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事故到底怎么回事(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后果)
日本福岛核事故到底多严重?《时代》杂志曾经在2009年3月31日,在三英里岛核事故30周年之际,杂志对历史上发生的最令人恐怖的核事故进行了回顾,评出\"十大核事故\",希望凭此提醒世人,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由于时间较早,日本福岛核事故没有列入,
日本福岛核事故到底多严重?
《时代》杂志曾经在2009年3月31日, 在三英里岛核事故30周年之际,杂志对历史上发生的最令人恐怖的核事故进行了回顾,评出"十大核事故",希望凭此提醒世人,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由于时间较早,日本福岛核事故没有列入,下面的列举将综合进去介绍。
所谓核事故,是指任何的或一系列但源自同一的、引起核损害的事故。一般来说,在核设施(比如核电厂)内发生了意外情况,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和公众受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则称为核事故。显然,核事故的严重程度可以有一个很大的范围,为了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标准,国际上把核设施内发生的有安全意义的事件分为七个等级。
核泄漏在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α,β和γ三种辐射形式。其中:1)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很大; 2)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 3)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较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尽管不少,但危害往往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核能在提供能源的同时,核电站事故、放射物质泄漏等灾难性事故的发生也造成的人类的重大危害甚至严重灾难。本文将盘点全球十大重大核灾难,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切尔诺贝利事故(乌克兰普里皮亚季)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一件发生在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世界上目前为止第二例为2011年3月11日发生于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UTC+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持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辐射尘涵盖了大面积区域。根据统计,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经济上,这场核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已计算通货膨胀),成为近代历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称作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
由于目击者的报告和站内纪录不一致,有一些争论认为确实的事件是发生在当地时间1点22分30。根据这种理论,第一次爆炸发生在大约1点23分47秒,操作员在七秒以后命令了“紧急停堆”。
切尔诺贝利事故当时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当时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中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预测大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此事故不但引起大众对于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也被某些观点认为该事故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苏联瓦解后,独立后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人力物力进行灾难的善后及居民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尤其是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当时意外发生后,很快就有203人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其中31人死亡,其有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死亡的人大部份是消防队员和救护员。为了控制核电辐射尘的扩散,当局立刻派人将135,000人撤离家园,其中大约有50,000人是居住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普里皮亚特镇居民。卫生单位预测在未来的70年间,受到5–12艾贝克辐射而导致癌症的人,比例将会上升2%。
