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引流推广

三胎催生没达到预期后,国家开始实行“新方案”,90后态度有变化

三胎催生没达到预期后,国家开始实行“新方案”,90后态度有变化

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先事业后家庭”已经成为他们的标签,30岁单身、35岁未婚的人群屡见不鲜,或许是对当前社会发展模式的洞察,或者是金钱观念的深刻影响,这些人的生育观念并不强烈。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新生儿出生率的下降,国家在“二胎甚至三胎”政策上做出了重大让步,旨在鼓励年轻人踏入育儿阵营。年轻一代对此置之不理,理由是:缺乏时间、精力和财力,三无家庭如何承担养育责任呢?

为何年轻人不愿步入婚姻生育的行列?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社会普遍奉行“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家家户户都有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孩子。一大家庭虽辛劳却欢声笑语不断。然而,到了当代年轻男女身上,他们以“不结婚不生孩子”为主导思想,使得父母焦虑,爷爷奶奶更是焦躁不安。那么,这种观念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经济压力是一大阻碍。普遍而言,当今年轻一代普遍深陷于经济艰困之中,包括不稳定的工作薪资、沉重的房车贷款负担以及昂贵的医疗和教育开支。面对这些经济难题,他们坦言,在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撑之前,是不愿选择步入婚姻生育阶段的。

其次,婚姻和家庭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尽管经济艰难,生活水平却在提高,这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婚姻和家庭并非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不再受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

第三,对于婚姻和家庭的“恐惧”是另一个考量因素。或许是受上一代父母不幸婚姻的影响,年轻人并不想重复父母的老路,因此选择避免恋爱,对婚姻保持沉默。

由于三胎政策未能如预期那样刺激生育,国家开始实施新的方案。对于仅有一到两个子女的家庭而言,他们其实对年轻人自由的生活方式感到非常羡慕,因为这样的生活不会受到孩子的束缚,有更多时间用于旅行、娱乐和追求个人兴趣。相反,有了孩子后,生活就会受到金钱、养育、生活等多方面的限制,而且会感到相当疲惫。

面对金钱的压力、抚养孩子的困境以及生活的重重压力等实际问题,许多有孩子的父母开始劝告年轻人:如果能避免生孩子,尽量不要生,因为太辛苦了。

虽然有人可能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在五六十年代,尽管家家都很贫困,但仍然能够把孩子养大。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简单地“养”和“养好”并非相同概念。

为解决三胎问题,一些地方纷纷提供家庭经济上的支持,如沈阳实施政策,允许三胎家庭在孩子三周岁之前每月领取500元的育儿补贴,杭州计划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2万元。然而,对于这些福利,许多人表示:我不能为了一袋醋去包一顿饺子吧?

因此,从以上情况看,年轻人似乎难以在短时间内积极响应生育政策的三胎号召。国家意识到三胎政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后,开始实施“新方案”,首都北京率先行动,将试管婴儿技术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列入医保范围。

这相当于,将来年轻人如果有相关需求,可以直接使用医保进行费用报销,从而解决了大部分医疗问题,实质上是在“助力”他们养孩子。

医疗和教育成本是阻碍年轻人生育的两大关键因素。许多90后年轻人听到这一消息后,态度发生了改变,纷纷表示支持。毕竟,当抚养孩子不再成为负担时,人们更愿意考虑生育。或许可以说,医疗和教育两方面的问题正在成为年轻人生育的主要阻碍。

一些家长指出,从孩子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需花费近60万,这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种持续性的开销,如何赚取这60万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有观点认为,若要使年轻人更愿意生育,就必须降低教育成本,只有解决这一重要开销,才能减轻经济压力。否则,对于那些甚至不考虑生一胎的年轻人而言,仍将是最大的阻碍。

那么,如何降低教育成本呢?首先,要降低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严格审查私立幼儿园滥收费的情况。其次,延长义务教育的时间,从原来的9年延长至12年,这将显著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总的来说,国家和年轻人之间存在各自的困境,如何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人认为,只有在教育、医疗和金钱压力得到缓解后,人们才会自然而然地积极响应生育政策,包括三胎。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这件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41489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