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性中最大的恶,就是利用自己手中最小的权利去为难别人” 。这话说起来真是贴切,比如上海火车站那安检口的冲卡事件,就是这句话的最好例证。
清明小长假第一天,4月4日,上海火车站就迎来了大批归心似箭的旅客。
谁不想早点回家跟亲人团聚,祭祖祈福呢?可谁曾想,进站的第一步就给旅客们来了个“下马威”。
有网友爆料,由于人流量剧增,火车站的安检口排队情况异常拥挤,说实话,等个安检谁没经历过?但这次不一样,面对异常拥挤的旅客,安检口竟然只开放了两个,这直接导致了安检速度的缓慢。
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旅客拖着大包小包,有的还带着孩子,眼巴巴地等着过安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而上车地点仍遥不可及,要知道火车可不会等人啊!
于是,有些旅客就急了,和安检员起了冲突。这一冲突不要紧,本来只有2个安检口,就剩下一个可以正常通行了。
后面排队的人一看,哎呀,这还了得?于是一窝蜂地往前挤,很快队形就乱了套,大家你推我挤,乱成一团,旅客的情绪逐渐焦躁起来。
就在这时,有人开始起哄,直接就把安检的围栏给掀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候车室里冲。
在领头人的带动下,一大群人跟疯了似的冲过安检口,场面根本控制不住。
万幸的是,没有人在这个过程中摔倒,不然造成踩踏事件,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此事一经曝光,网友们不乐意了,纷纷质问车站管理部门:你那么多安检口,为啥不多开几个?难道就摆在那儿当装饰品呢?
随着舆论越演越烈,上海火车站方面也不得不出面回应,不过说了一大堆,总结一下就是:我们原本打算6点半开全部安检通道的,谁知道6点25分就突然来了一大波人。因为个别人不配合安检,所以就造成了拥挤,后来虽然开通了所有通道,但已经晚了。
但网友们可不买账,觉得这解释太敷衍了。一方面,“不配合安检”这帽子扣得有点大,旅客们可背不起;另一方面,旅客们眼看着火车就要开了,难道还能乖乖排队等安检?这显然不合情理。
还有网友更直接:“为什么就不能早点开安检口呢?非得等到6点半?”
说实话,上海火车站这种做法确实让人挺无语的。火车站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本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啊!
管理层也应该对这种情况有所预判才对啊!节假日人多这不是常识吗?为何不提前做好准备?人多就多开几个安检口,多么简单的道理,非得等到出了事才想着去解决吗?
有经常在上海火车站乘车的旅客爆出猛料,他们此次回应就是避重就轻:“上海站开两个安检口是常规操作,每次乘车都是急急忙忙的。”
而且,有旅客曾给工作人员提建议,对方态度并不好。
作为火车站的管理层,本应该通过参考往年的数据和当前的售票情况来预测客流量,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开启更多的安检通道、增加安检人员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拥挤和混乱的情况发生,但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只是一味责怪旅客不配合他们的工作。
说白了,这就是管理上瘾,宁愿派人去维持秩序,也不愿意多开两个安检口。这不就是典型的拿着鸡毛当令箭,小题大做吗?
本来是个服务部门,非得把自己搞成个权利部门不可,总喜欢搞些程序正确的东西来刷存在感,这样下去,只会让老百姓越来越反感。
我个人认为,这次上海火车站的冲卡事件,其实反映出了管理层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对能力和预判能力的不足。
在节假日或者人流高峰期,公共服务机构应该有更灵活和高效的应对策略,而不是拘泥于常规的操作流程。
同时,也需要加强与乘客的沟通,及时解释和引导,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乘客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58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