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学生的生活费是一个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生活费不仅是一笔经济支出,也是一种心理负担。他们不敢向父母开口要钱,也不想给父母增加经济压力,但又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和学习需要。这种尴尬和无奈的处境,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和家庭问题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一、广西大学生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前段时间,在广西有一段视频在网络传播,一位妈妈故意忘记给儿子生活费,男生好几次返回和妈妈说话,欲言又止,不敢开口索要生活费,而男孩最后想要以“好像忘带什么东西”来暗示妈妈,妈妈依然不为所动,最终男孩在坐上去往学校的车上时,脸色忧郁,眼睛甚至隐隐泛着泪光,虽然最后这个男孩的妈妈向男孩解释,自己是逗他玩的,并且主动给了生活费。
但是这段视频被发布出去后,还是很快引起了家长以及大学生们的热议,甚至登上了热搜,大学生们纷纷评价:“每一次开口跟家里要生费都是噩梦,伸手要钱很羞愧”,“张嘴跟父母要钱的时候很自卑,小心翼翼,心累”……
其实,这段视频的背后,反映的是现在大学生生活费的尴尬现状,他们不得不依赖父母的资助,却又不想给父母添麻烦,生怕被父母埋怨或者拒绝。由于缺乏自信和自尊,他们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自我压抑和自我否定。而这,又揭开多少原生家庭父母自私的遮羞布呢?
二、大学生生活费的来源和用途
根据艾媒咨询的《2021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调研分析报告》,超过7成的受访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父母给予的生活费,少部分会通过兼职等渠道增加收入,因而大学生群体在进行购物、文娱、知识付费等项目消费时,对性价比的关注度普遍较高,这是大学生在预算约束下进行理性消费的一种表现。
数据显示,51.22%的学生月均生活费为1000元以上,饮食、购物、电话费是大学生的三大主要消费点。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他们没有过度挥霍,也没有过分节俭,他们的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需求,也有一定的娱乐和社交活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的生活费问题就不存在了,事实上,大学生的生活费问题还是很复杂和多样的,不同的家庭背景、地域差异、消费观念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费状况。
三、原生家庭父母的自私和冷漠
大学生生活费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涉及到家庭教育、社会责任、人生价值等多方面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情感问题。
大学生的生活费,不仅是父母对子女的物质支持,也是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关怀。父母给子女的生活费,不仅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安心学习,也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健康成长,培养子女的独立自主、理性消费、合理规划等能力和素质。
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有些父母对子女的生活费非常吝啬,甚至故意忘记或者拖延,让子女不敢开口要钱,或者每次要钱都要受到责骂和质疑。这种父母虽然最后把生活费给了孩子,但是这一行为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就像有网友说的那样,如果以后孩子独立了,会更少回家的。
这句话虽然把孩子说的很“矫情”“小心眼”,但是往往现实就是这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42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