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贯线四人实力排名(疯狂“捞金”9个亿的纵贯线)
说起华语乐坛的传奇乐队,你最先想到的会是谁?
有这样一支乐队,四位成员的年龄加起来已经接近200岁,每个人都是誉满江湖、闻名遐迩的歌坛巨星。
他们成团仅仅一年便宣布解散,更令人称奇的是,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巡回海内外47个城市,唱了52场,超过136万观赏人次,门票收入高达9亿元!
即便如此,这支大名鼎鼎的“另类”乐队,仍被视为是“拯救华语乐坛”的存在,被视为是殿堂级的传奇乐队。
这支乐队,就是大名鼎鼎的四人组“纵贯线”!
尽管纵贯线解散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由于他们承载的特殊意义和他们的不可复制性,歌坛上对于纵贯线的讨论,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消散。
关于纵贯线的短暂辉煌,有人惋惜,有人遗憾。实际上,对于这支乐团从诞生到消亡,其中的苦楚、无奈与挣扎,或许只有纵贯线的四人组心里最清楚。
纵贯线在最风光的时候解散,这个弹指一瞬间的“保鲜期”,谱写了不朽神话,让人啧啧称奇的同时,从中也不难看出他们的苦楚。
纵贯线成立之初,很多人怀疑几位大腕是在玩票,质疑他们是为捞钱才凑到一起。他们的演唱会一开始也没被一些圈内人士看好,除了出场费太高之外,还有改头换面做拼盘演唱会之嫌。
被人指责四个早已被岁月消磨掉了音乐才华的老男人,靠噱头狂吃老本,还屡玩“最后一场”的概念大肆捞钱。但是甚至许多人都在惊呼:纵贯线的“抢钱”高招令人叹为观止!
源于“一场酒”的乐队,“一年之约”既是拯救,也是回馈
2008年,彼时的李宗盛还未走出他与林忆莲离婚的阴翳,便迎来了自己五十岁的天命之年。
李宗盛在音乐上的成就毋庸置疑,他早已不需要通过任何形式再去证明自己的实力,制作出良曲无数,数量和质量齐飞。
恰逢那时的华语乐坛处于新旧交替的变更期,唱片音乐正在消退,数字音乐正在迅猛而来,各路歌手你方唱来我方登台。
对于李宗盛这种乐坛“教父”级别的人来说,他早已厌倦乐坛的“江湖之争”,他一度萌生“隐退”想法,只愿抱着心爱的吉他,悠哉生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一次滚石唱片老板段钟潭攒的饭局上,几杯红酒下肚之后,李宗盛、罗大佑和段钟潭就聊到了“组乐队”的想法。
从2000年后,曾经盛极一时的滚石唱片便开始走向没落,沦为“衰落的贵族”。
从罗大佑初出茅庐的石破天惊到李宗盛的金牌制作人,滚石唱片在乐坛的起起伏伏中一步步崛起壮大之后,也难免陷入时代的桎梏在历史中沦落。
段钟潭深知当时的滚石如若再没有一剂强心针,从乐坛的历史长河中退场是迟早的事。而罗大佑、李宗盛这样教父级的“黄金搭档”,正中他的下怀。
昔年香港乐坛“谭张争霸”历历在目,不仅让双方粉丝一度水火不容,甚至逼得谭咏麟和张国荣两位先后退出了歌坛奖项的争夺。
可到了罗大佑和李宗盛这里,却成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惺惺相惜。这一晚推杯换盏之间,半个乐队的轮廓已然有了雏形。
而乐队的另两个人选,只是两个电话便搞定了。
一个电话是李宗盛打给了周华健,对于这位亦师亦友的邀约,周华健很快便和李宗盛达成了共识;
而另一个电话,则是打给了那个分手后“把我的相片还给我”的张震岳。
“纵贯线”这个团名的由来,也看得出四位音乐人的随性,团名是四人在聊天中想出来的,因为四人都搭乘过纵贯线铁路,算是大家的交集点。
回首2008年的金曲奖颁奖礼,周华健率先登场,而后请出“大哥”李宗盛上台,紧接着又把教父罗大佑也搬到台上。
而后大家才明白,三人以一种“意外”的方式,向大众暗示了他们即将要启动的“大动作”。