官方2006年的统计结果是,从事发到目前共有4000多人死亡。但是绿色和平组织,基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总计或达9万多人。因此,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官方统计的结果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数少了至少9万人,这个数字是官方统计数字的20倍!当然,对于绿色和平组织的“估计”缺乏理论支持。切尔诺贝利经济损失大约180亿卢布。
美国早在2013年有一项研究表明,当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当地的树木造成了持续不利的影响。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等多家机构的联合研究显示,由于长期暴露在辐射中,切尔诺贝利地区许多树木都出现了十分反常的形态,这主要是因为树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而不断增加的基因突变明显影响了树木的生长、繁殖和存活率等。
对于切尔诺贝利而言,堵住污染源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清除核辐射尘埃则是另外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尤其事故发生一年之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中最先遇难的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消防员被转移在莫斯科一处公墓内,安葬他们用的是特制的铅棺材,原因是他们的遗体成为了足以污染正常人的放射源。
核尘埃可以说几乎无孔不入。核放射对乌克兰地区数万平方公里的肥沃良田都造成了污染。乌克兰共有250多万人因切尔诺贝利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就包括47.3多万名儿童。
据业内专家估计,假如完全消除这场浩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续的核辐射危险将持续10万年。
在经济上,前苏联损失了大约90亿卢布:其中善后处理费用40多亿卢布,农业和电力生产损失40多亿卢布。专家预计,除了核电站本身的损失外,仅仅清理一项就需花费几十亿美元,若全部加起来,可能达数百亿美元。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区之后对游客进行了开放(但必须穿防护服)。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曾经宣布,从2011年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地区将对普通游客开放,乌紧急情况部计划组织前往该地区参观的经常性、系统性旅游线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支持乌克兰紧急情况部的旅游倡议,她表示,参观切尔诺贝利地区可以让人们了解悲剧历史,再次认识核设施安全的重要性。
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长巴洛加曾指出,用于全部覆盖第4机组的新“掩体”将在2015年全部建成,这是一个长150米,宽260米,高105米拱形建筑,用于全部遮盖第4机组连同此前建造的临时性防护设施“石棺”。“掩体”项目由国际社会捐助支持,建设资金由八国集团和欧洲委员会成员国共28个国家负责筹集,其中建设基金由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管理。
此前,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克柳耶夫宣布,由于安全要求大幅提高,“掩体”项目总造价已由2004年的5.05亿欧元提高到现在的8.7亿欧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承诺,联合国今后仍将继续全面支持该项目建设。
二、福岛核事故(日本福岛县工业区)
福岛核电站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2011年3月12日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
2011年3月12日,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将福岛核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福岛县在核事故后以县内所有儿童约38万人为对象实施了甲状腺检查。截至2018年2月,已诊断159人患癌,34人疑似患癌。其中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并接受手术的84名福岛县内患者中,约一成的8人癌症复发,再次接受了手术。
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事故之前也曾经多次发生事故。比如1978年,福岛第一核电站曾经发生临界事故,但事故一直被隐瞒至2007年才公之于众。
2005年8月,日本发生里氏7.2级地震导致福岛县两座核电站中存储核废料的池子中部分池水外溢。2006年,福岛第一核电站6号机组曾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2007年,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从1977年起在对下属3家核电站总计199次定期检查中,这家公司曾篡改数据,隐瞒安全隐患。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主蒸汽管流量计测得的数据曾在1979年至1998年间先后28次被篡改。原东京电力公司董事长因此辞职。
