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广东特大投毒案(2013年广东最大辑毒案)
1999年8月,广东惠州市公安局侦破了一起特大制贩冰毒案。2000年的三月份,菲律宾警方缉获了一批300公斤的毒品,根据对方的调查,毒品来源于中国。两起案件背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随即成立专案小组,开展缉毒活动。
1999年8月,广东惠州市公安局侦破了一起特大制贩冰毒案。
2000年的三月份,菲律宾警方缉获了一批300公斤的毒品,根据对方的调查,毒品来源于中国。
两起案件背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随即成立专案小组,开展缉毒活动。
经警方调查,这批冰毒后的制毒团伙,逐渐浮出水面。此犯罪团伙内部构成复杂,跨省制度,多地分工制度,以及内部人员参差不一。
其中既有香港黑社会成员,无业游民。最令人震惊的是,我国一位高级工程师,参与了制毒的整个过程,且是技术的主要提供者,堪称真实的“绝命毒师”。
此位工程师,曾获得多个荣誉和奖项,被国务院点名表彰,拥有如此殊荣的知识分子,为何走上制毒犯罪之路的呢?
制毒团伙的缉拿归案
在1998,惠州市公安局抓捕的制毒团伙时,对所有参与制毒的人员,进行了严密的排查和询问。
其中,一位名为丘秀中的罪犯,向警方透露,他们的制毒技术,都是从一位代号为“老鬼”的人,那里学来的。
他们对于“老鬼”的样貌、行踪并不知晓,但据该案犯表示,他的上级伍其昌,与“老鬼”之间联系较为密切。
伍其昌是一位香港人,在知情人士的透露之下,警方掌握了伍其昌的行踪,并在2000年9月11日,对其进行布控抓捕。
后根据伍其昌的供词,对整个制毒的重要首犯,陈文艺、“老鬼”、“小李”,做了较为详尽的陈述,但对“老鬼”、“小李”两位的真实姓名不知。
但伍其昌表露出一条重要信息,俩人都是南宁人,且都在广西的医药部门任职,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警方缩小了搜查范围。
在根据伍其昌提供的内容,警方开始对各个医药部门进行排查,终于九月下旬,在南宁医药科技开发公司,找到一位名为李雪岚的行政助理,经伍其昌的指认,却为“小李”,至此另一名制毒者归案。
与此同时,警方也在致力寻找“老鬼”的踪迹,可他却迟迟没有露面,在广西的几个医药部门,也并没有找到相关人员。
伍其昌的手中,并没有关于老鬼具体的信息,只凭他的描述,绘制出了一副画像,警方派出数队警员,进行地毯式搜索。
经过警员的不懈努力,在10月18日,一位在南宁制药厂的工作人员,指出画像上的人,或许是已经退休的工程师——林棋桐。
林棋桐
伍其昌曾表示,“老鬼”的另一个代号为“林总”,如今指出的林棋桐,姓氏也为“林”,便对“老鬼”的身份,多了一份确定性。
抓住“老鬼”的线索之后,警方又调查了林棋桐的现居住地址,于18日下午,来到了林棋桐的家中。
当工作人员见到林棋桐时,他对于警方的到来,并没有感到惊讶和不解。他坦然地请工作人员进门了解情况,并率先说出:“是关于冰毒一事吧?”
