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引流推广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的英语(用英语说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记录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内涵的结晶。

要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介绍灿烂的中华文明,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必不可少的。用英文,这些传统节日又应该如何更恰当地翻译呢?

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十二个,以下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中国传统节日英文名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ChineseNewYear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LanternFestival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DragonHeads-raisingDay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前一二日)Coldfoodfestival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Tomb-SweepingDay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DragonBoatFestival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Tanabatafestival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ThecentralYuanFestival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Mid-AutumnFestival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TheDoubleNinthFestival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wintersolstice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ChineseNewYearsEve

下面,我们再来重温这些传统节日。

春节即夏历(农历)新年 ,Spring Festival,或者Chinese New Year

相对于Spring Festival,国人更喜欢Chinese New Year,毕竟这样才更有中国特色。

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节日名称,古代是没有的(古时一般称为过年、年节),是民国政府创造的。1914年起民国政府把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作“春节”,视为农历年的开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等,是春节的重要习俗。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Lantern Festival,就是龙灯节直译。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例如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等等。

二月二龙抬头(Dragon Heads-raising Day)

Dragon Heads-raising,就是“龙抬头”之意。

二月初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按照天文学的说法,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

民间传说则认为,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于是人们在那时就会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寒食节(Cold food festival)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此时正值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禁火节,由此而来。

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短语tomb-sweeping,就是指扫墓。清明节,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又名“龙舟节”

Dragon Boat ,就是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古代的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为了表示自己是“龙种”身份,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的风俗,而且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便有类似于今天的竞渡游戏,这就是竞渡习俗的由来。

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别称

七夕节(Tanabata festival)

也称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

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

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

七夕节既是拜七姐节日也是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中元节(The central Yuan Festival)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期间,拜月、赏月、舞火龙、玩花灯等等。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为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节日,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插茱萸、赏菊花。

冬至(winter solstice)

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

“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都是除夕要做的。

除夕,除旧迎新,毕竟第二天就是春节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元素 好评率100%无理由退换旗舰店¥13.26购买

细心的国人一定知道,这些传统节日大都以农历(夏历)为准,可见中国历法的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8496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