福岛核电站发生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是由泄漏到反应堆厂房里的氢气和空气反应发生的爆炸。福岛核电站使用的是MOX燃料,燃料棒外壳为锆合金。由于地震和海啸而导致应急冷却系统故障,反应堆内冷却水平面一度下降,并导致堆芯裸露。冷却不足让燃料棒外壳温度超过锆-水反应极限温度,最终发生锆-水反应生成大量氢气。
业内普遍认为,氢气泄漏到厂房中是在安全壳内压力升高时,从泄压安全阀的气体通道排出的。由于厂房中氢气相对空气的浓度达到了爆炸极限,在遇到高温甚至明火后便发生了爆炸。爆炸的冲击力彻底掀掉了厂房的屋顶,仅仅剩下钢筋骨架。
放射性物质泄漏、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是一种发生于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尽管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影响范围小,但是却能够造成几乎相同的、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当时在一份声明中曾经说,受大地震影响而自动停止运转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中央控制室的放射线水平当时已达到正常数值的1000倍。
为防止安放核反应堆的容器内气压升高,导致容器无法承受压力而破损,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当时已下令东京电力公司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号和2号机组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释放到外部。
东京电力公司当时准备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3座反应堆中,首先释放事态最为严重的1号机组的蒸汽。而2号和3号机组,如果冷却反应堆的功能无法尽快恢复,也将采取同样措施。东京电力公司之前曾经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将通过一个巨大水池,再从排气筒释放出去。过水的时候,放射性物质将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同时工作人员将一直在排气筒的出口观测放射性物质的数量。另外,福岛第二核电站已经丧失冷却功能,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开始释放福岛核电站爆炸时情景(15张)福岛第二核电站1号和2号机组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以减少容器压力,防止更大破损。该公司还准备将核电站内另外两座反应堆的蒸汽释放到外部。
这成为日本首次采取核电站打开阀门向外释放蒸汽的紧急避险措施。尽管这一举措也有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环境,但这样可以避免容器破损导致核电站失去封闭机能。
此前,由于阀门故障,日本救援人员一度无法打开2号反应堆排气口,结果造成堆内压力极高,同时也造成用来冷却反应堆的海水根本无法注入其中。这意味著日本用来冷却反应堆的最后办法失灵,以致大量核燃料暴露在空气中达数小时之久,发生核泄漏可能性极大。
虽然救援人员最终修复了减压阀,但仍无法让海水完全漫过发热的燃料棒,其结果就是2号反应堆内温度继续升高,直到其中发生了猛烈地爆炸。
日本当时只能继续向四个反应堆内注水降温,同时不断排出带有放射性污染物的蒸汽,并希望当地始终保持西风,不要刮东风和南风,否则日本首都东京和朝鲜半岛都将遭受污染。与此同时,就是等着反应堆自然降温至安全状态,然后彻底将这个核电站封存废弃。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有关资料显示,铯137则会造成人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
美国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福岛核电站目前的状态与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情况类似。国际核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零至7级。美国三里岛核事故被定为5级,当时由于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韩联社2011年援引日本媒体的报导称,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关东地区,已检测到比通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质。在茨城县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比平常高出100倍,神奈县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比平时高出近10倍。此外,在千叶县及市原县也检测到了较高的放射性物质。据日本共同社消息,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当时附近测量结果显示,核辐射水平比法定标准高出400倍。