工作人员对于林棋桐的配合,也感到意外。他对于过往的制毒犯罪,一一交述,于10月21日,林棋桐被羁押入惠州市公安局。
制毒罪犯的辉煌过往
被抓捕的林棋桐,年纪已七十有余,身为南宁制药厂已退休的总工程师,每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职时,也曾获得多个奖项和荣誉,此时已是高级工程的职称。
工作人员看到面前年过七十,面色和蔼的老者,实在难以将他与制毒罪犯,联系在一起。从林棋桐的衣着和谈吐中,都可以看到他的文雅不同。
警方也不愿将高级工程师,与罪犯联系在一起,可林棋桐的供认不讳,以及确凿的证据,又要求警察将他抓捕归案。
在林棋桐的自述中,这起轰动全国的特大制毒案,起因和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林棋桐,出生在1933年的福建,生于乱世,那一代的人们,身上总有一股不怕吃苦的毅力。林棋桐便是在时代不断的更迭中成长的,他本性厚重老实,踏实肯学,在建国初期,他成功地考入了南京华东药学院。
这所高校,便是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可想而知,林棋桐的专业水平和自身能力的非凡之处。
毕业后的林棋桐被分配到广西南宁制药厂工作,凭借着自身扎实的功底,在制药厂从一位普通的化验员,做到了化验室的主任。
在制药厂工作的几十年中,他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当时在他身边工作的下属员工,对他颇为尊敬,至八十年代,林棋桐被授予总工程师的称号,此份殊荣,实至名归。
“先进工”等等荣誉,林棋桐均有涉猎,他的荣誉不仅只在一家药厂中熠熠生辉,放置整个国家,也是首屈一指。
林棋桐参与了复方氨基酸、葫芦素等等药剂的制作过程,从基层厂房,到中央国务院的级别,都对他进行了提名表扬。
于1996年,林棋桐正式退休,离开了工作半个世纪之久的岗位,退休后因其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每月领取退休金的同时,仍享有国家的专项补贴。
身前殊荣无数,退休后毫无生活压力,这样的生活状态足够羡煞旁人,可即便如此,林棋桐在满身荣誉之时,仍是选择了奔向贼船。
迈入毒贩队伍
林棋桐参与进制毒过程,只是因为一次偶然的约谈。
1995年,林棋桐老家的姐姐,突然联系到他,声称他的一个干女儿,有学术性的问题想要向他讨教。
林棋桐在收到姐姐的消息时,便爽快的应允下来,因为姐姐的干女儿,名为陈雅贤,林棋桐身为干亲,理应照顾一二。
在姐姐的牵线搭桥之下,林棋桐联系到陈雅贤,并约定10月份,在南宁见面。
林棋桐曾询问过是要请教什么问题,但陈雅贤总是含糊不清,没有正面陈述问题,只是说自己也不清楚,当面说着比较明白。
林棋桐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便按照他的要求赴约,当他见到陈雅贤时,陈雅贤想其引荐了他的弟弟陈文艺,表示是他的弟弟想要请求帮助。
陈文艺随即表示,他想要讨寻制造安非他明的技术。安非他明,是国家管制药物,在陈文艺说出要求后,林棋桐便知道此药物的用途多半非法,但他并没有直接拒绝,称自己需要寻找相关的资料,一时间无法给到具体的答复,陈文艺便应允下来。
安非他明
林棋桐并不知到陈文艺的具体意图,但受故人所托,查询一下资料,也没有什么不妥,便在会面结束之后,回到南宁,开始留意着安非他明的制造技术。
林棋桐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一户外国网站上,查到了安非他明的标准制造材料。获得可靠消息后,林棋桐便将其复印,打包寄予了陈文艺。
这份资料都是外文记述,陈文艺收到之后,再次联系到林棋桐,称自己对文献内容不懂,想要请林棋桐再来一次,并向他保证,来往的车费、吃住,他都一一报销。
林棋桐想着陈文艺的要求也合情合理,在去之前,还向陈文艺建议,自己要带领一位下属员工,名为李雪岚,称自己的年岁已大,大量的外文资料翻译起来,有些吃力。
陈文艺十分爽朗的答应下来,于是林棋桐和李雪岚两人,便在11月去往了陈文艺所在的东莞市石龙镇。
陈文艺的真实身份是,香港的黑社会成员,外号“番薯”,而后期指认罪犯的伍其昌,便是他的手下。在1995年的5月份,陈文艺便开始筹集众人,制造冰毒,此番约见林棋桐不过是一场计划已久的鸿门宴。
这次相见,陈文艺对待远道而来的林棋桐和李雪岚,十分客气,并以极高的标准接待了两位。在饭席之间,陈文艺表示自己一直在尝试生产安非他明,但在生产期间,总是会产出大量的有红色烟雾,想要林棋桐代为解决此事。
林棋桐和李雪岚听到制造状况后,并不能依靠只言片语就想到解决方案,于是,在陈文艺的带领下,来到了他们的生产基地。
