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题出来后,被人指出涉嫌歧视农村孩子,引发了大家对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城乡差距的关注和讨论。
说实话,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为农村孩子感到不平,凭什么城里的孩子就可以接受更好的人工智能教育,而农村的孩子就只能望洋兴叹?但另一方面,我也能理解出题老师的良苦用心,毕竟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把它纳入高考,本身就是一种与时俱进。
但不管怎么说,高考作为一个全国统一的考试,题目的设置确实应该更加兼顾城乡差异。你想啊,城里的学校不仅有更多懂人工智能的老师,还可以经常使用专门的人工智能工具,孩子们还可以参加各种人工智能兴趣班,学校里还有专门的实验室。反观农村,很多老师连人工智能是啥都不太清楚,更别提开什么人工智能课程了,孩子们也没机会接触相关的课外活动,而城里孩子学习人工智能是信手拈来,农村孩子却只能望洋兴叹,这样的差距,不是一两天就能弥补的。
但我相信,只要国家重视,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弥合城乡人工智能教育差距并非难事。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教学资源方面,要给农村学校更多的支持。其次,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人工智能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再次,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开展人工智能远程教学,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最后,还要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
除了城乡差距,学校如何管理学生使用手机学习人工智能,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国内外学校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韩国的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允许高年级学生带手机;新加坡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手机存放柜,上课前学生必须把手机存放;而德国的学校则允许学生使用手机,但不允许在课堂上使用。这些做法有利有弊,关键是要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学生的管理方式。
当然,学校的管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学习人工智能,避免沉迷。学校可以开设手机使用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还可以设置专门的人工智能学习App,引导学生用手机做一些正面的事情;家长也要与学校多沟通,在学生使用手机方面加强监督和指导。只有家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娃娃抓起,把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到高中课程体系中去。可以设置专门的人工智能课程,在数学、物理等相关课程中增加人工智能的知识点,鼓励开设人工智能相关的选修课,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当然,高考命题也要与时俱进,在考查人工智能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城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在选择题中增加一些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考查,也可以学学其他省市的做法,推行双题号作文,让农村学生也有适合自己的选择。
读者朋友们,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教育不能落后。城乡应该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环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64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