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引流推广

董明珠再陷“包养”绯闻,格力难以进退“自如”

1

这几天,董明珠和王自如意外闯进了大众吃瓜的视野。在一档财经节目里,王自如一套明显是“拍董明珠马屁”的言论,爆火出圈了!他说,“如果我的职业生涯中能有一段时间是和一个顶级企业家一起工作的话,那我哪怕每天什么都不干,就只看她开会,每天看她讲什么,做什么,我都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图源:《财经郎眼》他还说:“我没有看过格力给我的工资条”、“我来格力的时候,我说董总能不能给我一间离您比较近的办公室,我要随时跟您汇报”

图源:《财经郎眼》而面对这样一个可能会引发不良生理反应的马屁,董明珠,这位被誉为“铁娘子”的成名女企业家,此刻的眼神居然都快拉丝了

图源:《财经郎眼》此刻,你不得不怀疑这两人是不是借机在炒“CP”,目的是让好久不见的格力重回大众视线焦点从目前情况来看,只有王自如赢麻了,格力和董小姐并没有讨到好处

2

王自如是谁?他最开始是科技数码圈的博主,开箱测评类社区ZEALER的创始人。

图源:ZEALER官网截图
而他最出圈的事件,是与罗永浩直播对质、PK。说是PK,其实基本是王自如被罗永浩按在地上摩擦。尤其是罗永浩痛批王自如“你要被包养了,就不要谈独立人格了”被传诵至今。

图源:微博好巧不巧,王自如随后加盟了格力。莫非,罗永浩这句“”,他只听进去了“格”、“立(力)”?

那,为什么说王自如赢麻了?虽然他在格力的官方身份是“格力电器渠道改革负责人”,但发现没有,无论是董小姐还是格力官方,嫌少提及他的本职工作做得怎么样。相反,如果以他“自媒体人”的底色来看,他十分出色地完成了做流量、造话题等传播公关方面的KPI。第一,大众层面王自如凭借几句马屁成功出圈已成事实。虽说有不少人极尽嘲讽之事,挖苦王自如:

但也有相当多打工人,居然愿意从“中年油腻男难道只有靠拍马屁才能上升”的职场角度来吃瓜。各种热搜、朋友圈底下,一大片“质疑王自如,理解王自如,成为王自如”的声音。

第二,王自如还成为众多明星名人的吐槽对象,无形中提升了个人IP在商业圈的level,虽然是偏负面。比如,一向快人快语、以毒舌著称的金星老师,出人意料地开黄腔暗讽董明珠和王自如。一句“口含明珠,进退自如”,惊掉我的下巴。

图源:微博@金星

又如,创投圈名人、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都忍不住在朋友圈开喷,骂“王自如不仅是个吃软饭的,而且是个流氓”

图源:微博
仅凭三言两语,便能让财务自由的商业大佬和名人破功、破防,可见王自如的马屁杀伤力有多大。最重要的是,引发争议也好、大众反感也罢,王自如的流量确实是蹭蹭往上涨了,个人IP也翻红了,而这恰恰是众多自媒体人梦寐以求的——“比起被骂,更害怕被遗忘”

3

可以说,加盟格力之前,王自如的声誉、口碑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不好,要不然他也不会被罗永浩、傅盛痛批“被包养”、“耍流氓”。对此董小姐不可能不清楚,那格力为啥还要招徕他呢?说董小姐慧眼识珠,看中了王自如的渠道管理、商业经营能力,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我认为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营销格力,做公关与传播。董明珠作为中国现代商业史上的传奇人物,的的确确为格力创下了众多丰功伟绩。但在这个光环之下,董小姐更是一个精通人设与营销的奇才,尤其在打造个人影响力为企业带盐这件事上,其功力丝毫不亚于马云、刘强东等大佬。性格使然,董明珠一直以“铁腕、强势、爱国”等形象为老百姓熟知;十分擅长造话题、玩social,比如与小米雷军的“10亿”世纪赌约;而在其带领下,格力一度与华为、福耀玻璃并列,被赞许为中国制造业的三大标杆之一即便近些年,格力的多元化业务开展并不顺利,且营收、市值早已被老对手美的超越,但格力的品牌声量、大众知名度和影响力始终稳稳压美的一头,董小姐这张名片可谓功不可没。但2020年开始,大众对“董小姐”这个老IP的新鲜感逐步消退,其IP影响力的边际效应也随之逐步走低。

董小姐与格力,亟需新故事!

