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引流推广

《我本是高山》点映遭遇恶评如潮!观众:编剧侮辱了张老师!

由海清主演,反映张桂梅校长事迹的电影《我本是高山》这几天举行点映后,引起巨大的争议,看过的网友纷纷吐槽影片把张桂梅的事迹魔改了,评论区彻底塌方,恶评如潮。

随后,电影的女编剧之一袁媛沉不住气了,亲自下场和网友对掐 ,情绪几乎陷入失控。

翻看评论区,这部电影口碑出现“翻车”迹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男祸女背。本来是父亲酗酒家暴母亲改成了母亲酗酒家暴。第二,把男老师离职的多改成了女老师没办法吃苦。闹事的年轻教师都是女性,而男教师在电影中都是大好人。第三,把支撑张桂梅老师的信念从对党的信仰改成了怀念死去的老公。第四,表现女生不爱学习只知道贪玩。

打差评的几乎都是女性,她们认为影片中处处充满矮化女性形象和对女性的刻板和离谱印象的情节,很多女性观众感到失望和愤怒,表示不会去电影院支持这样的电影。

没想到影片的女编剧非常刚,在评论区和网友对掐拼命反驳,措辞非常极端,摆出一副要跟观众干到底的架势。在她看来,这些漫天的批评皆是为了挑起对立的险恶居心。

影片中种种对女性的刻板细节倒不是很严重,大家感到极为不满的是影片根本没有抓住张桂梅的精神内核。

张桂梅校长曾在华坪女高办学最困难时期,有这样一段采访,张桂梅眼含热泪称。“8个人,6个是党员,我底气一下就上来了。我们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没有钱,就在二楼画了一面党旗,把誓词写在上面,我们6个人第一次宣誓,没宣誓完,我们就哭了。”

这份信仰是支撑张桂梅走到今天的重要精神基石,但是影片完全弱化了信仰的作用。每次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闪回亡夫,似乎亡夫才是她灵魂的慰藉。于是影片中的张桂梅给人留下了一个极其软弱,遇到问题必须要有去世老公的安慰才能坚强的形象,这显然是不能让人接受的。

张桂梅非常不好拍。因为她的精神内核里有一种近乎圣徒的信念感。这种信念感和这种气质在当今中国很难找到,它是一种高于世俗社会的一种精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4243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