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蒙汗药究竟是什么制成的(解药是什么)
在影视剧作品中,如果有一群人想要迷倒另一群人所用的药肯定是蒙汗药。蒙汗药也是各种古代文学作品中迷药的统称名字。
比如在《水浒传》中,关于蒙汗药的描述,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提到过17次。下面简略描述几次。
第一次,《水浒传》第十一回 :那汉慌忙答礼,说道:“小人是王头领手下耳目。小人姓朱名贵,原是沂州沂水县人氏。山寨里教小弟在此间开酒店为名,专一探听往来客商经过。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放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将精肉片为羓子,肥肉煎油点灯。却才见兄长只顾问梁山泊路头,因此不敢下手。次后见写出大名来,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既有柴大官人书缄相荐,亦是兄长名震寰海,王头领必当重用。”
第二次,《水浒传》第十六回:
杨志押着大名府梁中书给岳父东京蔡京祝寿的生辰纲,被晁盖等人在黄泥岗用蒙汗药迷晕抢劫而去。
第三次,《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酒家道:“客官休只管要饮,这酒端的要醉倒人,没药医。”武松道:“休得胡鸟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
第四次,《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武松杀了嫂嫂潘金莲和泼皮西门庆,被刺配孟州。在十字坡,两个押送公人被孙二娘用蒙汗药放倒了。
第五次,《水浒传》第三十六回:三个人一头吃,一面口里说道:“如今江湖上歹人多,有万千好汉着了道儿的。酒肉里下了蒙汗药,麻翻了,劫了财物,人肉把来做馒头馅子。我只是不信,那里有这话?”那卖酒的人笑道:“你三个说了,不要吃。我这酒和肉里面,都有了麻药。”宋江笑道:“这个大哥,瞧见我们说着麻药,便来取笑。”两个公人道:“大哥,热吃一碗也好。”那人道:“你们要热吃,我便将去烫来。”那人烫热了将来,筛做三碗。正是饥渴之中,酒肉到口,如何不吃。三人各吃了一碗下去。只见两个公人瞪了双眼,口角边流下涎水来,你揪我扯,望后便倒。宋江跳起来道:“你两个怎地吃得三碗便恁醉了?”向前来扶他,不觉自家也头晕眼花,扑地倒了。
第六次:同样是《水浒传》第三十六回:张青道:“都头既然如此仗义,小人便救醒了。”当下张青叫火家便从剥人凳上搀起两个公人来,孙二娘便去调一碗解药来,张青扯住耳朵灌将下去。没半个时辰,两个公人如梦中睡觉的一般,爬将起来,
第七次,《水浒传》第四十三回:那妇人道:“休要高声!却才一个黑大汉来家中,教我做饭,莫不正是他?如今在门前坐地,你去张一张看。若是他时,你去寻些麻药来,放在菜内,教那厮吃了,麻翻在地。我和你却对付了他,谋得他些金银,搬往县里住去,做些买卖,却不强似在这里剪径!”
第八次,《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我如今包裹内带得一包蒙汗药在这里,李云不会吃酒时,肉里多糁些,逼着他多吃些,也麻倒了。救得李逵,同上山去,有何不可。”
那么,问题来了。蒙汗药究竟是用什么东西制成的呢?
根据相关典籍、资料记载,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应该是一种植物:曼陀罗花。
曼陀罗,是茄科曼陀罗属植物,草本或半灌木状,花期6-10月,果期7-11月。据说这种花最早产于印度,后来,引种到世界各地。我国各省区也都有分布。在中国,据说它还有几个名字,金灯花、赤箭、无义草。
有人说它又名彼岸花,为什么又被称为彼岸花呢?按照玄学理论,这种花开在彼岸,也就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它的特性是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的时候看不到花,花叶不相见,生生相错,因此才有“彼岸花”的说法。
其实,按照花型比对,曼陀罗花和彼岸花应该不是一种花。曼陀罗花是现实中存在的,而彼岸花只是传说中的一种花。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曼陀罗,也称风茄儿、山茄子。生于北方,也有栽种。春生夏长,独茎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绿茎碧叶,叶如茄叶。八月开白花,六瓣,状如牵牛花大。攒花中裂,对叶外包,朝开夜合。实圆,有丁拐,中有小子。八月采花,九月采实。
花、子〔气味〕辛,温,有毒。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又主惊痫及脱肛,并入麻药。
无独有偶,据史料记载,汉代名医华佗的麻沸散,据传里面也有曼陀罗花的成分。方剂组合为:曼陀罗花、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天南星六味药。还有一种说法的组合是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里面没有曼陀罗。
