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告诉孩子不读书的人生更苦)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不愿学习,父母有必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
这两天,一则“虎妈”的新闻在网上疯传。
武汉的一位年轻妈妈,因为一年级的儿子不愿意上学伤透了脑筋。
这位妈妈说:“每次送孩子上学都特别艰难,不是拉我的手,就是扯我的衣服,不肯进学校。”
最艰难的一次,在校门口僵持了两个小时,最终还是没能把孩子送进学校。
这天,孩子又不愿上学,这位“虎妈”干脆横下心来,带着孩子徒步9公里拾荒,并严格要求他捡够100个空瓶子,才能回家。
期间,孩子口干舌燥,想喝水,妈妈却态度坚决:“捡够20个空瓶,卖了钱才能买水喝!”
经过5个小时的“历练”,孩子在翻遍无数恶臭的垃圾桶,攒够瓶子后,真实地感受到了“赚钱太难了”。
第二天,孩子就乖乖去上学了,连老师也反馈说:“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变好了。”
生活中会有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去学习,这位妈妈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打骂孩子。
而是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带孩子去体验,让孩子真正明白生活的疾苦。
没有谁愿意吃生活的苦,想让孩子长大后生活的更加幸福,学习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条路。
今年初,网上有一则新闻引发网友讨论。
鹤壁市一名15岁的男孩不顾父母的教导阻拦,每天想尽办法逃课打游戏。
孩子的父亲肖先生说:
“孩子为了打游戏,不仅逃课,而且还夜不归宿。他只能采用跟踪的方式,才知道孩子到底在哪里。”
原来,肖先生的孩子今年15岁,自从上了初中接触到网络后,就一下子沉迷在各种网络游戏中。
因为学习成绩一再下滑,而玩游戏的水平却越来越好。
孩子因此听到了太多的赞扬,觉得在游戏中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甚至还跟父母放话,自己不用读书了,以后就做一名专业的“电子竞技”运动员。
这可让老父亲肖先生发了愁,孩子为了躲避学习的苦沉迷游戏,却不理解读书才是能让人生不吃苦的最大捷径。
很多人都是在吃过生活的苦后,才明白为读书吃的苦,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的远房表弟,寒窗苦读十二载,终于考上了大学。
可是,当他进入大学后,就松懈了,认为终于可以好好享受,可以痛快地玩。
他每天不是躲在宿舍打游戏,就是逃课睡觉,一点也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
临近毕业时,专业证书他一张没有,还因挂科太多,差点毕不了业。
毕业后,舍友们都找到了好工作,他却因为成绩差、没有专业资格证书,卡在了面试的第一关。
有句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世上没有白白付出的努力,更没有唾手可得的回报。
读书再累,也比不过以后生活的累。而让父母最苦恼的是,这个很简单的道理,孩子却根本不明白。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不愿学习,父母有必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
不久前,四川有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明明,因为觉得读书太累,连续两天没有完成家庭作业。
他跟父亲保证,如果第三天再没有完成,就回乡下挑粪。
结果,到了第三天,他又偷懒食言了。
于是,严厉的父亲在周六一早,专门把他带回乡下老家“兑现承诺”。
他让儿子拿出家里平时挑粪的粪桶,到粪坑旁舀粪灌玉米。
父亲说:“粪桶没有装满,一挑估计三四十斤重。”
挑着粪桶的明明颤颤巍巍沿着小路往玉米地走,父亲就跟在他后面监督。
到玉米地这段300米的距离,挑一趟要一二十分钟,明明记不清中途歇了多少次。
整个上午,他一共挑了七八趟。
在这期间,明明多次跟父亲哀求,带着哭腔做出保证:
“你让我回去复习嘛,参加期中考试,考差了就回来挑粪。我真的好想复习,你让我读书嘛。我考差了就回来挑粪。”
不过,父亲依然不为所动,只说让他不要哭,继续走。
回忆这个经历,明明说:
“我用尽全力才站了起来,走一步都非常困难……感觉肩上的粪越来越重,像扛着一座山一样。”
最后,经过父亲的这个“教训”,明明不仅保证会好好学习,还定下了期中考试的目标。
其实父母要求孩子认真读书,不仅是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更多的是希望他们的人生道路,能够走得更加顺畅。
正如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提到: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也因如此,学习的苦,远远比不上生活的苦。
父母如何才能让孩子明白“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这个道理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父母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做事,包办孩子的衣食住行,连家务活都不让孩子沾手。
这种宠爱,太容易让孩子丧失自主生活能力。
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一位女生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却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突然说想要复读。
原来,这个女生从小就被父母溺爱,在生活上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没有自理能力。
她说:“害怕上了大学后,不知道怎么生活,也不知道离开父母后,怎么和人相处,更不会照顾自己。”
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
“孩子应该去做事,因为他身体的本能,有能力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而且有学会如何做的天赋。”
父母只有放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的能力。
二、有选择性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有一种溺爱,叫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小时候,孩子喜欢一件玩具,父母觉得花不了多少钱,就买了。
长大后,孩子要求买房买车,父母又怎能随意满足他们呢?
杭州有一个26岁的男生,想在当地买套房。
可是,工作没几年的他,几乎没有积蓄。
于是,他想到了他的父母,这两个永远不会拒绝他的人。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妈妈写了一封信,断然拒绝了他。
其中一个理由这样写到:
妈妈认为你已经二十六岁了,需要独自承担一些事情。而不是像小时候一样,只要哭一下,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有选择性地满足他们的要求,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三、适当给孩子看一些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主要包含了社会现象,生活百态,更包含了很多人间疾苦。
父母总是把孩子当成温室花朵,然而,让孩子融入社会,看清现实,认清生活的真相,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养分。
适当看社会新闻,不仅能孩子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能让他们开阔眼界,更懂得成年人的生活不易。
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为父母要明白,宁愿让孩子现在吃遍学习的苦,也不可以让孩子长大后陷入生活的泥沼。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懂得,不可以在该学习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4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