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程序——文本解读的自由交流阶段就到这里,接下来再给15分钟时间,假如有一个课堂活动是要10~15分钟的时间,请你设计这个活动的分解,也就是一个活动当中分步实施。一般来讲是10~15分钟的一个活动,也就是你叫聚焦于某一个具体的活动,然后
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程序——文本解读的自由交流阶段就到这里,接下来再给15分钟时间,假如有一个课堂活动是要10~15分钟的时间,请你设计这个活动的分解,也就是一个活动当中分步实施。一般来讲是10~15分钟的一个活动,也就是你叫聚焦于某一个具体的活动,然后把这个活动进行分解和分层,那么你自己可以选你这个活动的聚焦,比如说我选第一个环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与理解,我设计哪三个活动。也可能是我设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设计这个活动有哪几个步骤,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也就是说这个活动聚焦于某一个方面,但是我们要做出活动的内部的层次,要层层深入,层次与层次之间要有螺旋上升。15分钟的时间设置一个活动, 等会我们来交流你这个活动当中的分解,简明扼要地进行汇报交流。
陈晓燕:大家好,我是长泾二中的陈晓燕,我的活动是聚焦分析刘姥姥的形象,首先我会出示一张表格,要求学生给刘姥姥整理档案,这个档案里包含身份、地位、性格等信息,并说出依据。通过刘姥姥对贾母正房的评价,对梯子用途的质疑,把鸽子蛋说成鸡儿下的蛋,还有叉八子,老母猪这些语言可以看出她的身份是一个乡下人,没见过什么世面,地位更是卑微的。虽然贾母称她是刘亲家,作为客人她没有跟贾母一桌,是挨着贾母一桌,而鸳鸯凤姐可以设计拿她取笑,刘姥姥也迎合大家,故意给大家逗趣取乐,这里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等级比较森严,身份不同,她的地位也是基本上没有的。这是第一个环节。
然后我的想法是穿插背景,介绍一下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原因,然后推进到第二个活动,就是给刘姥姥起绰号,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我首先想到的是“丑角”,因为她配合凤姐鸳鸯故意出洋相、引人发笑,是一个丑角的形象。学生可能会更加多样化一点,比如说文中有现成的“女清客”,可能还有学生会想到一些跟“逗笑”有关的其他绰号。
最后我想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到刘姥姥的表面粗俗,实则圆滑,她深谙生存之道,是一个大智若愚的形象。谢谢大家。
徐杰:我为什么第一个让陈晓燕老师来分享?是因为上周在他们学校,我在听课反馈交流的时候,着重强调了要有课堂活动设计的意识。今天是想看看我们陈晓燕老师有没有思考,确实动了很多脑筋,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很有活动设计意识的,尤其是给刘姥姥起绰号,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支架,你要起出绰号来,就要对刘姥姥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活动。出示相关的背景材料也很好。
但第三个步骤,她只是说感受刘姥姥的生存智慧,这是不是活动?这不是活动,感受是一个比较虚空的词。我经常看我们有些老师写教案的时候,就有感受什么,领悟什么,你要写明白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感受,通过什么样的活动让学生来领悟的。所以我觉得陈晓燕老师的第三个活动感受刘姥姥的生存智慧,你要拿出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让他去感受。第三个可能要改一改,比如说,读课文,选取刘姥姥在某一处语言动作的表现,请你写一写刘姥姥此刻是怎样的心理活动,进行一个内心的补白。你看,一旦把刘姥姥在那时那地的内心活动补白出来,那么刘姥姥的生存智慧是不是就感受到了?就是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来让学生感受。
一中赵铁新:我去年上《刘姥姥进大观园》有一个教学设计,现在交流一下,请徐主任点评。这个教学设计是精读课文,赏析笑态。第7段描绘了一幅各具情态的群笑图,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一段好在哪里,这是一个主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活动:一是齐读第7段;第二步是把第7段做一个人物改动,把湘云和黛玉交换一下,把贾母和薛姨妈交换一下,把探春和惜春交换一下,改了以后,让学生比较为什么不能改?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改了以后不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各方面,然后就总结出笑而不同,从笑的表现中看出了每个人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对人物进行补充介绍,因为学生对《红楼梦》不是很熟悉,对每个人物形象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在学生大致感受了这些人物的不同之后,再对这些人物进行一个补充介绍。比如说,凤姐和鸳鸯的笑是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笑得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特点;林黛玉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又谨慎的特点;宝玉笑的时候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妈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特点。贾母笑的眼泪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特点。这就是给学生一个材料补充。