当一行人来到生产“安非他明”的地点时,林棋桐立刻便知晓事情的严重性,厂房内陈设的玻璃瓶、漏斗、麻黄素等待物品,都让这位制药专家知晓,这是制毒现场。
同行的李雪岚见状,心中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陈文艺对俩人倒也开门见山,没有任何的隐瞒。
看到整个制毒过程的林棋桐,心里十分煎熬,他不知该用何方式抽身,他也清楚的知道,此刻已经到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他可以选择离开,但凭借陈文艺的为人,他的性命将要面临极大的风险。如若他选择留下,出谋划策,或许会收到一份可观的利润,但这是一条不归之路。
林棋桐和李雪岚,俩人面面相觑,良久,没有说出话来。陈文艺见状,直接提出要给到双方八千元的港币。
两人在思虑再三后,答应了陈文艺的条件,并从现场拿走了一部分麻黄素。林棋桐表示,需要回到南宁,多次研究,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陈文艺听后,客套寒暄了几句,便放走了林、李俩人。
在回去的路上,李雪岚和林棋桐俩人的面色,都极为沉重。8000元的港币只是最开始的报酬,他们知道,日后获得的钱财必然成倍上涨。
俩人在思考过后,给到的答案是统一的,都默认加入这个制毒团伙。他们心中的天平,终究是偏向了金钱这一面。
投入制毒过程
李雪岚和林棋桐俩人虽然早已熟悉对方,但由于他们参与事件的恶劣性,在回到南宁之后,俩人并没有私下见面。
林棋桐和李雪岚只是保持电话联系,但双方的工作配合的很好,林棋桐对李雪岚提供技术支持,李雪岚保证实验频率和效果。
尽管如此,在解决红烟问题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于是在1995年年底,林棋桐和李雪岚俩人主动和陈文艺再次约见,他们来到陈文艺的地盘——广州。
在这里,俩人不用提心吊胆地避讳着外人,开始明目张胆的狼狈为奸,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冰毒的研制过程中来。
此次的广东之行,长达十天之久,在这期间,林棋桐和李雪岚俩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内。经过不断的失败和尝试,他们终于解决了大量红色烟雾出现的问题。
林棋桐和李雪岚真正地成为了陈文艺的功臣,他们在反复试错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制造冰毒,在解决问题之后,还生产出重达一百公斤的冰毒。
陈文艺看着面前两位巨匠的成果,开始心花怒放。先前的生产过程中,陈文艺的制毒团队,虽然也在不断地产出冰毒,但数量和两位专家是无法比较的。
看着面前堆积的冰毒,陈文艺仿佛看到了一堆金山摆在自己的面前。陈文艺趁此机会,大捞一笔,此次经历,更让他看到了专业人才的可贵性。
为了能够长久且稳固的留住林棋桐和李雪岚,陈文艺给到俩人丰厚的报酬。并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就这样,大批量的冰毒,被这一犯罪团伙制造出来。
林棋桐为陈文艺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大量红色烟雾出现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犯罪分子,因为红色烟雾的特殊性,极易引起当地居民和警方的注意。
为陈文艺解决这个问题后,林棋桐的义务已经尽到,但他提出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要求,他建议陈文艺将麻黄素这一原材料,直接替换为其它的化学试剂。
陈文艺对这些学术性的问题并不清楚,但他从林棋桐的口中得知,使用化学试剂,既可以缩减投入成本,又可以减少被发现的风险,他便对林棋桐的提议表示支持。
在建议得到肯定之后,林棋桐和李雪岚带着陈文艺给到的资金支持,返回南宁。俩人不约而同的开始翻阅资料,购买化学原料,开始新一轮的实验。
从1996年的三月份,一直到5月份,这段时间,俩人埋头实验室,很少出门。
经过两月的时间,林棋桐成功地找到了可以替代麻黄素的化学试剂。在他的勤勤恳恳之下,制造出了新形式的冰毒——晶体状冰毒。
林棋桐和李雪岚兴致勃勃地,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找到了陈文艺。科学理论上的冰毒已经制造完成,但它实际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此次同陈文艺见面,便是拖陈文艺的关系,找到吸食毒品之人,来评判晶状体的冰毒,能否达到普通的冰毒的效果。
