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在家抄经书(千万不能在家放心经)
返工返学的日期未定,热爱的火锅奶茶吃不了,出门溜达被劝返,这个又长又宅的春节假期出乎意料,令人难耐,但不管怎样难忍,还望诸位继续坚持啊!虽然被迫宅比主动宅少了自由的快乐,但这关键时期,此宅乃安全宅,不仅如此,还希望诸位还可以做到健康宅。
要想健康宅,我们的生活得有规律、有计划,“兴起而至”虽有惊喜,但不可何时何事都“随性往来”吧。有的人就说啦,我生活很规律,黎明睡觉,下午起床,晚饭一吃,开始活动,每个安排都“恰到好处”、“有迹可循”。这样子做的人,恰恰是《黄帝内经》所言“半百而衰”之人。为什么呢?与天地道不同,与阴阳道不同,何来长寿之果。
“起居”在广义上指日常生活作息,狭义上专指睡觉与起身。清代医学家吴谦在《医宗金鉴》中指出,“起居无节”属于不内外因,表现为“昼日过劳”、“夜不静息”等。由此可知,中医学的“起居无节”主要指日常作息时间不规律。
中医学认为,人处于自然界之中,与时间存在着同步节律变化。如《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年四季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之变化都是天地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运动的结果,日月星辰江河山川如此大因之而变,人作为天地间的渺小一粟又怎会不受其影响呢?我们早在其中,不识其何罢了。阴阳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年四季变化是有规律的,昼夜更替是有规律的,与自然相同的人体也是有规律的。人体的规律就类似于现代西方医学所称的“生物钟”。
如果违反该自然规律,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从之则吉,逆之则凶”,现代医学常见病如肿瘤、糖尿病等,多由于生物节律紊乱,人体内部多系统组织的功能不协调,日复一日恶性循环。从中医的病理机制来讨论的话,起居无节会在脏腑功能、气血功能和身体上给人体带来损害。那么,宅在家里的你过得还好吗?记住,《黄帝内经》告诫大家,别这样做——起居无节。因为起居无节的一些行为会导致人体“半百而衰”的,不信我们一起来揭开谜题。
1.“起居无节”主要影响脾胃功能,损伤人体后天之本,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明医杂著》有言,“起居不时,损伤脾胃”,则“纳化皆难”,气血生化不足,元气补源缺乏,则会“百邪易侵,而饱闷、痞积、关格、吐逆、 腹痛、泻痢等证作矣”。当然,五脏六腑乃为整体,一脏受损,余脏不安,整个机体都不能处于平衡稳态中。除了脾胃功能,还有心、肝、肾功能也会比较明显地受到影响。心肾相交,阴阳相合,则寐安。想想看,当睡眠不规律,心肾难以相交,是不是睡眠质量更加差了?卧时肝藏血功能良好,精血上达目窍则可视物,没睡好的时候是不是第二天眼睛很不舒服哇?这些都是脏腑功能受到影响的一些小“警告”。
2.“起居无节”常常导致机体出现阴虚火旺,从而促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如明代医学家龚信在《古今医鉴》中指出:“少年之时,嗜欲无节,起居不时……渐至真阴衰虚,相火炽焰,火旺则销烁真阴,而发蒸蒸之燥热也。”清代也有医家观察记录了起居无节导致的症状或疾病,如鲍相璈在《验方新编》中记载了“起居不时”除了发热还可导致“咳血咯血、自汗盗汗”、“心神恍惚”、“经水闭塞,日渐羸瘦”等。
3.“起居无节”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血瘀、痰浊内生
《灵枢·百病始生》中记载,“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脉道为气血运行之路,脉道受损,气血运行就不畅通,渐生瘀血,气不行则津液停滞,聚而为痰为浊。这些瘀血、痰浊就埋伏在身体内伺机而动,日久则促进癥瘕积聚产生,明代医学家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就记载了薛新甫总结的经验——“妇人癖瘕,大抵因饮食起居七情失宜,亏损脏腑,气血乖违,阴络受伤,循行失度所致”。
以上就是作息不规律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其实不用多说,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体会到其弊端。白天的学习、工作已经很累了,晚上就不要再贪图一时的短暂快乐,生命不易,各自珍惜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8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