接下来让同学们去关注描写重点人物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用“因为……所以……”来表达。比如,因为史湘云性格豪爽,所以她第一个笑出来,而且是喷着笑。然后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说说其他的人物。因为之前对各个人物的性格有所介绍,学生应该能够说出来,然后进行一个总结,人物的不同特点是通过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表现出来的。然后总结出这个笑的场景的第二点,笑而有法,就是笑是有方法把它描写出来的。
然后再问同学,还有没有其他不能交换的理由?可能这一点学生关注不到,那么提醒学生第7段的内容和第5段是相照应的,这里人物的场面描写和第5段的座次形成照应,所以整个场面才会显得有层次,杂而不乱,总结出笑中的第三点就是笑而不乱。比如贾母和宝玉、湘云、黛玉、宝钗是一桌的,所以宝玉才可能滚到贾母的怀里;迎春姐妹三人是一桌的,才会有“探春的茶碗合在迎春身上”,“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这些描述出来。
最后一个环节是问学生还有什么精妙处,其实曹雪芹在描写笑的场面时,他是先总写,然后再分写,就是总写句式“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这是总写,然后再具体写每个人,由整体到局部,所以我就总结了第四个点叫笑而有序。
这就是我去年上课的时候对这个场面描写的分析,请徐老师批评指正。
徐杰:下面我想请云亭中学的汤蓓老师来点评一下赵铁新老师刚才的分享,谈谈你的听后感。
汤蓓: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云亭中学的汤蓓。刚才赵铁新老师的设计是聚焦众人的笑态,我谈谈如果是我来设计聚焦这一个点,我可能会让学生通过这些人物的笑来分析一下,如此可爱的刘姥姥表演的笑剧,她成功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从这一个主问题出发。然后我会设计一个活动,根据这些人的笑对人物进行一个排位,比如说像惜春或探春,我们能不能从她们的笑中来看一看,她们在大观园中的排位是怎样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接着再把刘姥姥穿插进去,刘姥姥作为大观园的客人,那么她的地位是如何的呢?如果把刘姥姥也放进这些人物当中,她的排位应该在哪里呢?我们可以看一下,这里的仆人是怎样取笑的,然后再体会一下刘姥姥的特点。最后是一个主题的揭示,她不光是可笑的。我来设计的话就是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可笑,一个是可爱,最后刘姥姥也很可怜,她的排位可能还在丫头后面,然后揭示刘姥姥在这种封建社会中一个很可怜的地位。
张延:对于这段的研读,我们学校备课组活动的时候也研究过,所以我大致分享一下我们学校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这段内容的文本解读,我们在网络查阅的时候也见过,我们也讨论过要不要给孩子分析这段内容,最后我们学校的整体观点是不讲。原因有这么几个,并不是说这段内容分析得不好,文本解读还是非常深刻的,但是这个内容适不适合在这堂课跟孩子们讲得这么深入?首先,孩子们对于这群人是缺乏一个整体认知的,那么跟他们讲这些人物性格的时候,你需要做大量的补充,这不是一节课上能做得到的。比如说史湘云,孩子们对于湘云这个人是没有概念的,怎么对她进行补充很麻烦,而且还有刚才徐老师开始的时候说了一个观点,这堂课的主角是刘姥姥,如果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这个地方的话,其实是和刘姥姥人物形象的剖析这个课堂重点偏离的。
还有一个,我们当时考虑问题比较实际,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考试中考的话,你觉得哪些内容会是得分点?孩子在面临一些文本阅读的时候,他需要的解读思维是什么?这个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你一定要能看出来这是侧面描写。它虽然描写的是群像,但它最终指向的却是刘姥姥的表演所产生的喜剧效果。它的内容如果简单化的话,其实核心的特点就是笑的失态。
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明白这一群人原本应该是贵族的、端庄的,结果因为刘姥姥的表演,他们失态了,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适当想象一下,这个人应该是怎样才算是比较正常的,这个时候却失去了他极力保持的样子。能够读出人物的失态,从而感受到刘姥姥的一句话产生这样笑的程度,我觉得就可以了,这是我的一点看法,谢谢。
徐杰: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说两句,首先我觉得赵铁新老师采取的策略叫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这是我们带领学生文本解读最为轻巧有效的方式。我认为精读一段是可以的,但就要看你怎样来读。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赵铁新老师刚才的几个步骤,我们看一看哪些步骤是可以的,哪些步骤是可以优化的?