2008年8月,纵贯线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成军,7月25日乐团正式成立。而在乐团成立之初,四位成员便坚定表示:乐团的寿命只有一年,一年后一定解散。
尽管“仅存一年”的决定让许多人感到吃惊和意外,可依照四人在乐坛的成就和地位,纵贯线的出现依然是“王炸”般的存在。
纵贯线的横空出世,也被大家视为是给当时日渐低迷的乐坛,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力量,给更多音乐从业者以信心。
同时对于众多歌迷而言,能够看到四位乐坛大咖作为组合同台表演,俨然是“有生之年”系列。而对于四人来说,无疑是对歌迷多年来支持的一次盛大回馈。
纵贯线的四位“大哥”,对这支寿命仅有一年的乐队,曾有过这样一句概括:“一开始,这是一个梦,在最低潮的年代,把最好的音乐人聚集起来,成为比好更大的力量,用这力量,给这个时代一些希望。”
虽然这话听起来十分官方而又冠冕堂皇,却也不无道理。能凭借四人力量,却撼动或是扭转乐坛颓势的,纵贯线的确有这个资格和实力。
只是谁也没想到,曾经红极一时的纵贯线,竟会以一种略显难堪的结局狼狈收场。回看上述这番慷慨激昂的感言,是否也有些尴尬,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纵贯线背后隐藏的,属于四人的无奈
2008年纵贯线成立之后,便以迅雷之势迅速席卷了整个华语乐坛,也成为了史上最快速度登上春晚舞台的乐团。
还记得2009年3月那场被媒体称之为“艺人朝圣”的纵贯线台北小巨蛋演唱会吗?作为纵贯线成团后的首场世界巡回演唱会,可谓是星光熠熠。
这场演唱会共吸引了上百位明星前来观看,“艺人朝圣”之名因此而来。
纵观整个华语乐坛,从前辈歌手到后辈顶流,能有如此排场的演唱会恐怕也只有纵贯线有这个面子和实力了。
四人作为乐坛不同年代的领军人物,自纵贯线组建以来,他们所创作的商业价值更是令人咋舌。
风靡一时的纵贯线举办了不少演唱会,庞大的演出收入足以证明四人的吸金能力。巡演票房高达9亿,演唱会的收入就超过了1亿,还不包括其他的商业代言等。
老品牌重塑新“钱”途,曾经说过的“重振乐坛”的豪言壮语,在巨大的金钱利益面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不过是他们想要借着“余热”捞金罢了。
尽管非议渐起,可纵贯线背后的滚石唱片在尝到甜头以后,怎会轻易放弃。加之合约在身,纵贯线四人组也只能是疲惫前行。
的确自从纵贯线成立以来,商演、演唱会……他们接得太多了,没有任何的休息时间,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交通上,或者不是在表演的舞台上,就是在去表演的路上。
周华健曾在《康熙来了》中,直言不讳的表示:累到后悔,一年太长了。
如此密集的行程安排,不难看出日渐式微的滚石唱片,誓要抓住这根有可能帮助滚石重振声威的“救命稻草”。
与其说纵贯线是一种全新形式,不如将其形容为滚石的一次大胆试验。
而另一方面,纵贯线被指捞金也不是无理可依。
论乐坛地位和影响力,任意单拿出其中一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存在。
可是随着周杰伦、林俊杰等后起之秀的涌现,内地偶像选秀的兴起,这些前辈们或是淡出或是佳作减少。人气的跌落,是一件不愿面对却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就拿纵贯线解散后,2017年罗大佑在台北小巨蛋举办个人演唱会这件事来讲,素有“歌坛教父”美誉的他,以自己强大的号召力召集了张宇、林俊杰、戴佩妮等一众大咖歌手作为嘉宾联合压阵。
尽管是个人演唱会,可能达到如此星光璀璨,大牌云集的,或许只有罗大佑有这个能力。
本以为演唱会的人气不会太差,谁知结果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虽然数据显示票房售出八成,然而实际上售票加赠票,也没能达到一半的上座率。演唱会开始前到场观众仅有一成,导致演唱会不得不延迟开场。