福岛核电站的泄漏等级至少已经与美国三哩岛1979年的核泄漏事件相同。不过有部分专家认为,福岛核泄漏事件比三哩岛事件更为严重。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被列为七级。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巨大泄漏事故最终就是以"封存"反应堆的方式解决。而根据当时已检测到的数据显示,此次日本核泄漏已经达到切诺贝利核电站的污染水平。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曾经说,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水口附近海域的放射性碘浓度当时已达到法定限值的3355倍,这是迄今日本方面在这一水域检测到的最高相关数值。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之前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提高至7级。这使日本核泄漏事故等级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相同。
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当年4月26日,位于今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这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根据一般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日本有义务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污染。尤其对于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活动,应该事先评价其可能影响,并观察、测算、估计和分析其影响。在获知海洋环境有受到污染损害的迫切危险或已经受到污染损害时,应立即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其他国家及各主管国际组织。
关于是否可以将核废液排放入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核安全公约》和《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未做明确规定。但日本排放核污水客观上造成污染的转移,势必加大了对他国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对于可能造成跨界影响的事故,当事国负有通报义务,这在国际法上是明确的,这是对当事国最基本的法律和道义要求,是外界判断日本应对措施、手段是否合理与必要的客观条件,也是相关国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影响扩大的基础。
再谈谈引人注目的日本核污水排放: 根据新华网的消息,日本为了储存核污水,东京电力共准备了大约1000个储水罐,目前9成已被装满。日本当时所有储水设施的总容量大约为137万吨,预计到2022年秋季达到储水极限。
根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现在每天新增140吨“处理水”,预计到2022年9月将达到储存罐上限137万吨。
自2013年以来,日本政府对地层注入、排入海洋、蒸汽释放、氢气释放和地下掩埋五种处理后废水处置方案进行评估。
2020年2月,ALPS净化水处理小组委员会曾经发布日本福岛核事故处理后废水处置方案评估报告结论认为: 排入海洋与蒸汽释放都是可行的方案,其中排入海洋操作更为便捷,其他处置方案从经济性、技术成熟性或时间方面考虑较差。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日核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
媒体报道称,2020年8月29日通过高分二号拍摄的福岛核电站及周围的卫星影像中可见,核电站周围仍然有大片的空地可以利用用,污水罐也有些生锈(卫星资料来源:高分二号)。
从卫星影像中可以看到,最早一批废水罐已经锈蚀斑斑,而更换是早晚的事,而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日本政府向海洋排放核污水不是因为空间不够,而是不愿承担维护成本。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认为,日本政府应采用去污因子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和装置,对超标核素进一步净化处理,尽可能降低处理后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研究氚的处理技术,并及时公开研究进展和成果,如有可行技术应立即用于废水中氚的处理。
综上所述,尽管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非常大,但假如日本核污水排放至大海,将会影响全人类及整个地球,从这个层面及人类生存而言,应该行为事故级别或将是最高的,其严重性是不可估量。
三、三里岛核事故(美国宾夕法尼亚)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在三里岛事件中,从最初清洗设备的工作人员的过失开始,到反应堆彻底毁坏,整个过程只用了120秒。