第一步朗读。这肯定是需要的。第7段学生肯定要进行朗读,读出笑的味道,读出笑的氛围。
第二步是说人物能否互换?在这里人物能否互换,就涉及到了张年老师刚才所说的,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阅读《红楼梦》的经历,就凭这里出现的几个人,就凭我们老师介绍的他们几个的身份,就立刻能在这几个各具情态的笑当中分析出他们的性格来,这确实是很为难学生。我觉得在这里让学生能够读到不同的笑,有的直接写到了笑,有的没有写到笑,但是也感受到了笑,这就是直接正面的和侧面的描写,比如直接写到的笑,可以是“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但是写“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这里没有写到笑字,但也是在写笑,这个是立足于文本的,学生在文本中是能读到的。你在哪些句子当中读到了笑?这可以作为第二步,而不一定要把人物的性格进行那么细致深入的分析,我觉得就可以降低难度。第二步,你在哪些句子当中读到了笑?这个时候老师再来一收,正面与侧面写笑,对不对?
第三个,说到的是关于第7段与第5段之间的呼应,然后说到了笑而有序,我认为赵铁新老师这种精读一段以后又不忘以这段为主左右勾连,也就是又以一段去辐射全篇,这个意识特别好。当我们采取精读一段这样的策略的时候,这一段一定要适当的勾连与辐射,这就是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效果。它辐射到第5小节这种座次与照应,这种意识、这种策略是很好的,但我认为学生如果对《红楼梦》没有阅读经历的话,很难发现这种座次的匠心,是不是这样?如果我们还是以这一段来说,这一段当中所有的人都在笑吗?其实第三步,可以进行一点逆向的思维训练,是不是所有人都笑了,有没有人没笑的呢?大家看“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这两个人是没有笑的,分析这两人为什么没有笑,前面有没有伏笔?是不是就辐射出去了?继续追问,还有谁没有笑?表演者刘姥姥没有笑,假如要写刘姥姥的笑,刘姥姥会是怎样笑?就又辐射出去了。那为什么不写刘姥姥的笑呢?这个时候又可以在文章当中找到伏笔,找到解说,是因为刘姥姥她知道她就是要逗别人笑的。所以三个步骤下去,是不是有层次,有递进了?当然,这是我的不成熟的看法。
这里还说到一个“因为……所以……”的句式,如果要做这样的“因为……所以……”,我建议要降低难度,老师可以出示一组,但是应该要把前或后填出一点东西,否则直接就把“因为……所以……”扔出去,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读得出来,在阅读的方向上不一定指向准确。
刘英:大家好,我是周庄中学刘英。刚刚我在设计的时候,也是分析的这一个笑料,思路也差不多,听了张年老师的解读后,我感觉我们在这个上面还是要有的思考,对这几个人物的把握,没有经过整本书阅读的话,确实是不容易的。
我的设计是这样的,第一步,找笑貌。问题是:在这场笑剧中,哪些人笑了,哪些人没笑?就是刚刚我们所提到的,这里面还有两个人没笑,一个是李纨,还有一个薛宝钗,包括凤姐和鸳鸯,所以之后可以引入到对这几个人物的分析。
第二步,是析笑态。每个人的笑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笑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地位,那怎样把人物性格很自然的引出来?我想用一种表演式的朗读,让学生来体会一下这些人物不同的形象。
第三步,就是品笑意。面对众人的逗笑取乐,刘姥姥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极力配合,一方面可以显示出刘姥姥的精明世故圆滑,那还有没有其他的用意?这一群人对刘姥姥逗笑取乐,刘姥姥却毫不在意,在后文的第11段中提到有一句话“礼出大家”,这个“礼出大家”的意思,就是礼仪出自富贵人家,那么按照古代长幼有序的礼节,本应该是尊重刘姥姥的,而且刘姥姥是客人,来者是客,可是刘姥姥在这个大观园却成了被取乐的对象。在这里对贾府是带有一点点讽刺批判的意味的,所以第三步我就引入到这样一个主旨用意上来。