林棋桐充满期待,渴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来为这次的实验划上完美的句话。事实也正是如此,吸食晶状体冰毒的人并未察觉异样。
陈文艺看到结果后,自然十分满意,于是便要求林棋桐和李雪岚,扩大生产规模。在1996年,6月份,陈文艺给到林、李俩人13万的人民币,要求对方生产100斤的冰毒。
拿到这份沉甸甸的金钱,林棋桐的内心有了几分的踟蹰。他知道,通过这笔钱他又能够赚取一大笔可观的收入,但同时意味着,他再也不能离开这支犯罪的队伍。
林棋桐想过退出,想过拒绝,但一想到自己每月领的津贴,不及一次制毒的万分之一,他又开始动摇,再次延续先前的道路。
林棋桐和李雪岚拿到13万后,便开始投入制造,从原材料的购买,到厂址的选取,以及后续的生产,俩人如同行云流水般做了下来。
林棋桐制毒地址
俩人在制毒窝点的选取上,也是煞费苦心。他们专门挑选了一些,附近人烟稀少的破旧厂址。平日里几乎无人过往,他们又紧闭大门,在掩人耳目之下,他们开始肆无忌惮地制造冰毒。
伍其昌在此时,与李雪岚和林棋桐,正式捆绑在一起。李雪岚在制毒之时,陈文艺带领一众小弟在旁观看,几次过程下来后,熟悉冰毒制造流程的人越来越多,冰毒生产的规模和数量便随之扩大。
在陈文艺的监督之下,李雪岚和林棋桐从1996年的7月份,到1997年的五月份,将他们的生产厂房,从一家厂房的车间,扩展了四五处窝点。
期间,陈文艺给到林棋桐与李雪岚俩人的分赃和购置资金,高达一百六十多万。他们生产冰毒的数量达到几百公斤。
从生产到出售的,陈文艺都在不断监督,他的售卖市场不断扩大,从国内到国外,陈文艺均有染指,当然,一切的“功劳”都要归功于,林棋桐和李雪岚两位专家。
内心受谴 骑虎难下
林棋桐在为陈文艺工作的几年中,他的良心一直惴惴不安。他深知自己在做的事情是何等的罪恶,但他却每月坚定的抵制。
他曾无数次懊悔,数年之前,答应了陈文艺的要求,也多次向自己的朋友表示,他每日过得都无比煎熬,良心无时无刻不受到谴责。
和他一同的李雪岚,起初在尝到甜头的时候,或许没有想过要去拒绝。但随着制毒的规模越来越大,他也开始惶恐和不安。
于1997年的三月份,李雪岚向陈文艺表示,自己要退出制毒。陈文艺知晓后,他心中十分不舍这一位大将。
陈文艺要求李雪岚将制毒的所有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全部写出,交付于他,便可放李雪岚离开。
李雪岚知道陈文艺不会善罢甘休,便将制毒的方法写了出来,也表示的十分详尽,但他故意隐瞒了其中一种催化剂的使用,将一个事倍功半的方法告知了陈文艺。
陈文艺在得到制毒方法后,便没有理会李雪岚,他将这份书面材料给到自己的手下,来投入生产。可是按照这个方法,生产效率极为低下,陈文艺便再次找到了李雪岚。
1998年,陈文艺伙同伍其昌,见到了李雪岚,自知难保的他说出了催化剂的作用。
陈文艺在得到准确的方法时,立刻开始疯狂生产。至2000年的七月份,陈文艺这一制毒团伙,已经生产出1000斤的冰毒,分销各地。
林棋桐和李雪岚虽离开了制毒团伙,但他们收获的赃款一分也没有退还,并且正是因为他们献出的技术,才让陈文艺如此猖狂。
也正是因为陈文艺的胆大包天,他的制毒规模庞大,在1999年警方便注意到陈文艺的团伙。
在发事情的端倪后,专案组对陈文艺进行了秘密地调查,他背后的资金往来和行踪出没,渐渐被警方查清摸头,在掌握了确切的犯罪证据时,警方对其实施了抓捕。
与此同时,林棋桐和李雪岚的罪行也浮出水面,2000年的9月,林棋桐接到一个默认来电,对方称,当年与他一同制毒的同伙已被抓捕入狱。
林棋桐自知在劫难逃,他开始想要和李雪岚串通口供,但在严明的法律面前,这些不过是弄巧成拙,于是便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等待审判的来临。
林棋桐与李雪岚
结语
抓捕归案后的林棋桐,开始了忏悔和自责,他恳求国家能够对他从宽处理。但他为了一己之力,将国家教育予他的知识,放置在制毒之上,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国家给到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力,我们在享受这份便利的同时,应该尽到身为国家公民的义务。
他将自己高级工程师的头衔置之一旁而不顾,向森严的纪律提出挑衅。林棋桐在懊悔自我的同时,众人也在为其可惜,磊落一生的知识分子,在老年却犯下了弥天大罪,为他惋惜之时,更替他感到羞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9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