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咱们将迎来一波汹涌的毕业生浪潮,足足1179万小伙伴即将冲浪职场,这数字,妥妥刷新了近十年的记录,要是时光倒退回2014,那可是它的1.6倍大升级。说到青年失业率,这话题总有点敏感,虽然官方数据轻描淡写地说“不足两成”,但你懂的,数据背后的故事可丰富了。张丹丹教授在《可能被低估的青年失业率》一文中,于财新网上投下了这么一枚震撼弹:2023年,那失业率已然悄悄爬升至46.5%,而今年的经济风向,恐怕还得给这数字加点料。
咱换个轻松点的频道,Boss直聘那头,第一季度的月活跃用户量直逼4660万,同比去年,就像吃了兴奋剂,激增17.4%。到了三月,这数字更猛,App用户量直接突破5500万大关,增速飙到24%,简直就像告诉大家:经济越不景气,求职平台越火。而心理课程和身心灵培训,也是蹭着这波热度,一同起飞。
掐指一算,大约有800万左右的大学老铁,要么没赶上校园招聘会的末班车,要么是被校招淘汰后,转战互联网,开始了他们的“求职大冒险”。可现实是骨感的,许多公司不是在苟延残喘,就是在裁员边缘疯狂试探。虽然官方数据低调,但你随便扫一眼周围,就能感受到这股裁员寒流。
Boss直聘又提供了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350万付费用户,意味着350万企业在招人。而另一边,全国企业注册数高达4000万,相比之下,这招人的350万简直就是沧海一粟。企业招聘大门紧闭,裁员阴影笼罩,老板的日子都不好过,员工的日子能好到哪去?
这批毕业生的出路何在?“灵活就业”成了热词,说白了,就是各种兼职,滴滴、送外卖、快递小哥,这三项“铁人挑战”几乎成了首选。但残酷的是,这些岗位早就不缺人了,而且AI、无人技术正步步紧逼,留给新人的空间越来越窄。
考研、考公,成了不少人的Plan B,即使这是一条拥挤不堪的独木桥之路。去年考研报名人数冲到了474万,录取率低得可怜,六分之一的概率,比买彩票中奖还难。考公更是激烈,250万人挤破头,录取比例57:1,这情景,就像是高中班主任的玩笑:“班上57个人,只有一个是上大学的料。”而且,这趋势只增不减,因为毕业生数量年年攀高,2025年,预计1200万,到了2027年,逼近1400万,直到2040年,随着新生人口的大幅下降,这场教育马拉松的终点线才会稍稍前移。
把这些数字丢给人工智能,它可能会吐出几个“扎心”的预言:学历这事儿,越来越通货膨胀了,北清复交的牌子,在茫茫人海里也不再那么耀眼;逃离“北上广深”,成了很多小伙伴的无奈选择,毕竟,高房价、高消费,再加上就业难,生活成本直线上升,让人喘不过气;稳定饭碗?那是上一代的童话,现在流行的是灵活就业、斜杠青年,得随时准备换赛道,终身学习成为标配;新职业如同雨后春笋,比如人工智能调教师、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这些你可能闻所未闻的新角色,正悄然定义未来;至于外语,不管你爱不爱听,不管你多么讨厌,学它,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拓宽你的视野。
大学生毕业后,你会发现这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样,更不是媒体宣传的那样。未来的路,不是按图索骥那么简单,得有胆量走出自己的路。别拘泥于老一套,勇于探索那些少有人走的路。跳出舒适圈,不管是身体还是灵魂,都要在路上,不断学习,不断尝试,让自己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64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