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习以为常的免费福利吗?如今,它们却悄悄披上了收费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了商家眼中的“香饽饽”。
从日常生活必需品,到曾经唾手可得的服务,无一幸免地掉进了收费的“陷阱”。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这收费还玩起了“套娃”,一环扣一环,层层加码,我们的钱包,还能经得住几番折腾?
——【·各渠道VIP·】——»
曾几何时,电视机是连接一家老小的娱乐中心,吃着西瓜,看着电视,构成了多少人关于“家”的温馨回忆。
然而,数据是冰冷的,它直接撕开了回忆的滤镜,将现实赤裸裸地摆在我们眼前:2023年,中国电视销量不足4000万台,而人口仅有3亿多的美国,电视销量却超过了4000万台。
这组数字背后的落差,不禁让人唏嘘:电视,这个曾经的家庭娱乐霸主,究竟是怎么一步步“失宠”的?
答案或许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打开手机,各种App琳琅满目,短视频、直播、游戏,应有尽有,随时随地都能享受视听盛宴。
反观电视,开机广告、繁琐的操作、令人眼花缭乱的会员套餐,都变成了横亘在用户和内容之间的“拦路虎”。
“996”、“007”成了很多人的工作常态,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只想瘫在沙发上刷手机,谁还有心思研究怎么用电视看个节目?
更别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生子,传统的家庭娱乐方式早已悄然改变,电视机自然也就成了“时代的眼泪”。
当然,仅仅用“时代变了”来解释电视的衰落未免太过草率。
电视“失宠”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电视行业乱象丛生,用户体验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
打开电视,想看个动画片,却被告知需要购买“儿童专区”会员;好不容易想追个剧,结果VIP只能看前几集,想看全集?
对不起,请充值超级会员。更令人气愤的是,当你为内容平台的会员掏空钱包,准备好好享受一番时,才发现这只是“套娃”的第一层。
想在电视上同步观看?请额外付费!想看最新上映的电影?对不起,还得单独购买影片券!
各种名目的会员套餐,令人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
一位李先生就曾遭遇过这样的“韭菜”经历。
他在开通了某平台的影视会员后,满心欢喜地准备观看期待已久的《阿凡达2》,却被告知需要额外支付12元才能观看。
更令人无语的是,李先生购买的某品牌电视会员年卡到期后,他发现,不仅该品牌的会员无法使用,就连之前购买的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平台的会员也无法在电视上登录观看,必须重新购买电视端的会员才能使用。
这波操作,直接让李先生“感到恶心”。
电视会员收费为何如此混乱?这背后的原因,还要从错综复杂的电视行业产业链说起。
简单来说,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电视服务行业实行的是许可准入制,只有获得了广电局发放的“集成牌照”和“内容服务牌照”才能在电视上提供内容服务。
而这两个牌照,都被牢牢掌握在传统广播电视机构手中。
像爱奇艺、优酷、腾讯这些视频平台,虽然拥有海量的内容资源,却没有牌照,只能选择与传统广播电视机构合作,才能将内容在电视端进行分发。
合作,就意味着利益分成。为了保证自身的收益,拥有牌照的传统广播电视机构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些内容平台。
于是,原本在手机、电脑上只需要开通一个会员就能观看的内容,到了电视端,就需要额外支付一笔费用。而这笔费用,最终还是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国内对于电视会员收费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博弈,最终受伤的,只能是那些被蒙在鼓里,默默忍受着“被割韭菜”的消费者。
——【·分景点卖门票·】——»
除了电视行业在割韭菜外,其他行业也有相同的现象。
“穷疯了”,“几辈子没见过钱”——最近网上对景区乱收费的吐槽此起彼伏,矛头直指那些“门票经济”下的“隐形消费”。
事情还得从一张景区门票说起。以前,花几十块钱买张门票就能逛遍整个景区,现在倒好,进门之后才发现,好戏还在后头。
核心景点被单独圈起来,想看?可以,再掏钱!这种“套娃式”收费,明摆着是把游客当“肥羊”宰。
更别提那些动辄几十元的观光车了,美其名曰“为游客提供便利”,实际上就是变相强制消费。
试想一下,顶着烈日走了半天,结果告诉你,前面还有好几公里才能到景点,你不坐车?行,那就继续暴晒吧!
景区停车场也没能逃过收费的“魔爪”。
旺季的时候,一辆小车停一次收费10元,大巴车20元,一天下来,一个停车场就能收入两万多,四个停车场,将近十万!
这钱来得可真容易啊!游客来景区玩,难道连个免费停车位都没有吗?
——【·替他隐形场所·】——»
除了景区,其他行业的“隐形消费”也不少。KTV的酒水价格贵得离谱,还不让自带,摆明了就是要赚你酒水的钱。
你去理发,Tony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先给你推荐一堆洗发水、护发素,不办卡就给你脸色看。
更别提那些动不动就收取10%服务费的餐厅了,服务质量怎么样先不说,这钱倒是收得理直气壮。
最近,网上曝光了不少因为餐具收费而引发争议的事件。在石家庄,一名大学生就因为餐厅收取1元餐具费,而选择将4套餐具打包带走。
无独有偶,山东淄博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虽然只是一块钱的事儿,但这种“雁过拔毛”的行为,实在让人反感。
更让人气愤的是,很多商家并没有提前告知消费者要收取餐具费,甚至有些餐厅即使你不用餐具,也要强制收费。
除了吃饭,就连在商场休息一下,都要被收费。逛街逛累了,想找个地方歇歇脚,结果发现商场座椅也要收费!
理由是,座椅是他们提供的“额外服务”。Excuse me?顾客花钱在商场购物,难道连坐下来休息的权利都没有吗?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医院的轮椅也开始收费了。以前,住院的病人可以免费使用轮椅,现在不行了,要扫码付费,按时间收费!
那些腿脚不便的病人,本来就看病不容易,还要承受这种额外的经济负担,真是雪上加霜!
从景区门票到KTV酒水,从理发店到餐厅,从商场座椅到医院轮椅,“隐形消费”就像一张张无形的网,将消费者牢牢地困在其中。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钱”,实际上反映的是商家无孔不入的逐利心理,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缺失。
——【·总结·】——»
面对这些“隐形消费”,我们不能再沉默了。要勇于说不,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对那些违规收费的商家进行严厉打击,营造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一个App,多个VIP,手机电视端会员不互通,多次付费引争议——齐鲁壹点2024-01-29
大学生将付费餐具带走引热议 多地出台规定,明确餐厅不得收取消毒餐具费——环球网2023-10-05
门票玩套路 实在煞风景——中工网2023-07-13
7月1日起,禁止自带酒水、包间低消等“霸王条款”,重罚!——上观新闻2024-06-30
“按摩椅能不能离开电影院”吵上热搜!网友:真的是离谱——光明网2023-08-08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68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