董明珠的尝试是围绕“格力接班人”这个核心话题开展一系列公关传播,甚至是以明暗两条线同步推进。明线是孟羽童。2021年7月,孟通过《初入职场的我们》综艺高调加盟格力,成为董明珠秘书。此后,孟羽童先后因跳舞、直播带货、工资收入、接广告等登上热搜,外界对她“董明珠接班人”的评价更是不绝于耳,而格力也借此始终活跃在大众视野中,背后没有格力的推波助澜,我是不相信的。哪怕是孟羽童离职了,董明珠和格力还能凭借“不允许在职员工接私单广告”这类表态,博得流量与眼球。

暗线就是王自如。有媒体爆料,王自如也是在2021年7月入职格力,几乎与孟羽童同时。之所以说王自如是格力的公关暗线,一方面是其动静远不如孟羽童那么大,另一方面是其“渠道改革负责人”的身份,看起来比“董明珠秘书”更像是要做具体业务的,公关标签不那么明显。但正如我前文所说,王自如负责格力渠道改革后的成果如何,外界无从知晓,格力也嫌少提及。相反,王自如来格力后的主要动静,是多次被传为“董明珠绯闻男友”,是“董明珠与小34岁小鲜肉谈恋爱”的男主角。

虽然这类传言每次出现都会被火速辟谣,但一传一辟之间,董明珠和格力又屡屡成为大众话题。

孟羽童是顶着明晃晃的“董明珠接班人”旗号,来炒作格力热度;而王自如则以绯闻方式,调动大众猎奇心理,保持对格力的关注。一明一暗、一正一奇之间,格力的流量依然高居不下。而随着孟羽童离职,格力明线公关显然玩不下去时,王自如又浮出水面了,不仅与董明珠高调同台,共同参加节目访谈,还凭借此番极具争议的言论出圈,你说这是巧合,还是格力打算将王自如扶正,由暗转明,接力造话题做公关?

4

有人会说,这种炒作营销玩法很low。但格力公关剑走偏锋,其实是迫不得已。一方面,董小姐为格力带来的企业影响力不可估量,尝到甜头的格力在公关传播上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仅靠明星企业家的一举一动、言行举止,就能省下几千万的广告费用,不香吗?抛开所有一切表象你会发现,与传统企业公关不同,格力的公关传播核心或侧重点在于人物、在于话题、在于争议!过去是董小姐一人抵千军万马,现在格力和董小姐开始寻找新一代话题人物。但孟羽童失败了,王自如估计也很悬。

另一方面,对于格力这类“掌握核心科技”的企业来说,真正树口碑、做品牌靠的是硬实力,争议、流量、炒作等为的是保持必要的品牌曝光与传播不管王自如拍得马屁有多油腻,董小姐与小鲜肉炒CP的绯闻有多离谱,只要买空调,多数人还是会认格力——硬实力在这,格力品牌就不会倒;搞些新鲜话题,还能让大家保持对格力的好奇心。本质上来说,这与当年董明珠与雷军打赌,炒掉成龙、自己做格力代言人是一样的道理。所有的争议只是针对话题本身,但不会损伤格力品牌。只不过,留给格力继续这样玩得时间,不多了!一向天不怕地不怕、不轻易服人的董明珠,唯独对任正非赞不绝口,还说“华为是老大,格力甘愿做老二”。其实她非常清楚,华为是格力最好的老。而格力要学习的,是华为不断攻坚克难、啃下种种尖端科技研发硬骨头的硬核实力。产品是华为也是格力最好、最有效的营销工具。掌握空调核心科技的格力,一火就是二十多年;可只掌握空调科技的格力,危机与局限就在眼前!董明珠很急,所以搞过手机、搞过新能源,左冲右突却接连暗淡收场。多元化不力,导致格力已经压不住美的,甚至连奥克斯都能成为格力的一大威如果格力无法像华为一样,尽快打造出属于自己的“Mate 60”,,那么当下的所有话题营销、争议炒作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公关罢了,对于格力的新生和二次起跳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帮助。甚至到头来,这种黑红所带来的流量与关注,还会反作用于品牌,成为届时大众嘲笑。对于格力而言,提升硬实力才是立命之本,赢下眼前的流量,意义并不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4205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