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王健林扶贫遇到了丹寨县县长大开口,要求王健林将第一年所有利润留在当地。
本是一件扶贫的好事,干部下乡,商人扶贫,强强联合,对当时的发展一定有很大的好处。
可县长为何要如此要求王健林,而他的后续又是如何呢?
扶贫干部
徐刘蔚1982年出生在湖北,是一个80后,从小徐刘蔚的成绩就很好,在高考后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徐刘蔚在后续攻读了经济学的硕士,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徐刘蔚都是建设祖国的未来栋梁。
在2005年,他就在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凭借着自身实力在2011年成功地坐上了贵州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一处副处长。
徐刘蔚的心其实并不在这些头衔上,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他想帮助老百姓做实事,做大事,做能够帮助到老百姓的事情,所以在2012年,国家在发出“干部下乡扶贫”的号召后,徐刘蔚没有犹豫地选择响应号召。
徐刘蔚被安排在了丹寨县,当时的丹寨县十分贫穷,本来徐刘蔚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看到这样的丹寨县也是感到意外。
丹寨县的老百姓很穷,一望无际的大山,遮挡住了很多的可能,遮挡住了很多出路。
在丹寨县,村民赖以生存的就是山上几块贫瘠的田地,产量不高,但是已经是食物的主要来源。
与其他的大山一样,年轻人都想出去,所以在丹寨县看到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可用劳动力极少。
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问题,每一个穷苦的地方,教育问题都是最为头疼的,丹寨县也不例外。
根据当时的调查,失学的孩子有很多,一度达到10%,没有良好的教育何谈发展?
徐刘蔚知道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脱贫就要开发出丹寨县的价值,但是丹寨县除了大山就是大山还有什么能够开发的呢?
于是徐刘蔚开始对丹寨县进行更为深层的研究,而这样一研究,让他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丹寨县其实是一个被忽视的宝库,无论是木材还是矿产资源在丹寨县都能看得到。
徐刘蔚是既开心又无奈,开心的是丹寨县是一个庞大的宝库,等待着人们去挖掘。
无奈的是,由于地形以及基础设施的原因,尽管有这么多的“宝物”,想运出去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这种抱着金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无力感,反而让徐刘蔚更加坚定了脱贫的决心。
既然没有基础设施,那就先发展基础设施,将进出的路都修建好,为后续的发展做准备。
于是在电力、农业、公路、基础工厂上徐刘蔚下足了力气,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丹寨县开始出现了正常的运作。
但是想要完全地开发出丹寨县的价值,现在做得还不够,财政正常了,但是又该如何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人均收入呢?
直到2014年,丹寨县迎来了一个转折,这个转折就是商业巨头——万达集团的王健林。
脱贫攻坚
国家对于脱贫攻坚十分重视,于是在商议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家能够加入脱贫攻坚当中。
而这一政策吸引到了当时著名企业家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王健林的注意。
王健林随后在考察与商定后决定将目标放在贵州省,丹寨县也在贵州所以这是一次难得机会。
如果能够得到企业家的帮助,那么完成丹寨县脱贫目标就会更加地容易。
万达集团所带来的不仅是庞大的建设资金,还有更多的脱贫方案,徐刘蔚在得知后便来了精神,一定要将万达集团的投资吸引到丹寨县,为丹寨县脱贫争取机会。
于是徐刘蔚抓紧时间整理这么多年丹寨县的资料,将资料提交后,丹寨县成功进入了竞争名单当中。
但是为了提高丹寨县的竞争力,徐刘蔚连夜整理了丹寨县的资源,以及发展前景。
随后联系到王健林,将丹寨县的优势与王健林进行了沟通,徐刘蔚为了招商引资,将所有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
王健林在与徐刘蔚进行沟通后发现,丹寨县的发展确实是可行的,其中的潜力也很大。
首先就是丹寨县的环境,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如果在旅游业下手,那么脱贫就会事半功倍。
更加何况,丹寨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很多还未开发的古迹,如果能够开发好,那么其中的商业价值是十分巨大的。
其中的好处自然是可以看到的,于是在商议下将这次的脱贫攻坚放在了丹寨县。
王健林依托当地的环境特色,打造适合丹寨县的旅游业,而旅游业也同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样刚好解决了丹寨县附近劳动力的问题,虽然丹寨县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走出了大山,但是在附近环境较好的地方,年轻人很多,大多都是无业状态。
旅游业的发展刚刚能够解决就业的问题,而且这样的发展也会带动当地的经济。
徐刘蔚能够想象这个计划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丹寨县的经济状况太差了。
尤其是教育问题,这些都需要钱去建设,就算发展旅游业,要想在短时间内凑这么多钱也是十分困难。
所以徐刘蔚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丹寨县的问题。
在万达初步估算效益的时候,预估一年会有5亿元的收入,随后徐刘蔚直接说出来一句震惊当场所有人的话。
徐刘蔚要求王建立将这5亿元全部地留在丹寨县,当作救济金发放给当地的贫困户。
王健林听后颇为不满,反问到:“把你想要钱,我什么也不做,以后每年都给你5亿,你拿去分?”
