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爱演的复仇电影(李英爱的高清年轻照片)
韩国电影《请寻找我》是韩国影后李英爱在在睽违14年之后回归大荧幕的作品,这部电影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位找寻失踪儿子的母亲正妍,一路波折,但始终相信能找到自己的儿子,最终沿着线索踏入一个渔村,这个渔村的村民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因为一个孩子的窃窃私语,找到了极似自己儿子的民秀,刚刚相认却被潮水冲走,濒临绝望的正妍奋起反抗,对冷血的小渔村村民进行复仇的故事。
这部电影将一个母亲置为电影的叙事主体,在观众熟悉的失孤现实下,有别于传统母亲比较弱势、受保护的人物形象塑造,让母亲进化为暴力的掌控者,用女性复仇叙事让电影得到情绪释放,对现实进行控诉和批评。
女性复仇宣泄情绪,引观众共鸣
所谓复仇,是一些电影塑造女性形象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导演最容易倾诉人文关怀的表达主题,极大地方便表达情绪,更是让观众能够看“爽”的一个必要元素。
同样关注儿童为关注点的《熔炉》和《素媛》,要么是着重描述残酷现实和坏人们的描绘与儿童们的无力述,要么就是深情刻画父亲和母亲的保护和呵护,这两种情感爆发都能够得到观众的共鸣。
而《请寻找我》偏重于“寻找”,着眼于现实中儿子失踪的家庭状态。母亲寻找儿子的写实情节非常平缓,没有动态起伏,那么这个故事显然是不太受更广大群众的喜爱的。
大众更需要一个好看的故事和情绪的宣泄,那么“复仇”便是这部电影平衡商业性和艺术性的重要元素。
在电影中,正妍大篇幅地描绘寻找儿子的过程,属于“构建感情”的部分,铺垫正妍寻找儿子的痛苦,电影叙事平静,节奏仿佛失控一般,正如笔者前文所说,情节发展缓慢。
于是在最后,导演选择将“复仇”一戏安排上,极大地缓解了节奏把控的问题,毕竟“以暴制暴”的戏份对于韩国导演来说是非常拿手的。
正妍寻找6年无果,在渔村找到了一个非常相似的男孩,可是还没来得及相认,就被潮水冲走,于是开始决定复仇,尤其是在看到儿子戴着脚铐写下的自己名字,知道了孩子不仅遭受了奴役,可能还遭受到了强暴,悲上加悲,于是拿起手中的刀,去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恨。
用一句不太好听的话来形容,就是“狗急跳墙”,正妍大杀四方,上演暴力戏份。这种疯狂情绪的宣泄,更能够大快人心,让观众不再觉得无味,也更能感受正妍在社会下的无力,对她们产生共鸣。
遗憾的是,由于对前面部分描绘过大,篇幅较长,直到小渔村之后才注重戏份的紧张感和冲突,让“复仇”戏份变得过于简短,让电影不够有力。
母性是女性最坚韧的复仇力量
这部电影的主角李英爱在14年前曾参与拍摄朴赞郁导演的《亲切的金子》,在其中同样饰演的是复仇的母亲。因为被丈夫陷害,自己遭受了十三年牢狱之灾,对不能在女儿身边陪伴孩子成长而感到愧疚,于是处心积虑为自己鸣不平,展开复仇。
而14年后,李英爱在有了自己孩子之后,拍摄《请寻找我》更加感同身受,将表演的重点放在了自己在走失儿子的心境上。
母亲有着脆弱的一面。自己的丈夫辞掉工作,打印了寻人启事,却因为一群恶作剧撒谎的孩子而出了交通事故,丧失性命。正妍一度想要自杀,最终因为一定要找到儿子而活下来。在一次发传单时,因为被毫不在乎的渔民丢进海里,她慢慢打捞出来,内心充满了苦楚。
正妍一面坚持工作,一面找孩子,跑遍了儿子曾经出现过的地方,足足找了6年之久,也没有放弃。而带孩子回家的决心到底有多大?看似外表如同往常一样,不施粉黛,但是内心憔悴不已。在濒临绝望时,拥有不同一般的爆发力。面对自己儿子被冲入大海,她崩溃不已,不惜铤而走险,进行复仇。
所谓“为母则刚”,每个母亲都是凡人,但为了孩子,她可以变成神。善良美好的正妍遭受“失去儿子”的苦难,爆发之后,用极端夸张的复仇来大喊不公,狠劲十足,李英爱的表演也更加入木三分。
女性个体式的悲剧性复仇
和暴力结合在一起的角色,也许是李英爱选择这个角色的原因。导演为了能够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刻认同影片中表达的思想内核,在渲染着复仇情绪的同时,大加批判整个社会现实的冷漠。
女性完成了个体式的悲剧性复仇,消解了“渔村”这个小社会,但是整个社会的冷漠仍然在不时上演。
渔村村民们都比较冷淡,甚至想法设法地赶她走,警长老是爱拿“我就是警察”的身份自居,让她芳心,但是这里面他却是犯罪的最大头目。而对孩子有一点点同情心的班长,并不会像往常戏剧发展一样,改过自新,而是听到正妍要告发,第一个选择出手打人,哭着喊着自己还有孩子要供上学,而胖子更加冷漠,不单猥亵儿童,更想要强暴正妍。渔场的老板两耳不闻窗外事,更是自私自利。这个渔村,简直就是失去了人性的“动物园”。
可是,在渔村外,搞恶作剧的那些孩子呢?因为一个讯息,让正妍丈夫着急赶去现场,进而发生了交通意外,还有以孩子失踪线索来索取丈夫保险金的小叔子等等,仍然大行其道。这是最让观众感到无力的部分。
即使复仇的母亲展现出了战胜一切的力量,可是她仍然无力改变这个社会,改变整个社会,也许需要每个人抛弃冷漠,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写在最后
李英爱:
“这部电影虽然是惊悚片,也是温情片,有善良的人,也有支离破碎的人间百态,而这就是现实,电影会留给我们回首自己过去的余韵。”
这部电影这么着力地刻画犯罪者的冷漠,就是为了让我们自己不再冷漠,而“复仇”的安排,更是传达出不放弃的精神,最后的母亲看到孩子的尸体,即使不是自己的儿子也将他拥入怀中,让我们感受着母性光辉。
也许,我们会认为,这样的事情只会发生在荧幕之上,其实不然。在我国,也有《亲爱的》和《失孤》的电影作品,孩子被拐、失踪的问题也不时在上演。
“不要忘了我们,不要放弃我们,一定要找到我们。”
电影的最后意图非常明显,在正妍进入渔场之后,连绵下雨,潮涨潮落,隐喻着社会的黑暗和不堪,在复仇之后,阳光普照,美景美不胜收,暗示着正妍找儿子的前路光明,也希望荧幕外的观众们也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对失孤问题表示应有的关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yule/185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