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是哪一集出现的非典(急诊科医生非洲传染病是哪一集)
你能想象一部当初被喷得很惨,豆瓣仅6.1的国产剧,最近被网友扒出来,纷纷奉上五星这样诡异的事发生吗?这部三年前的剧,打开新的评论全是“神预言”这样的字眼。有网友说,“就凭提前三年预言了新型冠状病毒的
你能想象一部当初被喷得很惨,豆瓣仅6.1的国产剧,
最近被网友扒出来,纷纷奉上五星这样诡异的事发生吗?
这部三年前的剧,打开新的评论全是“神预言”这样的字眼。
有网友说,“就凭提前三年预言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足以给五星级评价”。
这里要纠正一下。
剧中猜测的“新型冠状病毒”,跟这次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不完全相似。
但剧中透露的诸多细节简直和现在一毛一样。
《急诊科医生》
2017.10.30 大陆首播
有关病毒的部分发生在《急诊科医生》第26、27集。
急诊科来了两位病人,他们刚从非洲乌干达坐飞机回来。
患者一开始是胸痛不舒服,王珞丹饰演的江医生看诊过程中,患者不住地咳嗽。
短时间内,护士给其中一位患者量过两次体温。
一次三十七度一,一次三十八度三,体温升得非常快。
江医生得知两位是从非洲乌干达回来的,马上叫拍摄床旁胸片。
她此时已经意识到不对劲。
通过胸片结果,他们怀疑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
世界卫生组织通报过这种病毒。
专家认为这种病毒跟SARS非常相似,发病症状有咳嗽、发热、呼吸困难。
实验室证实发病40多例,死亡20多例。
并且这些发病的人都去过非洲,也就是说非洲是病毒的发源地。
剧中,急诊科来的这两位患者已经达到高度怀疑的标准。
只是目前传播途径尚不确定。
但是,医生不能拿千万人的生命健康开玩笑,万一这种病毒和SARS一样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危机面前,江医生很冷静。
她的专业知识和行医经验告诉她要做四件事:
马上隔离、马上上报、标本马上送检,另外,关闭急诊室。
他们将情况通报给院方,院方立即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整个急诊科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两位病人在急诊科呆过,院方通报立即关闭急诊科通道,暂停所有人员出入。
医院内,护士安抚着因无法看病情绪失控的群众。
医院外,拉线拦人,不许人任何人进出。
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红十字会医务工作者赶到现场支援。
该封的地方封,该隔离的地方隔离。
给所有病人测体温,检查是否有发热状况。
给所有东西消毒,给所有人发口罩,尽量避免飞沫传播。
诊察室里。
医生和护士正给两名患者做检查。
院办下达指令,诊察室变成重度疫区,只许进,不许出。
医生和护士被困在这里,他们与病人共患难。
诊察室外。
进一步的防控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这两名患者此前乘坐过飞机,飞机是密闭空间,如果他们真是人传人的病毒感染,那么极容易在飞机上传染给他人。
于是,院方请疾控中心通知航空公司和机场,立即追查CK955航班上是否还有其他发热病人。
另一边,医护人员采集病毒标本,上报国家卫计委。
深夜,一辆999救护车驶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大门。
穿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手提工作箱,前去送检。
《急诊科医生》这两集应对可能灾难的的举措,跟我们现在发生的事有诸多相似之处。
医院就像现在的武汉。
医院的医护人员也会紧张,也会害怕,但他们为了大局,戴口罩吃泡面死守在原地,默默和病人一起撑过黑夜。
现在的武汉。
往日繁华的街道空无一人,人们宅在家里不出门。
人们偶尔无聊,冲着对面楼隔空喊话(请勿模仿,专家说不戴口罩开窗喊话也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买菜的老奶奶用塑料袋包住头,架副眼镜,自制防毒面罩。
有人给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们点了外卖,叮嘱道“请你们再忙也要吃饭,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剧中,追查病毒感染者航班上的乘客,排查是否还有其他发热病人。
这一桥段是不是很熟悉↓
当然,很多人觉得这部剧最神奇的地方在于——
剧中医生怀疑并命名的病毒恰好也叫“新型冠状病毒”。(现实中准确叫法“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患者出现的症状也跟这次相似,咳嗽、发热、呼吸困难。
不同的是,电视剧只是虚惊一场,现实中却真实发生了蔓延全国的传染病。
根据检测结果,剧中的病毒的确是“冠状病毒”,但毒性较小,且不具备人传人的特性。
医院的危机解除,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人们充满着劫后余生的喜悦。
有人可能会埋怨,本来没什么大事,却无端造成恐慌,延误其他人看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其实医生在要不要通报的问题上,曾发生过争议。
张嘉译饰演的何医生,主张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先不要大动干戈,我们不能因为怕担责任,就不怕劳民伤财了。
江医生说:
正是因为还没有确定,宁可把事情想得严重一点,如果人传人,从时间上来看,已经发生了。
而传染病一旦发生,将很难控制。
所以,这不仅仅是个人担不担责任的问题,而是有可能影响整座医院,乃至整座城市的问题。
下次再遇到这种事要不要“大动干戈”?
必须要!
原因很简单。
医疗剧《白色强人》第14集,一名患者符合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急诊室实施了紧急封闭,面对恐慌骚乱的人群,医生说:
2003年的非典你们还记得吗?
当时有300多个人死了。
我们绝对不可以再用几百条人命,
再买一次教训!
我们已经付出过一次惨痛的代价,宁可造成小范围的恐慌,也万万不能拿几百条性命做赌注。
真要到那个时候,代价是无法估量的,你我都知道,我们正在经历。
电视剧编剧哪有什么未卜先知的能力,他们有的只是来源于现实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由血淋淋的惨痛经验教训累积起来的。
《急诊科医生》里,医生在怀疑的情况下,立马通报,整个医院处于一级戒备状态。
上至院领导,下至护士,都把它当作一场真正的战役来打。
在争夺多秒的时间里,保证把所有病情都控制在医院范围内,堵塞任何扩散的可能。
这种远见,这种社会担当,这种反应速度和行动效率值得参考。
电视剧结束了,现实却远远没有结束。
距离武汉封城已经过去了两周。
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复杂起伏的情绪。
为每天确诊人数、死亡人数逐日增加的残酷心惊肉跳;
为无良商家抬高口罩价格,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感到愤怒;
为盲信危言耸听的言论,把自家宠物摔下楼的人类感到可悲……
这些天,泪腺突然变得发达,不能看前线医生的照片,不能看女儿回忆因新型肺炎去世的妈妈的文章,看就会情绪崩溃。
时不时被恐慌的情绪攫住,发表情绪化的观点,千言万语吃野味吃蝙蝠的良心不会痛吗?
同时又深知,恐慌是最没用的情绪。
因为恐慌,微信群里传递患者的私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
因为恐慌,出现恐慌性抢购,让不法之徒有机可乘,甚至威胁其他人的生命健康。
钟南山院士强调,“我们需要重视防护,但也不必恐慌。”
有时恐慌带来的社会伤害,丝毫不亚于病毒本身。
保持理性,做好能做的,戴口罩,不串门,就是为社会做贡献,如果有精力,去监督,去传递善意。
以前我总觉得这句话很矫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一次却深刻体会到,不要低估人性的恶,同时,也请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决心和大义。
还有那么多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所以,不要再辜负那位84岁高龄的老人了。
不要辜负从各地集结到武汉的解放军,不要辜负白衣逆行者,不要辜负那些不计回报建立起火神山医院的农民工。
戴口罩,勤洗手,勿串门聚集,自觉接受体温测量和登记。
记住,你的力量并不是微不足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战士。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9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