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由于本科招生人数少,加上文科属性,一般老百姓关注的不多,所以被人给“遗忘”了;不过在文科圈内,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出名了。他的一席关于生育与养娃话,被很多网友怼上了热搜。
他说,现在的人,能生孩子的就要快生,否则过了生育年龄会后悔的。在生育与养娃的时候,遇到苦难,找亲戚帮忙一下度过难关(大致意思)。这段话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的争议,说生育的问题不大,养不起孩子找亲戚帮忙,被很多人嘲讽,这是专家能说的话吗?
很多人看到他的发言后,都直摇头,就这样的社会认知水平,怎么当上教授与专家的,关键还是社科所的主任,很多表示服了。
郑教授说得是否有道理呢?表面上看有的。遇到困难找亲戚帮忙,一般家庭都遇到过,但是现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现代人看似社交圈子很发达,实际人与人的联系比以前少很多;在无利益的环境下,走动的亲戚只有七大姑八大姨了,第三代亲戚来往的已经不多了。很多独生子女组建的家庭,直系亲属很少的。
养孩子遇到困难,问亲戚借是可以的,关键是亲戚要有钱才可以,自己生活都难以保证,哪有闲钱借给你呢?
古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你连孩子都养不起,有几个亲戚愿意借钱给你养孩子。就是借,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多了,就是郑教授都可能不借了,最后怎么办?只会被人说,养不起生这么多做什么,自己作孽还连累孩子受苦,何必呢?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多生孩子呢?主要是孩子消耗的精力太多,生下来就要人带,医疗与教育的成本都比较高,一旦孩子成绩一般般,那个教育投入大的不得了。一个孩子很多家庭可以接受,两个孩子父母苦一点也可以,三个孩子,很多家庭是吃不消的。去亲戚家借,也要人家愿意借才行。
郑教授言论的出发点是什么呢?个人推测他是以自己的生活环境作为场景的;他们家亲戚都是富人,不缺钱,生活压力不大,主要是他的收入可以支撑的起来。
然而很多老百姓,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特别是农村家庭,父母一般都是外出打工的,一年收入也非常有限,养两个孩子都有压力;再养,估计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不赚钱孩子的生活怎么办?敢多养吗?
笔者观点
作为大学教授,社会学科专家,说出这样没有水平的话,其水平还真的不如张雪峰等人的见识。他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仅局限在自己周边,完全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环境,就知道混圈子,乱建议;他根本不知道穷人借钱有多难;亲戚的钱就那么好借吗?
社会需要有真知灼见的专家,给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一些脱离群众太久的专家,就是不要乱说话了,免得给“专家”二字抹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458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