好,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徐杰:感谢刘英老师的补充发言,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在活动设计的上面还要加强,你刚才说到的三个步骤,都是属于说读加分析的形式。三个活动,某一个活动是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如果三个步骤都是采用这种问答和分析,就显得有点呆板。再动动脑筋。下面我请实验中学的王惠君老师,因为昨天实验中学杨春方名师工作室活动,王怡老师就上了这节课,王惠君老师也参与了磨课,所以请王惠君把你们磨课相关的一些心得实践,跟大家分享一下。
王惠君:我现在先说一说,我听了刚才大家的解读以后,设计的一个教学活动。刚才说到这篇文章的主角是刘姥姥,也说这篇文章就是一出戏,我的第一步是让我们跟着主角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看看刘姥姥有几次出场?然后学生可能会概括出来逛大观园,配合演戏,逗笑众人等情节。第二步是,既然刘姥姥是这出戏的主角,那么最能突出她演技高超的是哪一次出场?请同学来描述一下这个出场的画面。学生肯定会聚焦到第7、8、9三段中刘姥姥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其实还有第11段中“刘姥姥忙笑道.....”这里的语言和神态也是可以聚焦到的,因为前面是看到刘姥姥演戏的夸张,但是这个时候又能读到她的豁达明理。然后问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突出她的演技高超?也就是第7段中众人的笑也是可以表现的,这里就是侧面描写。第三步,会归结到她演出了一个乡下农妇怎样的形象?应该是既粗俗幽默,又通达明理、大智若愚、聪明圆滑的这样一个形象。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们学校王怡老师上的这篇课文的课堂活动组织。首先王怡老师基于这部戏设计了一个颁奖典礼的大情境,在这个大情境里,设置了最佳剧情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导演奖四个情境活动。
在“最佳女主角奖”这一活动中,导入是这样的,这一场笑剧中,有一个人当仁不让,摘取了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就是刘姥姥,组委会邀请她呈现笑剧中的片段,然后出示文中第7段和第8、9段中关于刘姥姥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两个片段。让学生选一处,和同伴一起来读一读。
在读第7段的描写时,做了三个指导朗读的层次,第一步读通句子;第二步读出打油诗的停顿和节奏;第三步,先问学生刘姥姥在说这句话时,有没有笑?笑着说效果好还是不笑着说效果好?最后得出一本正经地说更搞笑诙谐、能逗笑众人,从而让学生读出诙谐逗笑的语气。
读8、9两段中的描写时,也是分三个层次。一是读出“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这句话中的重音,这样问:“你觉得这里那几个词要重读?”重读“鸡”和“蛋”,读出刘姥姥很新奇的心理,重读动词“得”,来感知刘姥姥着急想尝的心情。二是问“刘姥姥叹道……”是怎么叹的?在“叹”前面加一个修饰词,想象刘姥姥的神情是怎样的?是皱着眉说还是笑着说的?读出刘姥姥虽然内心心疼但是神情并不表现出来,表现她的情商高,通透。第三步是采访同学,当你被大家哄堂大笑的时候,你恼怒吗?那刘姥姥为什么不恼怒?因为她已经知道了,所以并不恼怒。关联到前文的“姑娘放心”和后文的“咱们哄着老太太开心,有什么恼的。”来读出刘姥姥的通透豁达。
最后是给刘姥姥写颁奖词,按照“虽然她 ,但是她 。她是当之无愧的最佳女主角!”这样的句式来写,从而总结出刘姥姥的形象。
