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厂和东厂哪个厉害(明朝锦衣卫的权利到底多大)
明朝锦衣卫到底有多强?“东厂、西厂”哪个更厉害?看完就知道了!
“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速速离开!”在很多以明朝为背景的影视剧中,这是耳熟能详的一句台词。
说完这句台词后,只见两队精壮强悍的密探鱼贯而入。随后,伴着霸气十足的背景音乐,锦衣卫指挥使这才踱步出现在众人眼中。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锦衣卫都是一个非常神秘且权力极大的组织——头戴凤翅盔、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朝廷官员望而生畏,江湖大盗见了也要退避三舍。
无论从“装备”还是势力来看,锦衣卫的拉风程度,都比其他古代政府机构高出了好几个档次。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真的有这么强吗?为何后来又有了东厂和西厂?
一、锦衣卫是怎么来的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草根皇帝”。几十年的时间,就能从一介平民坐到皇帝的宝座上,整个中华历史上也只有区区几人。
可想而知,朱元璋上位之后自然也不免担心他人觊觎自己的皇位。
于是,朱元璋不知道从哪来的灵感,就把自己的仪仗队改编成了一个特务机构,专门负责侦查、缉捕、审问等活动——这也是这个机构的眼线遍布全国的原因。
这个机构之所以名为“锦衣卫”,其实从这个名称也能看出来。
所谓锦衣,就是衣着华丽、装备精良,这是因为锦衣卫本身具有仪仗队的功能——皇帝出行,总是要讲究“排面”的;其次就是“卫”,自然是侍卫、护卫的含义。
综合起来,这个机构也就成了“锦衣卫”。
二、锦衣卫有多强
“锦衣卫”这个机构由皇帝单独设立,自然也只听命于皇帝,并不受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任何一个部门管辖。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锦衣卫还掌管刑狱,不仅有自己的监狱,同时还进行巡查、监视、用刑等活动。哪怕是皇亲国戚,也在锦衣卫的权势和管辖范围之内。
毕竟,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天下大权都掌握在“朱家人”的手中。
所以在影视剧中,朝廷官员、江湖大盗见到锦衣卫时,都会胆战心惊、坐立不安。
三、东厂和西厂
在电影《龙门飞甲》中,陈坤饰演的雨化田面对东厂,有这样一句台词:
你问我西厂算什么东西?现在我就来告诉你,东厂破不了的案由我西厂来破。还有,你听好,东厂不敢管的事我管。
一句话,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东厂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
这句台词的含义,其实并非编剧胡编乱造,而是确实把西厂乃至整个锦衣卫的权力之大表现了出来。
东厂全名“东缉事厂”,由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20年设立;西厂全名为“西缉事厂”,由明宪宗朱见深于1477年设立。
此后,锦衣卫、东厂、西厂合称为“厂卫”。从时间线上来看,东厂和西厂可以说是锦衣卫的“后辈”。
正如前面所说,锦衣卫只对皇帝负责,办案可以不经过古代司法机关的批准。东厂和西厂也是如此——可以随意监督、稽查官员和子民。
到了后期,西厂的权力甚至还超过了东厂,兼具监督东厂和锦衣卫的职能。
在极大权力的腐蚀下,这些机构自然就走向了腐朽。
指挥使常常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惜制造事端,排除异己。
上到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凡是对自己有逆反之心的人,轻则牢狱之灾,重则家破人亡——明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宦官专权,以及很多冤假错案,都和这些机构脱不开关系。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初衷,是为了加强权力、巩固统治。
未曾想,从锦衣卫到东厂,再到后来的西厂,都极大地损害皇帝、大臣、军队、子民之间的关系,使得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深受影响。
于是有人说,大明王朝并非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朱元璋若是能事先预料到这样的后果,明朝恐怕就是另一个走向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7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