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然和贸然哪个对(冒然行事哪个字错了)
01
同一读音,两种写法
“mào然”(轻率义)是生活中常见的词,在报刊、网络媒体中经常可以看到两种写法:
(1)在涉及借贷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合同后再签字,在无法接受融资租赁模式时,不要贸然签字。(《国际金融报》2020年4月27日)
(2)如果没有后续回国机票而贸然出行,抵达埃塞后将被强制隔离14天以上,费用自理,隔离期未满,即便买到机票亦不允许离开。(《环球时报》2020年4月27日)
(3)“……如果确定需要的话,可让在京的亲戚朋友拿着病历及影像资料到门诊就诊咨询,获得诊治建议,并在政策允许后立即来京诊治,不要冒然来京就诊!”(《健康时报》2020年3月31日)
(4)如果国内券商不能熟练掌握这些产品,冒然走向国际市场,恐怕将迎来狂风骤雨。(新浪网 2019年12月12日)
在同样的语境中,例(1)、例(2)用了“贸然”,例(3)、例(4)却用“冒然”,表达的含义都是轻率地、不经过深思熟虑就采取行动。两个词的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
从构词法看,“然”是一个常见的词缀。通常跟在形容词或副词的后面,描写事物、动作的情状,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因此关键在于弄清“贸”和“冒”的不同。
02
贸 VS 冒
“贸”是形声字。《说文解字》:“贸,易财也。从贝,卯声。”下面的“贝”表意,古时贝作为货币使用,这里表示钱财。“卯”表声,从形体看,“卯”像两扇门扉打开之形,有两相比合意,表示财物交换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
“贸”本义为交换财物,如《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还有“变更”“变易”“杂乱”等常用义,表示轻率、蒙昧不明义的用法最早出现在汉代,如《礼记·檀弓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东汉郑玄注:“贸贸,目不明之貌。”“贸贸”在这里就理解为“轻率、考虑不周、眼睛看不清楚的样子”。
这种比较固定的搭配形式一直沿用至清。如宋张栻《癸巳孟子说》卷四:“微吾夫子,则三纲不明、五常不叙,天下贸贸然日趋于异类之归矣。”《明文海》卷二百六十九序六十:“城南陌足迹罕至,盖贸贸然一野人矣。”清《觉迷要录》卷四:“以致自罹法网者,是以未敢贸贸然译列报端。”以上例句中的“贸贸然”皆是轻率义,之后在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的推动下,“贸然”逐渐取代“贸贸然”,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如今,“贸然”基本上出现在状中结构词语中,如“贸然行事”。
“冒”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冒,冡而前也。从冃从目。”上面像帽子,下面的“目”代表人,本义为帽子,是“帽”的本字。清段玉裁注:“冡者,覆也。引申之有所干犯而不顾亦曰冒。如假冒、如冒白刃、如贪冒是也。”段玉裁认为头上戴着帽子遮盖住了脸,由此产生“覆盖”“假冒、冒充”义,也可以理解为头上顶着东西往前冲,因此引申出“不顾”“冒犯”义,后来在此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出“轻率、莽撞”义。
“冒然”表示“轻率、莽撞”义的用法在宋代以后的文献中较多,如宋苏舜钦《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某辄欲以空乏鄙陋之资,冒然自进……虞为识者所不与。”相较而言,表示“轻率、莽撞”义的“冒”字更常用于“冒失”“冒进”“冒昧”等词中。
03
哪个更规范?
通过对《人民日报》2012—2016年全部语料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贸然”的使用频次为196次,“冒然”的使用频次为0次。虽然在古文献中“冒然”作为“贸然”的一个异形词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轻率”义,但从使用频率及使用时间来看,“贸然”仍占有绝对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在“冒失”“冒进”“冒昧”等词中,“贸”不能代替“冒”。
另外,笔者发现,《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并未收录“冒然”一词,中国基本古籍库中仅有少量用例,《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2003年8月15日)也推荐“贸然”作为规范词形。
综上所述,“贸然”更符合语言规范,不应使用“冒然”。
金纳莱是一家创业点子分享平台,在这里提供互联网创业项目,以及引流推广、网络营销、实操案例分享,需要网上创业点子那就上金纳莱,找项目,学推广就来金纳莱!
联系我们:微信公众号搜索“大婶说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tuiguang/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