在“最佳女配角奖”的活动中,对第7段中“众人的笑”设计的活动跟刚才很多老师的设计有相似的地方。第一步,把人物进行调换,把湘云和黛玉、薛姨妈和王夫人、宝玉和惜春的位置进行了调换,然后说这几位配角拿到剧本以后,对自己的笑态不太满意,请帮助他们修改。同学们对这些人物的基本认识还是有一些的,所以大致能说出来。然后小结到笑而不同,笑而不乱。第二步问,有没有前面出场过的配角在这个场景中没有笑?有凤姐鸳鸯,因为笑剧是她们设计的,所以她们没有笑;还有李纨和薛宝钗也没有笑,请学生为李纨和薛宝钗添加笑的戏份,然后问,为什么不写她们的笑?因为这里的留白与省略给了我们品味和想象的空间。第三步是先说笑有很多种,如讥笑,嘲笑,冷笑,苦笑,欢笑……那众人对刘姥姥的笑是属于哪一种,说说理由。这里应该是欢笑,老师带着学生理解,贾府的人虽富贵却过着压抑的生活,刘姥姥带来的欢笑,打破了礼仪的束缚,让整个贾府呈现出了一种轻松的、自然的、开放的状态。
在最后一个“最佳导演奖”的活动中,先问你想把最佳导演奖颁给谁?然后出示了三个候选人,一个是鸳鸯,一个是凤姐,一个是曹雪芹。有同学认为鸳鸯和凤姐是导演,有同学认为曹雪芹是导演,老师就引导他们鸳鸯和凤姐是戏内的导演,曹雪芹是戏外的导演。接下来做一个假设,假如把刘姥姥的故事放在刘姥姥的村子里,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呢?然后学生通过对比比较出来,这里有贾府的奢华和农村物质生活匮乏的对比,贾府人物与刘姥姥言行的对比,有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最后是曹雪芹发表获奖感言:“我的整部作品就是一把辛酸泪,在大观园这一场纵情的欢笑中,我埋下一些草蛇灰线,暗藏着笑背后的辛酸。”然后请同学们说说笑背后有哪些心酸,这里是带着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不用很深,学生也是能读出来的,大观园平时生活的压抑,还有普通百姓的生活艰难等。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
徐杰:好,王惠君老师的发言我也分两步来。我觉得昨天他们学校的这节研讨课,以颁奖的形式来组织学习活动,这样活动设计的意识非常好,它比提问题找答案,比碎问碎答都要显得好,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其中的第三个环节,“笑背后的辛酸”我感觉可能只能点到即止,是不是需要点,都可能需要商榷或者思考。因为从单个的文本来讲,我觉得笑里面有多少辛酸,真不是很重要的延展,这是从文本中来还是从整本书中来的问题。
第二点就是王惠君老师刚才谈到她自己对这个活动设计的想法,我提一个建议,其中演技高超的有哪些地方?最后指向于侧面描写。我要补充的是演技高超的地方,首先要指向于活动当中,在这个活动中,第一层次应该指向于细节,是正面的细节描写。第二步骤,才是哪些没有直接写出演技的高超,但我们也能看出演技高超的地方,就像刘姥姥“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就是一个正面的细节,为什么不把它读出来呢,对不对?其他人的笑是侧面,所以要从正面与侧面小步骤地去做活动。
第三个问题就是刚才所说的描述画面,我把这种描述理解成就是对内容的理解,属于语言感受的活动,而演技高超聚焦的品读,应该是属于语言欣赏方面的活动。如果放到整节课当中去,我们还应该要有语言的分析活动,语言的学用活动等等,也就是说语言活动是我们课堂活动的核心,当然因为我们谈的是某一个板块的活动,我们就不展开。
刘秋萍:我在刚才老师的基础上谈我的一个想法。刚才我说的从“戏”抓手,既然刘姥姥是主人公,那么戏就要有一个喜感,所以我会问,喜感在哪里?学生可能会关注到第7段刘姥姥语言和表演的喜感,其实这里体现出一种夸张,有语言、动作、神情的夸张。学生可能还会找到第9段“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这动作里有一种诙谐的效果带来的一个喜感。关于第7段文字的众人的笑,我想处理的方式是举重若轻,主要起到一个侧面烘托的作用,这里的喜感主要是通过夸张体现出来的。
其次,我们会找到第8和第9段文字,我思考的是这里有两处刘姥姥的语言描写,可能她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让学生通过比读以后思考,为第二处“刘姥姥叹道……”补写一个心理,因为前一处是戏里的话,后一处是戏外的话,为她补写一个心理,初步感知这个人物的心理层面的状态。然后我们再思考,第7段文字里,刘姥姥她没有笑,这里是没写笑,她也不能笑,那她真正的笑在哪里呢?我通读了一下,文章写刘姥姥真正的笑是在11段“刘姥姥忙笑道”,我可能会设计一个活动,在“忙笑道”中间填一个词,忙怎么笑到?我觉得这里面是“忙陪笑道”,然后从这里去感知人物笑中有泪这样一个形象。其实整篇文章细读来,并不是没有一些依据,应该还是有泪和辛酸的。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么多,喜感就是从夸张、从侧面烘托、从对比、从一种张力中体现出来的,以上是我的发言。
