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我叫李明,今年30岁,和妻子小芳以及3岁的女儿思思住在北京一处老旧的小区里。我们住在区里一栋上世纪80年代建的老楼里,房子不大,但勉强够我们一家三口生活。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技术工作,虽然不是什么大公司,不过工作还算稳定,每个月能拿到 8000块左右的工资。小芳是全职家庭主妇,平时在家照顾思思,负责接送托儿所和做饭等家务事。
我们在北京生活了7年,虽然有自己的小家,但生活过得并不宽裕。房租、水电、开销都在不断涨价,我的工资根本跟不上消费水平,每个月基本上只剩下几千块积蓄。小区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差,到处都是垃圾和脏乱差的楼道公共区域。我们很担心思思长大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会对她产生不良影响。
早在3年前,我和小芳就开始讨论未来的打算。我们想给思思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自己也想过上比较惬意的生活。考虑再三,我们决定移民新西兰,那里生活节奏比较悠闲,教育资源好,又有大量中国移民,适合我们一家生活。
“阿明,咱们真的要移民新西兰吗?会不会太冒险了?” 小芳有些犹豫。
“放心吧,我都查了很多资料,新西兰的生活成本虽然高点,但教育和医疗都免费,而且空气好环境佳,我们可以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我安慰道。
于是,我们开始储蓄准备资金。家里不多的积蓄基本都用来支付中介费用、房子首付和机票了。终于,在思思3岁那年,我们决定启程前往新西兰开始新的生活。
坐上飞往奥克兰的飞机时,我和小芳都激动又忐忑。窗外北京的高楼渐渐消失,我们即将到达一个陌生的新世界。
“妈妈,我们要去哪里玩呀?” 思思开心地看着窗外的白云。
“我们要去一个全新的地方生活,会有很多新鲜有趣的事情!” 小芳笑着对思思说。
12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奥克兰。初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行李一放下来,我们就去租了一辆二手车,然后开车前往已经买下的新家。
那是一套二层的独立房子,位于一处郊区,有3个卧室和一个小花园。这将是我们的新家。我看着兴奋的小芳和思思在房子里来回跑跳,心里涌起无限温暖。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我们都忙着购置家具家电,并适应新生活。我提前在网上申请好了银行账户、手机号码等,这些手续处理起来还算顺利。小芳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而活泼的思思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新托儿所了。
我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投放了简历,还去了一些公司当面派发,但总是石沉大海。个别公司约谈后也因为缺乏当地工作经验而拒绝了我。
起初我还很乐观,但一个月过去了,我还是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家里的积蓄在快速消耗,我的压力越来越大。
“亲爱的,你别着急,相信机会很快就来了。” 小芳见我消沉,安慰说。
我勉强挤出一个微笑:“嗯,我会继续努力的,我们一定能熬过这个难关的。”
又一个月过去,我终于收到一家快餐店的,可以开始上班了。虽然只是-的兼职工作,薪水也很低,但这已经是我唯一的选择了。
上班的第一天我就体会到了艰辛。忙碌的工作、挑剔无礼的顾客,以及没完没了的夜班,我感到非常疲惫。
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小芳正坐在电脑前伤心地算账。
“这么点钱,我们怎么付得起房贷和开销啊?” 她抹着眼泪说。
我心里也很清楚,光靠我这个微薄的收入是无论如何支撑不住家庭开销的。我们原本积蓄的钱在这几个月的消耗下已经见底,我和小芳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经常为钱的问题发生争吵。
我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移民初期的困难远超我们的想象,我们不禁开始后悔这个鲁莽的决定。
更令我难过的是,原本开朗活泼的思思也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新托儿所的生活让这个3岁的孩子感到非常不适应,她变得十分依赖小芳,每天哭闹不止。
这天,妻子红着眼眶跟我说:“我们真的应该考虑回国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我也同意继续待下去对我们都不公平。我们决定把房子尽快转手卖掉,省下最后一点钱回国吧。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我们终于找到了买主,以低于购买价的价格卖出了房子。房子交易完成后,我清点了我们剩下的积蓄,心头一沉——即便卖掉房子,手头的钱加起来还不够三人的机票回国费用。
“怎么办?钱都不够机票了,我们该怎么才能回去啊?” 小芳绝望地哭了起来。
我安慰着小芳,脑海里却打起了退堂鼓——我们该怎样解决当前的困境?