至于说古人究竟是怎么用曼陀罗花制成蒙汗药的呢?是直接使用,还是提纯使用,我们普通人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得而知。但既然古代文学作品里频繁记述蒙汗药,在封建社会里,它八成存在过。据说曼陀罗的花瓣、叶子毒性并不高,毒性较大的是它的种子。
以曼陀罗花为主要成分制作而成的蒙汗药掺在酒里,究竟会不会使酒的品质有变化呢?根据古代文学作品来看,我觉得还是会有一些气味、味道的。就是说,假如喝酒的人特别警惕,有高度注意力,还是应该能够用鼻子嗅、用嘴巴品尝可以感觉出来的。
比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酒家道:“客官休只管要饮,这酒端的要醉倒人,没药医。”武松道:“休得胡鸟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
可见,假如你江湖经验非常丰富,酒家在酒里下了蒙汗药,喝酒的人是可以通过嗅觉、品尝发现的。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被蒙汗药麻翻的呢?这可能得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古人出行没有现在这样便利的交通工具,主要以两条腿步行为主。特别是走了远路的人,身体内部缺水严重。比如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那一段描述。杨志因为担心路上出差错,一直在火辣辣的日头下催促大家赶路。这些挑着担子、推着车子的雇工饥渴难耐下,才会毫无防备喝下蒙汗药。
二,使用蒙汗药的人,一开始是不会在酒里掺和蒙汗药的,也就是说,给你喝的第一碗酒一般不会下药,只会在第二碗酒里下蒙汗药。我们知道,古代的酒主要是米酒,酒精度数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但即使酒精度很低,它毕竟也是酒。喝下第一碗以后,会麻痹你的感觉器官,让你品尝不出第二碗酒和第一碗酒究竟有什么差别,至少这种细微的差别你品尝不出来。因此,才会中招。
三,喝酒少的人,中蒙汗药的毒性也少,这就是同样都喝过掺和了蒙汗药的酒杨志最早醒过来的原因。
当然,时代不同,蒙汗药的成分估计也不同。早先的蒙汗药大多数是下在酒里让人喝完失去知觉,或者人可能并没有完全失去知觉,只是这些蒙汗药控制了你的某些肢体,让你明知道是被人下药了,但你已经支配不了自己的身体了。这就出现了有些人大睁着双眼,可又没办法起来反抗。
同样是明清小说,不过它们描述的蒙汗药显然也是有差别的。《水浒传》里的蒙汗药主要是掺和在酒里、饭菜里,另外,还有些文学作品中的蒙汗药是从封闭的房间里从捅破的窗棂纸窟窿里用细管吹进来,让睡梦中的人吸入这种有毒的气体而昏迷失去知觉的。做这种事的人,大多属于采花贼。他们既不劫财,也不劫物,而是专门对付那些闺阁中的有姿色的女子的。当然,这种东西在古代并不被称为蒙汗药,而是被称为熏香,或者迷香。尽管名字不同,但它们的作用相似,目的都是让人失去反抗能力。
使用蒙汗药、熏香的,既有反面人物,也有正面人物。对于反面人物,他们无非是劫财、劫物、劫色。比如《三侠五义》里的花蝴蝶。而正面人物使用蒙汗药、熏香,大多是出于正义目的。比如《痛史》里的抗元义士胡仇。
不过,事物总是有它的两面性,按照中药相生相克原理,它既然可以做成毒品蒙汗药害人,它就肯定还有另一种药用价值,因此它也是一种中药。李时珍把它当作麻药。
既然有人用蒙汗药害人,肯定就有一种解药抵消蒙汗药的毒性,让人醒过来。
比如《水浒传》第三十六回:孙二娘便去调一碗解药来,张青扯住耳朵灌将下去。没半个时辰,两个公人如梦中睡觉的一般,爬将起来。
既然蒙汗药的主要成分是曼陀罗,按照《动物毒物学》记载,曼陀罗中毒的解救方法也有很多种。
1,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6%的鞣酸洗胃,然后内服氧化镁、木炭末或通用解毒剂(活性炭2份、氧化镁1份、鞣酸1份)。
2,用盐类泻剂灌服,同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以促进毒物的排出。
3,呼吸抑制者应及时给予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
另外,《中药大辞典》记载:中药解毒可用甘草30克、绿豆60克煎汤服用或用绿豆120克、金银花60克、连翘30克、甘草15克煎水服用;亦可用防风、桂枝煎汤服。
古时候的熏香迷药,据说也主要是以“曼陀罗”为原料做成,一般是把很多曼陀罗煎煮熬汤,然后再浓缩,挥发完水分以后得到粉末。可能并不像蒙汗药的药劲那么大。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凡是中了熏香迷糊的人,很多时候只要在面部喷一口冷水,大概就可以慢慢醒过来。
诚然,上述解毒方法使用的是现代科技,在封建社会,肯定没有这样的现成化学药剂、针剂,即使使用中药估计也不会这么繁琐,孙二娘的解药应该是事先调配好的中药汤。比如甘草、绿豆等。而且制作方法也不会太复杂。故此,孙二娘不会那么方便就能拿出解药。
但愿人人都有一点道德底线,再不要有人用这种蒙汗药来害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7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