徐杰:我先总结一下,我欣赏两个活动,因为我们一定要关注活动设计,刘秋萍老师刚才有两个活动,第一叫补写心理,第二为某处的笑添加修饰语就是加状语,这两个活动我觉得就是很好的活动,但是她在说这两个活动之前,连用了六个找字,让学生满世界去找,找句子找答案来印证,这是我们一定要极力避免的,而且找出来再说,说完以后老师再问,整个课就不好看了,它整个就又变成了说读的形式。而在“笑”前面加修饰语,找出一些“笑”前面没有修饰语的来加一加,加的好不好?来讨论,这就是一个很整的活动。你满世界让学生去找哪些地方的笑,分析这些笑写的好不好,这都是一些散点,我就说这么多。
#江阴注册公司#江阴代办营业执照#江阴公司注册#江阴营业执照代办#江阴代理记账#江阴工商注册#江阴代办公司#江阴代账公司#江阴注册代理#江阴办理企业执照#江阴代理注册公司#江阴注册公司去哪咨询#。
韦军:刚才刘老师说到的刘姥姥的笑,我觉得可以把她四处搞笑的方式拿出来,比一下四处搞笑的方式,它们的技法如何?
比如说第一处第6小节,她第一次搞笑是看到一个她没有见过的筷子,然后特意用农村的土话来说,把它比成一个铁锨。第二处第7小节,她搞笑的时候丑化自己,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然后说完文中没有写众人笑,就是说这句话可能还没有引起众人的笑,接下来“她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她的话再加上了她的神态,这样强化刻意要把大家逗笑,所以才有下面众人的笑,这个时候她丑化她自己更加厉害了。第8小节,她搞笑的方式是用自己没有见过的蛋刻意来丑化自己,把它说成鸡下的蛋。第9小节,她用的是夹不起蛋,不停夹来夹去的方式,最主要的是,蛋掉下去了,作为常人我们都不会去拣,但是她还想要去拣起来,地下的人拣起来她还要说。
这时候,让学生比较一下这四处搞笑方式的同与不同,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学生应该能够知道的,就是刘姥姥的搞笑方式就一个,用自己的无理、无知、粗俗表演给大家看。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而且她是一个懂礼的人,因为第11小节她说了“礼出大家”,她带着板儿来的时候,她让板儿给主人们行礼,其实这个老太太是很懂礼节的,这个时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搞笑方式呢?我想通过这个比对“同与不同”来看出小人物的不容易,小人物的辛酸。好,谢谢。
徐杰:我想追问一句,韦军,你觉得这里重心落在“同”还是落在“不同”?
韦军:不同。因为同是她本身所有的,就是她的自黑方式。不同,是因为她极尽所能想尽办法来逗大家乐的方式。
徐杰:所以我建议这个活动最后要有活动小结,应该落在她逗笑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她的目的是相同的,最后要把它整起来。
今天的集备,我们没有进行整节课的活动设计,我们只是来分享和研讨了某一个板块的活动设计。如果我们要把它总结一下,老师们主要聚焦于人物形象,聚焦于笑,聚焦于戏,都抓住了很好的生长点,这非常好。当然如果我们要继续往下变成一节课的设计的话,那么我们今天探讨的只是课堂活动当中最容易出彩的那一部分,前面的基础部分,文本的梳理,文本的感受,应该设计怎样的活动,这需要我们继续思考。总之有一点,当我们逼着自己去思考活动,而不是碎问碎答来组织课堂的时候,那么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很显然就提高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8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