深夜,我一个人坐在黑暗中,脑海中浮现出父母的样子。这几个月来我们一直隐瞒家里的困难,父母还以为我们过得很好。要向父母承认错误,开口借钱回国,我感到十分难堪。
但此刻也只有求助父母了。第二天一早我拨通了父母的视频电话,将情况详细解释了一遍,声音哽咽。
“阿明啊,你们遇到困难都是意料之中的,要学会承受。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你要鼓起勇气再战斗一段时间!”父亲的声音通过电话洪亮地传来。
“对呀,你已经找到工作了,妈妈这就把你的房贷先帮你交一年,你们就多呆一年再说吧。”母亲也鼓励道。
挂断电话,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原来在最困难的时候,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后盾。
第二天,我满怀希望地上班。经理见我精神饱满,主动加薪提拔了我。我更加倍感父母的鼓励是正确的。
这一年我们依靠父母的资助艰难度日。我换了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小芳也找到了一个华人妈妈群,她和思思的生活开始好转。我们两口子的关系也因共同面对困难而变得更加亲近。
一年后,我再次与父母视频,正要说我们决定回国时,父母却大方地说可以继续支持我们。
“儿子,你现在找到好工作了,就继续努力吧。妈妈这里还可以帮你们,不用担心。”母亲笑着说。
我感恩地点点头。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然后在家人的鼓励下重新出发。我决定再努力一段时间,相信这里终会变成我们的天堂。
在父母的支持下,我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努力工作,晚上还自学编程,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终于,在这里生活两年后,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被一家科技公司聘用,负责网站维护工作,收入提高了一倍有余。我激动地把拿给小芳看的时候,她开心地拥抱了我。
“太好了!现在咱们总算可以开始享受新西兰的生活了。” 小芳开心地说。
我也长舒一口气。现在家庭经济情况终于稳定下来,我也有余力去关心妻子和女儿的生活了。
我发现小芳变得越来越开朗。她加入了一个华人妈妈群,与大家定期聚会,生活圈子渐渐广泛了起来。小芳还学会了许多手工活,经常兴致勃勃地向我展示她的新作品。
更让我欣慰的是,思思也适应了托儿所的生活。她的英语进步很快,变得非常活泼开朗,每天都滔滔不绝地跟我聊天。昨天她还骄傲地展示给我看她在托儿所得的小奖牌,我忍不住抱着她转圈圈,她银铃般的笑声响彻整个房间。
周末我们会一家人开车去郊外郊游,呼吸着清新空气,看思思在公园里撒开小脚丫跑来跑去,我们的生活变得惬意无比。
我们也会开车去海边度周末,看思思在沙滩上摇摇晃晃学走路的样子,然后三口一起在海浪里嬉戏。我们会开野餐布,边吃水果边欣赏大海的壮阔,听海浪拍岸的声音,心旷神怡。
新西兰得天独厚的环境让我看到生活的另外一种可能。我会在周末的阳光下散步,或者去爬附近的小山,大口呼吸着清新空气。工作之余我也会去学爬山技巧,希望有朝一日能登上南阿尔卑斯的高峰。
我感谢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现在我真切地体会到,生活就像攀登高山,过程很难,但到达顶峰时一切都值得。我会继续努力,和家人一起在这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两年的时间眨眼即逝,我们在新西兰已经生活了4年。这4年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让我见识到了另一种生活可能。
我不再 生活的意义为工作和钱财。我开始注重家庭和个人生活,学习着在繁忙之余放松心情。我会花时间陪伴思思,周末带她去公园玩耍,一起蹒跚学步。我也会抽出时间陪伴小芳,与她一起做饭、散步、听音乐。
这一年,我们一家人第一次去旅行。我开车带他们去了南岛的皇后镇,途径壮观的南阿尔卑斯山。我们在米尔福德峡湾乘船,欣赏雪山倒影。我们也去了著名的喀卡湖,坐着小船穿行湖光山色。思思第一次见到雪山,惊喜得手舞足蹈。
此行让我们见识到了新西兰多样的自然风景,也更加坚定了这里是我们家的决定。
我也逐步与当地同事打成一片。经常周末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一起烤烧烤、踢足球。我真诚地感谢对我们的帮助。有一次我问为什么那么乐于助人,他说:“这里是新西兰,大家都一个大家庭。”这种温暖让我感到万分欣慰。
如今我已经可以熟练使用英语交流工作,小芳也考取了驾照,会开车接送思思。虽然偶尔还是会想念北京的家人朋友,但我们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前些日子视频跟父母聊天时,我再次诚恳地表达了感谢之意。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早就选择了半路而废。因此他们的鼓励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儿子,你现在生活得好,我们就放心了。你要自己努力,我们随时支持你。”父亲笑着说。
我点点头,内心充满感恩。我会继续努力,与家人在此安居乐业。
人生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但有家人相伴,就能度过风雨。现在回想刚来时的穷困潦倒,我不再害怕,因为未来,我们会携手并进,像攀登高峰,一步一个脚印,直到走进阳光。
时间飞逝,转眼我们已在新西兰生活了7年,思思也已经10岁了。这7年的生活历程对我们意义非凡。
10岁的思思已经是一个正式的新西兰小学生了。她的英语一点口音都没有,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深受老师和小伙伴的喜爱。思思平时喜欢写作文,还自学了弹钢琴。每次听她练习曲子,我都很欣慰。
小芳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在一家画廊做助理。她热爱艺术,这个工作让她感到快乐和成就。晚上我经常看见她在读关于艺术历史的厚书,她说以后想开自己的小画廊。
至于我,公司里也提拔我做项目经理,收入稳定提高不少。现在我们买了一辆中档次的丰田,节假日我会开车带全家去各地旅游。我们去过台湾佛像以及美丽的米尔福德峡湾,还有湖光山色的蒂阿纳湖。新西兰的旅游资源实在太美了。
最近我还注册了个脸书账号,交到了很多来自各地的华人朋友。大家经常线上聊天分享生活,感觉世界变得没有距离。还有华人家长组织的球队,我也会周末参加他们的足球赛,感觉恍如回到学生时代。
这里的生活比想象中丰富多彩。我和小芳经常一起试新的餐厅,像印度菜、越南菜,或者去逛夜市品尝各国美食。这种悠闲的生活节奏是我们过去在北京难以想象的。
有一次我们开车去了哈密尔顿花园,这里竟种满了中文标识的各种植物,我们欣喜若狂。还有一次,我们去了一个浩瀚的书店,思思高兴地说这里的书比图书馆还多,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大量阅读了。
我们也会周末开车去附近的海滩野餐。思思最喜欢追逐海浪,我们会在沙滩上堆巨大的沙堡。吹着海风,听着浪花声,我们感到无比放松。
我时常会自豪地对小芳说:“我们真幸运能来到新西兰,过上这样惬意的生活。”
小芳也笑着点头。我知道,我们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40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