6天以后,堆芯温度才开始下降,蒸气泡消失——引起氢爆炸的威胁免除了。100吨铀燃料虽然没有熔化,但有60%的铀棒受到损坏,反应堆最终陷于瘫痪。此事故为核事故的第五级。事故发生后,全美震惊,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十分惊恐,大约20万人撤出这一地区。美国各大城市的群众和正在修建核电站的地区的居民纷纷举行集会示威,要求停建或关闭核电站。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政府不重新考虑发展核动力计划。
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厂二号堆发生的堆芯失水而熔化和放射性物质外逸的重大事故,是由于二回路的水泵发生故障后,二回路的事故冷却系统自动投入,但由于前些天工人检修后未将事故冷却系统的阀门打开,最终致使这一系统自动投入后,二回路的水仍断流。当堆内温度和压力在此情况下升高后,反应堆就自动停堆,卸压阀也自动打开,放出堆芯内的部分汽水混合物。
同时,当反应堆内压力下降至正常时,卸压阀由于故障未能自动回座,使堆芯冷却剂继续外流,压力降至正常值以下,于是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自动投入,但操作人员未判明卸压阀没有回座,反而关闭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停止了向堆芯内注水。这一系列的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误与设备上的故障交织在一起,使一次小的故障短时间内急剧扩大,造成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
在这次事故中,主要的工程安全设施都自动投入,同时由于反应堆有几道安全屏障(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等),因而无一伤亡,在事故现场,只有3人受到了略高于半年的容许剂量的照射。
而核电厂附近80千米以内的公众,平均每人受到的剂量不到一年内天然本底的百分之一,因此,三里岛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极小。
三里岛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道芬县萨斯奎哈纳河3英里。巴布科克和威尔科克斯公司在这座岛上建设了90万功率的核电站,从1974年开始进入了正式运行,而1978年又启动了2号设备。1979年3月28日,启动已有4个月的2号设备的冷冻阀门时出现了故障。
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曾经访问事故现场,宣布了"美国不会再建设核电站"的决定。因为事故造成的后遗症,巴布科克和威尔科克斯公司最终倒闭。 进入21世纪,美国付出了停止建设核电站的代价。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供电能力出现巨大缺口,纽约则因缺电在2003年经历了一片漆黑。 之后,美国政府改变了计划,修理核电站暂时缓解了缺电情况。美国政府通过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发表了重新建设核电站的计划。但在过去的31年里,美国一直放弃了核电站建设。
2012年,美国核管局(NRC)新批了2个核电站的4台机组,全是西屋公司生产的AP1000,这两个核电站分别为沃格特勒核电站(vogtle)和萨默尔核电站(summer)。
四、戈亚尼亚核事故(巴西戈亚尼亚)
1987年9月13日,发生在巴西的戈亚尼亚核事故的经过,是一名垃圾场工人撬开了一个废弃的放疗机,并拆掉了一小块高放射性的氯化铯,灾难由此降临到这座城市,最终,14人受到过度照射,4人4周内死亡。大约112000人接受监测,249人发现受到污染。
事故使得数百间房屋受到监测,85间发现被污染。整个去污活动产生5000m3放射性废物,社会影响之大,以致在戈亚尼亚的一个建有废物处置库的边远乡村,把象征放射性的三叶符号做成村旗。
五、东海村核事故(日本东海村)
1999年9月30日上午10时35分左右,发生在东 北部东海村铀回收处理设施的核事故是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灾难之一。本次事故导致两名JCO公司的员工身亡,数百人受到核辐射。
事故发生后1小时,其周围γ剂量率达到正常值的4倍,政府撤离了厂区周围350米范围内的居民,厂房周围1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出门,学校和医院关闭,农作物和蔬菜停止收割。
事故经过:1999年9月30日上午10时35分左右,位于日本茨城县那珂郡东海村的核燃料加工厂,三名工人正在进行铀的一个纯化步骤,在制造硝酸铀酰过程中,为了缩短工作时间,一名工人把一个不锈钢桶中富含U-235(铀富集率为18.8%)的硝酸盐溶液通过一个漏斗倾入到沉淀槽中(这个操作违反了原应将U3O8的粉末先投入至溶解塔中,且溶解于硝酸中,再用泵将该物料送入贮存塔中制成最终产品硝酸铀酰的常规操作规程),另一名工人手扶漏斗站在沉淀槽旁,第三名工作人员在距沉淀槽约几米的办公桌旁工作。根据推算,铀的临界量为2.4㎏,而这名工人却将16㎏的铀硝酸盐溶液一下都倾入沉淀槽中,于是即引发了链式核裂变反应,当时在一瞬间,3名工作人员都看见了"蓝色的闪光",γ辐射监测报警器立即鸣响,临界事故发生。由于3名工作人员的位置与辐射源的距离分别是65㎝、1m与2.6m,因此,他们均受到了因核裂变产生的大剂量中子和γ射线的严重照射。 事故发生后,厂周围环境中的辐射剂量水平已上升到平常数值的7~10倍。
据统计,在这次事故中,受到不同程度照射的人员大约有213人,其中2人受照剂量分别为16-23Gy与6-10Gy,1人为2Gy,2人为10mSv,其余208人分别约为0-5mSv。3名事故当事人虽经医学应急抢救,但其中1人在事故后第82天死亡,1人在事故后第210天死亡,另1人因自身恢复较好,在事故后第3个月后出院。