这场亏损上百万的演唱会,被看作是罗大佑的尴尬,甚至升级为整个华语乐坛的尴尬。
可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歌迷和听众在年轻化,情怀或许是一种情感寄托,可未必能作为长盛不衰的保证。
所以回看纵贯线当时的存在情况,即使被合约束缚,疲惫不堪,他们也不得不坚持下去。
一方面是对多年来喜欢自己的歌迷们的一个交代;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对自身境况的一种妥协。
然而,无论是陷入捞金争议,还是肩负着振兴歌坛的救市担当,身体上的疲惫对于纵贯线的成员来说,或许还可缓解。
但是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时,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才是痛苦的根源所在。
纵贯线在成团的一年时间里,其实只发行了两张专辑《北上列车》和《南下专线》以及一张《Live in Tapei/出发》,但真正为人所熟知并传唱的歌曲,似乎只有一首《亡命之徒》。
在纵贯线之前没有范例,四个人也不可能成为彼此的范例。于是专辑的创作就在边走边写歌,边创作边录音,甚至有些歌曲的录音是在酒店房间内完成的。
于是不难发现在他们的演唱会上,其实专属于“纵贯线”这个乐团的歌曲少之又少,大部分四人演唱的仍旧是自己的代表作品。
一年里应接不暇的巡演,早就消耗了他们的创作激情。口头的慷慨激昂,演变成了现实中唱片难产以及唱老歌敛钱的事实。
就像张震岳后来在采访中说到的:“对我来说,整趟旅程挺有趣的,因为没经历过下笔写歌的时候,脑中会斟酌一遍,是否适合纵贯线,毕竟是个团,不是个人。”
而这也恰恰是纵贯线的尴尬之处,四个人单拎出任何一个都是乐坛大佬,表面上和和气气,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坚持,私下的创作和融合必然争执不断,互不让步。
每个人都想做出石破天惊的音乐,而每个人又不愿相互妥协,来违背个人的音乐梦想。
在商业价值和音乐价值互为掣肘的时候,一切都显得不那么和谐了,相反弥漫在四人之间的是无法协调的矛盾。
酒桌上促成的乐队,很难不说这其中包含着些许的玩票成分。对于四人而言,纵贯线像是一场冒险、随性的旅程。当旅程中的欣喜,渐渐被长时间的颠簸疲惫、不遂人意所取代时,他们往往更加怀念属于自己的个人生活。
正如纵贯线成立之初,为何四人坚定的表示“乐团的寿命只有一年,一年到了一定要结束”。因为相比于“纵贯线”这个整体,他们有更清晰的自我规划。
比如罗大佑要投入到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中。
比如李宗盛迫不及待地要回到他被搁置许久的吉他工厂去。
比如周华健需要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再比如张震岳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个人专辑和演唱会中。
所以说,纵贯线的结束尽管看起来像是狼狈的半途而废,或是早早收尾,可惜的只有歌迷。其实,对于纵贯线的成员来说,正如张震岳所讲的“解散就是解散了”,无需多言。
不管是巡演中的疲累,还是创作中的桎梏,外人眼中的光鲜靓丽,不过是无法感同身受纵贯线四人内心的苦楚罢了。
不过,在团体中四个人彼此间激荡出来的能力,未尝不是一种幸运。而纵贯线在华语乐坛留下过的足迹和创下的神话,足以名留青史!
正如他们在《亡命之徒》中唱到的:出发啦,不要问那路在哪,迎风向前,是唯一的方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19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