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配得上千古一帝吗(朱棣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朱棣,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允炆的叔叔。他作为在外之藩王,远离京城,没有掌握国家大权,硬生生靠战争造反成功,绝无仅有,史所罕见,自秦汉2000多年来,仅此一人。因此小编认为他有资格称为千古一帝!
朱棣起兵之初,连北平城都没有完全控制,当时建文帝想要杀他,就能杀他。《明史》里记载,当时建文帝派都指挥使谢贵、北平布政使张籨派重兵包围燕王府,监视着朱棣的一举一动,朱棣与姚广孝谋划,诱杀了他们才夺得北京九门。之后接连攻克怀来、密云、遵化、永平等周边地区,半月内组织一支几万人的军队,才控制了北平城。
在燕王朱棣起兵的前三年,北军和中央军一直是各有胜负,北军离开占领的城池后,又被官军占领,朱棣能控制的仅北平、保定、永平三府。北军的兵源、粮源、军械物资都不能跟中央对抗,如果拖下去,对朱棣极为不利。
战争到了第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下定决心要决一死战,过黄河,取徐州、泗州,又过淮河,打败了盛庸,占领扬州城,直逼南京。盛庸几乎是他起兵来遇到的最强对手,曾多次被他打败。南京城里的谷王朱橞、曾经的大将军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建文帝曾下令不要杀害叔父,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朱棣能夺了他的位置,可以佐证朱棣起兵前的实力并不足与对抗中央。
朱棣画像
历史上造反的藩王比比皆是,但成功的似乎只有朱棣。藩王造反,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风险极大的事情。
汉朝的英布,被封为淮南王,起兵时对手下大将说,刘邦老了,韩信、彭越死了,没有人是我的对手,结果战败被杀。
汉景帝时,晁错也建议削藩,七位刘姓王爷指责晁错是奸臣,要攻入长安严惩晁错,结果三个月就被扫荡。
西晋时期,爆发八王之乱,这场动乱的原因很多,有晋惠帝司马衷的痴呆低能、贾南风的专权毒辣,还有晋武帝时给了各诸侯王太大的权力。这场动乱各个诸侯王卷入的时间不一,也并非同时指向中央政权,总之就是晋朝王室杀来杀去,最终东海王司马越成为了最终胜利者。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身在长安城内,而且规模、持续时间远远达不到战争的规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害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安禄山被他儿子杀死,安史之乱最后也被唐朝平息。
明朝的之后的王爷也发生了动乱、但都被平定,明宣宗(朱棣之孙)继位后,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不久就兵败被杀。公元1519年,明武宗时期,宁王朱宸濠在其封地南昌发动叛乱,仅过43天,就被赣南巡抚王阳明平定,中央政府都还没派大军即被镇压。
清朝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发动叛乱,历时八年被平定。可见历史上藩王造反,多是失败告终。
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终年65岁,征战一生,每当发生战事,他都御驾亲征,留下皇太子监国。就在死的那一年,还在亲征。在亲征的路上驾崩,这是那些养尊处优的皇帝不能比的。太监马云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秘密商量,保守秘密不发驾崩消息,用锡熔化后制成内棺装殓成祖遗体,用龙车运载,所到之处早晚饮食同往常一样。这与秦始皇驾崩时赵高李斯秘不发丧颇有相似之处。
据小编统计,成祖在位期间,郑和七下西洋,给大明朝进贡的藩国多达30多个,进贡次数上百次,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朱棣和平时期迁都北京,开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由此造就了北京600年的帝都史。因此称朱棣为千古一帝,可谓实至名归。
参考资料《明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8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