从东海村核燃料加工厂的这次临界事故,发现了包括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问题与事故发生后的救援疏散等问题上均存在很多缺陷。由于事故发生单位和日本原子能安全管理部门事先之前都认为不会发生临界事故,所以都没有制定相应的核事故应急预案,从而造成整个事故后的救援行动十分迟缓,各种指挥部都是在无奈的情况下才临时匆匆成立,对于本次事故的原因与应吸收的教训剖析如下:
1)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为防止临界事故的发生,避免铀的聚集量超过临界量,必须严格执行"临界管理"。日本东海村核燃料加工厂曾有质量控制规定以严格控制铀的加工处理或使用量。而本次临界事故就是由于操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为了所谓缩短工作时间,向沉淀槽中一下投入了超过铀临界量的大量铀溶液而发生。据事故调查结果,这起事故中的操作人员不仅违反了国家认可的正规操作规程,而且还违反了本单位内部编制的操作规程。因此,尽管有十分完善的设计与设施,也不能保证事故的出现。可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安全管理机制,避免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2)缺乏对中子辐射的防护:铀临界事故时会发出中子辐射,中子辐射能穿透混凝土墙,而事故发生单位在事先却根本没有考虑对中子辐射的监测和防护,厂内没有配备必需的监测中子辐射的专门仪器,也没有配备应付中子辐射的防护器材和用品,无疑给现场救援工作带来困难,从而导致很多抢救人员不在现场外待命,延误了抢救时间。当然,安全有效的中子辐射防护服,当时世界上几乎还没有。
3)事故报警不规范:东海村消防队接到报警的时间是9月30日上午10时43分,当时报警内容只讲有急病人,请派救护车,却没有说明是发生了核辐射事故。最终造成抢救人员在不知实情,在毫无辐射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进入事故现场,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线照射。
六、K-431核潜艇事故(前苏联)
1985年12月,K-431核潜艇在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基地途中发生泄漏,潜艇立即浮到水面上,泄漏导致一回路内冷却剂质量开始下降,全体人员从潜艇的淡水箱引水,反应堆立即关闭,泄漏使得已污染的水流向大海,在潜艇周围的区域发现放射性碘出现泄漏,艇员试图停止冷却系统管道的泄漏。
当时潜艇的工作人员接收到辐射度高达40毫希沃特。10名水兵在这起核事故中丧命,另有49人遭受放射性损伤。
事故经过:1985年12月,K-431核潜艇(675型回声-II 级)在返回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基地时途中,675型回声-II级潜艇由于一回路发生泄漏,潜艇立即上浮到水面。泄漏导致一回路内冷却剂质量下降,全体人员开始从潜艇的淡水箱中引水。反应堆立即关闭。泄漏使得已污染的水流至海中,因此无法测定辐射等级。在潜艇周围的区域,人们很快就发现放射性碘出现了泄漏。艇员当时试图停止冷却系统管道的泄漏,但关闭冷却剂供应究竟需要多长时间,还是个未知数。由于冷却剂流失,反应堆的温度升高,于是报警器便响了起来。立即将冷却剂供应再次接通,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冷却剂的再次供应导致燃料集合因温度过高而破裂,水流了进去接触到了铀燃料。重度污染的水被排到阿穆尔号,致使处理设备崩溃。在基地,被污染的冷却剂的放射性被测定为 0.3 居里/l ,共计74兆贝克, 2000居里。潜艇的工作人员接受到的辐射度高达40毫希沃特(4伦琴)。
前苏联核潜艇的维护和修理工作,通常在不同的海军造船厂里进行。这种体系是在建造核潜艇的初级阶段时确定的,冷战时期全面铺开。在这一时期,几乎有25个核潜艇型号被引进并发展起来。标准化的不足,导致在计划阶段,在全体艇员能力水平上和没有有效利用备件方面出现问题。尤其是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打了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和美国潜艇相比,前苏联核潜艇发生意外事故概率很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七、加卡平地核事故(美国内华达州加卡)
1970年12月18日加卡平地核事故。在巴纳贝利核实验过程中,美国内华达州加卡平地地下一万吨级当量核装置发生爆炸,实验之后,封闭表面轴的插栓失灵,导致放射性残骸泄漏到空气中。现场6名工作人员受到核辐射。
据内华达试验场的官员们承认,在美国停止地面核试验转而进行地下核试验的20多年中,该试验场共进行了475次地下核爆炸,其中发生了62次程度不同的事故。根据美国能源部的事故分类,53次属于辐射“泄漏或渗漏”,7次属于“严重辐射泄漏”。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70年12月18日爆炸的代号为“贝恩巴里”的1万吨级核弹。这颗核弹安置在深900英尺、直径86英寸的竖井中,爆炸发生以后,相当于300万居里的放射性物质在24小时内喷射到8000英尺高的大气层,其放射性尘埃一直飘到北达科他州。
八、图勒核事故(美国图勒空军基地)
1968年,在美国图勒空军基地B-52坠毁事件,这是一起发生在1968年1月21日的飞机坠毁事件,此次事件中一架美国空军的B-52轰炸机坠毁。值得一提的是,这架B-52轰炸机携带了4颗氢弹,执行冷战期间的"Chrome Dome"任务,在飞越北冰洋的巴芬湾时,由于机舱起火迫使机组人员在迫降前放弃飞机。6名机组人员成功脱险,但其中1名因为没有弹射座椅,在试图跳伞时死亡。
飞机随后坠入格陵兰的北极星海湾,导致4颗氢弹头破裂并扩散,产生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
