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浙江金华,举报人小静(化名)向记者反映,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唐某获助学金资格存疑。根据小静提供的唐某朋友圈截图显示,唐某于4日前往南京观看了某明星演唱会。当唐某将观看演唱会的情况公开发布后,一位老师要求其删除视频,并称会影响评助学金。因对这位老师提出的要求不满,唐某将与老师的对话截图发布到了朋友圈。网友提供的线索显示,据唐某朋友圈发布的信息,她在10月31日购买了1314元的演唱会门票。(据11月9日九派新闻)
据举报人提供,唐某自己发出的聊天记录截图显示,唐某自称只花了520元去看演唱会,认为钱是自己赚的,所以发朋友圈没问题,而老师要求其删除朋友圈不合理,为了怼老师,她在朋友圈公然宣称:“谁吃不起饭,跟我说,我助学金让给你。”言语之间,俨然将国家发放的助学金,理所当然地当成是自己的所有物,这种认知和态度就很不妥,容易令人反感。
购买1314元的演唱会门票后发朋友圈,随后晒出异地看演唱会的经历,这样的学生能不能领助学金?这跟之前“拥有苹果手机能不能领助学金”一样,是很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有人会认为,看演唱会也是当下年轻人流行的娱乐方式,贫困生不一定非要过得苦巴巴的,也可以找些乐子。显然,唐某自己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她认为自己赚钱省钱看演唱会,跟拿助学金并不矛盾,还质问记者:“我每天只吃一顿饭,不卖惨不能拿助学金吗?”
但持有这类看法的人,包括唐某本人,似乎都没有认清一个底线问题:国家的助学金是具有保障、兜底性质的资助,按“家庭经济状况、日常消费、学习情况、思想品德”四个方面进行评定,发放下来就是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吃饱饭、念好书,而不是满足去外地看演唱会这种额外的消费需求。确实,领助学金的确不需要卖惨,但也不应该虚荣地“秀晒炫”吧!
这也是助学金的“助学”二字的含义之所在,这笔钱就是应该用于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给他们一个兜底性的保障,让他们不至于为生存所苦,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应该用于超出一般水平的任何非必要消费。
如果说,唐某所在的班级,的确如她所说,根本没有人“吃不上饭”,像她这样动辄花上千元去异地看演唱会,已经是最困难的了,那么也没有必要为了完成任务“硬发”,把资格留出来给其他班、其他学校更需要帮助的孩子,不是更好吗?小唐的种种言论,已经显现出她对于助学金的意义和价值,完全没有正确认知,单就这一点来看,她是否符合资助标准都存疑。
随后,涉事学校的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工作人员的回应,更让人觉得一头雾水。其表示,唐某申领国家助学金的资格符合标准,“这两年家里遭难了,所以是符合的”,然后表示,“演唱会门票是520元一张,是她男朋友给她买的,而且是对她以后找工作有帮助的,而且她已经把钱还给男朋友了。”
唐某的朋友圈被曝光,其多次去异地看演唱会,还曾经买过1314元的演唱会门票(
这一回应,对唐某家庭实际经济状况一笔带过,缺乏可信度,演唱会门票的来源,也与唐某自称的“一天吃一顿饭省钱买票”的说法相左,而且,对于网友所爆料的,唐某在10月31日还购买了1314元的演唱会门票一事,完全没有提及。再加上,此前学校老师要求唐某删除观看演唱会的视频,其动机是为了让唐某低调,避免被举报,也有帮忙掩饰其不当行为的嫌疑。由此可见,学校在助学金发放上,似乎也没有做到严谨认定和从严监管,只要没人举报就行。在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疑问之后,这样的回应,恐怕难以让网友感到信服和满意。
助学金的发放不光是学校的事,也不光是学生的事,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助学金发放不公,不但对于真正困难的学生是一种剥夺和伤害,更是违背了教育的公平原则,也损害了社会的公正信心。学生日常非必要消费过高却领着助学金,肯定会遭受质疑,不管发放是否真的合规,学校都不能敷衍了事,一笔带过,应该有更慎重、更详尽、更可信的回应,用事实来澄清真相。
国家一再要求,助学金要发挥兜底作用,要求“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学校究竟有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完善认定机制,避免出现“人情票”“分猪肉”等不良现象,确保评选结果的公正性,恐怕也需要主管部门及时介入,好好查一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41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