欢后半辈子的目标。
两地分居的日子,梁欢全身心扑在两个孩子身上。当了母亲,肩负重任,她不再是那个睡懒觉睡到中午的小姑娘了,她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把一家人的饮食安排得妥妥帖帖。
那些年,梁欢要是想赚钱的话也不是没有机会,不少节目邀请她,可是她却统统推辞了。同时,她也拒绝任何采访。
保持低调成了梁欢不变的宗旨,倒不是怕别人指指点点,而是她还想保留能去菜市场的自由。
因此,和宋丹丹之间的恩怨情仇,梁欢更多的是置身事外,反而是英达时不时地被舆论鞭打一番。
07
2011年,英达带着儿女上节目,掩饰不住对英如镝的自豪,一边让他展示钢琴,一边又让他谈冰球梦想。
如此优秀的英如镝背后,当然少不了英达的苦心培养,他称自己是儿子的“司机、保姆、厨师和教练”。
一时间,英达好父亲的人设就建立起来了。
可另一边的宋丹丹却看不下去了,她直接控诉英达对巴图的不闻不问和形同陌路。
面对舆论风波,英达也有自己一番说辞:“我依然关心巴图,但我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还扮演他的父亲,这对他现在的继父很不公平。”
无论如何,宋丹丹和巴图都成了英达黑历史上抹不去的名字,倒是英如镝为英达争了一口气。
学成归来的英如镝不仅签约年薪百万的冰球俱乐部,还站上了冬奥会的赛场。
英如镝的成就,成了英达和梁欢这段婚姻的勋章。
沉默了一辈子的梁欢,离开了江湖,但江湖上始终有她的传说。
和英达结婚,她背负了一辈子的唾骂,这是她该付出的代价。
但更多的人是为她感到可惜,若没有遇到英达,她该用文字堆砌一个更好的人生。
或许对梁欢来说,相夫教子才是她本来的意愿。
嫁给英达这么多年,至少英达安分守己,儿女皆成才,梁欢也不枉此生了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20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