美国和丹麦启动了一次集中清理和恢复工作,但其中一颗弹头未被找到。因此,美国战略空军的"Chrome Dome"任务被立即终止,无疑这更加突出了此任务的安全和政治风险。随后一系列的安全措施被加强,并研制出核武器上使用的更稳定的常规炸药。
1995年,有报告揭发丹麦政府有意对格陵兰的核武器事故保持缄默,认为这违反了1957年丹麦的无核区域政策。参与清理的工人因为核辐射产生的相关疾病,一直在寻求赔偿。2009年3月,时代杂志认为这次事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起核事故。
九、帕利马雷斯氢弹事故(西班牙帕洛玛雷斯)
1966年1月17日,在西班牙南方海岸线上空一架美国B-52轰炸机在飞行时与KC-135型号的空中加油机相撞。此次事故造成这两架飞机的损毁,并导致七名飞行员丧生,更严重的是,当时B-52轰炸机所挂载的四枚热核炸弹失控,其中一枚沉入了离海岸线不远的地中海,但另外三枚则坠落在了帕利马雷斯。
尽管这三枚坠毁的氢弹并没有发生核聚变爆炸,但物理上的冲撞使得其中两枚发生了常规性的非核爆炸,使得具有辐射性的钚尘埃弥漫着整个村庄。
事故经过:1966年1月17日,美国空军在西欧进行飞行练习,其中一架装载四枚氢弹的"B-52"战略轰炸机在高空昼夜巡逻,由KC-135运输机进行空中加油。当天上午10时10分,两机在西班牙上空实现连接,进行空中加油。当时两机相距50米,正飞行在西班牙的帕洛玛雷斯上空,飞行高度为9300米,飞行速度每小时600公里。突然两机发生了碰撞,"B-52"上八个喷气发动机中一个爆炸起火,火光和烟雾笼罩着机翼。
飞行员果断地掷掉备用油箱,继续飞行。10时22分,飞机离帕洛玛雷斯1.6公里时,飞行员看到失火事故已经无法排除,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即掷下氢弹。之后仅几秒钟,油箱爆炸,驾驶舱着火。当时要不是飞行员果断地掷下氢弹,后果将不堪设想。飞行员带着降落伞强行跳出着火的座舱,飞机爆炸的碎片散落在帕洛玛雷斯周围3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飞机失事后不久,跳伞的飞行员被正在附近捕鱼的"玛努爱托"号渔船救起。有关人员在帕洛玛雷斯附近的陆地上找到了三枚氢弹,值得一提的是,B-52轰炸机上氢弹的威力比轰炸广岛的原子弹大1250倍。假如一枚氢弹爆炸,一瞬间就会让离爆炸中心15公里范围内的生命全部毁灭。十分幸运的是,陆地上找到的三枚氢弹都没有爆炸。
美军当时成立了临时军事指挥部,因为还有一枚氢弹没有找到。美国空军的侦察机对长12英里宽8英里的整个区域进行了拍照,并制作成一定比例的航空照片,在图上的全部地区被分成了许多小块,每块面积1000平方英尺,这样逐块地进行搜索时,每一小块最小的飞机残片都被找到了。
由于各种各样的计算机都投入了运转。人们根据已经找到的三枚氢弹的位置,推算出它们在空中的飞行弹道和空气动力轨迹,以确定准确的碰撞点。再从这一点推测出发,做出那枚尚未找到的氢弹的假定弹道和空气动力轨迹。认为这枚氢弹既可能落在内陆深处,也可能掉进离岸几英里的大海,但这取决于降落伞是否打开,打开的程度和是否已被烧毁。
根据计算,丢失的氢弹最有可能是落在一个直径两英里多的圆形地带,这一带散布着许多小块耕地,一座小山上蜂窝般地点缀着一个个被遗弃的坑道和通风口。有关部门组织了300多人手 拉着手开始缓慢地穿越这个地区,他们在每一个值得怀疑的凹地、坑穴、矿井和坑道外插下小红旗,而这样的地方大约就有400处。随后,直升机运来了军械专家,他们带着照明设备爬进每一个旧矿道和坑穴。搜索线从北向南推进,花了7个小时才走完这个地区。然后,又开始第二次搜索,第二次要比上一次更加细致,但最终仍然毫无结果。
1966年3月15日上午9时20分,"阿尔文"号开始向另一片蓝色世界下潜,11时50分接近大陆架斜坡。它沿着斜坡向深处寻找,在700多米的深处发现 2.5米长的奇异碎片。艇员们顿时警惕起来,经过细心观察、搜寻。几分钟后,在强烈的探照灯光照射下,离碎片越来越近,他们终于看清了:有一顶6米宽的降落伞覆盖在海底斜坡上。艇员们当时兴奋极了,因为这正是他们朝思暮想寻找的氢弹降落伞! 他们在水下继续工作了80分钟,对降落伞进行水下摄影,判明它是否和氢弹连在一起,同时让水面舰船标明它的确切位置。然后,"阿尔文"号关闭强光灯和发动机,慢慢地在目标周围巡视,等着"阿鲁明纳"号来接班。 "阿鲁明纳"号下潜到海底用了1小时,在水下工作了3小时,查明降落伞仍和氢弹连在一起,并且确定降落伞所在的精确位置。
4月2日,潜水员们用金属带子把氢弹缠起来,上面再系上钢缆。8时45分,事故发生后的第79天22小时23分钟,氢弹被拉上了船,回到了美国人的手中。一场动员了3,000多人竭尽全力地干了将近三个月,使用了各种最精密、最古怪的装备战斗,终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十、托木斯克核事故(前苏联西伯利亚托木斯克)
1993年4月6日托木斯克-7核爆炸: 这起发生在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市附近的西伯利亚化学企业公司的后处理设施对反应堆乏燃料进行后处理时发生爆炸导致的。爆炸致使托木斯克-7的回收处理设施释放出一个放射性气体云。
因为这次事故是核事故,因此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可以列为放射性污染一类 。
虽然这个事故与辐射源的安全无关,但被确定为任意篡改安全规则的典型事例。事故使后处理设备和建筑物损坏,导致放射性核素(包括钚-239)释出。该设施的一部分场地和综合体以北周围乡村的很大区域, 包括格鲁吉夫卡村和连接萨木斯和托木斯克的部分干道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虽然污染程度较低,但建筑物和道路去污十分费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86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