很明显,王健林已经生气了,忙活一场什么都没捞到,还不如去做慈善,而且发展的项目也是解决了当地的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有了赚钱的办法,这样才能将地区的发展给带动起来。
随后网友表示如果只是第一年的利润被留下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徐刘蔚的话也将现场变得十分尴尬。
发展
徐刘蔚接过了王健林的话,说每年5个亿也不是不行,虽然有点不愉快,整个项目的讨论还是有了一个好的结果。
双方决定要发展丹寨县的旅游业,但是初期的发展会很困难,所以万达决定会在前5年给予丹寨县帮扶资金。
有了这5年的发展,丹寨县变化很快,从破败的山村到古色古香的小镇,转变极大。
在当初计划当中,万达表示会尽力帮助丹寨县在旅游业上三年收入120亿。
而结果是可喜的,丹寨县的变化很大,现在丹寨县的收入十分可观,从以前需要万达的帮扶,到现在可以反哺万达。
徐刘蔚这个名字在丹寨县也是变得家喻户晓,很多人都称呼徐刘蔚是丹寨县的骄傲。
现在已经是贵州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在岗位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带领更多的人走向致富。
脱贫攻坚任务重,在脱贫的路上有着无数将毕生精力投入进去的英雄,比如被称为“新愚公”的李保国,感动多少国人。
李保国在大学毕业后原本可以留校任教,未来的工作将会十分稳定,生活也会过得很滋润。
但是李保国并没有选择这样安逸的生活,响应国家的号召,到太行山搞开发。
太行山的环境极为恶劣,不仅仅是交通不便,由于土层薄不吸水,就导致作物难以生存,甚至水灾与旱灾也是时常发生。
太行山的人们,常常为了果腹而苦恼。最后只能选择挖野菜吃树皮过活。
为了能够找到合适的作物以及改善耕种环境,李保国不分日夜地往山上跑。
想开发这个庞大太行不是一朝一夕的,李保国一行人便顺着山势,挖沟,为树木提供生存环境。
从光秃秃的山到现在瓜果飘香李保国用了十几年,这十几年内,他不断地挖沟,不断地研究植被。
这也是他被称为“愚公”的来由,让人均收入50元,到现在人均收入过千,让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李保国一辈子都致力于脱贫攻坚,在2016年,积劳成疾最后不幸离世。
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大山,自己一生最为牵挂的就是生活在穷困中的人民。
每一个为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的人,都是值得我们纪念,值得学习的楷模。
无论是太行山还是丹寨县,能够脱胎换骨,有着今天的样貌,都归功于那些投身脱贫攻坚的人。
他们怀着大爱之心,带领人民走出贫困,与从前的穷苦告别,迎来了更好的生活。
结语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馈我们的社会。
帮助那些还在淋雨的人,互帮互助,让我们形成一个美好温馨的社会,一个幸福美满的社会。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侵则必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41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