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二百五的来历故事(二百五由来的现代意义)

世人心中,古人骂人多文雅犀利,三言两语,便叫人如鲠在喉哑口无言。

比如借老鼠怒骂厚颜无耻之人的:“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再如阴阳怪气嘲讽别人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古人骂人其实不仅有“优雅风”,也有大众常用到的“开门见山式”,主要讲究一个脱口而出直接有效,正如我们今天要提到的这个词。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呆头呆脑做事蠢笨之人,想必率先印入脑海的便是“二百五”了。这是我们时常提及的一句话,似乎有着浓厚的“现代烙印”,事实上它早在古代便已流传开来,而且来历还不少,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了解下吧!

与苏秦有关

或许你不熟悉苏秦,但你一定听过“合纵连横”这个词,苏秦正是战国时期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纵横家,也因此受到六国君主赏识,兼佩六国相印,史称“六国封相”。

后来联盟解散,苏秦因种种原因最终前往齐国,得到重用的同时也引来了其他大臣的嫉妒,最终被刺杀身亡。齐王得知后,大发雷霆,誓要将刺客缉拿归案。于是他想出一条“引蛇出洞”的绝佳妙计。

他命人砍下苏秦的头颅,悬挂于城门之上,并张贴出告示,声称:苏秦作为破坏国家安宁的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将其诛杀,现今苏秦身死,故而悬赏黄金千两,寻找为民除害的义士,

榜文一经贴出,便有四人前来领赏,并且每个人都说苏秦是自己杀的。齐王见此情形,深知不过是几个贪财小人罢了,但仍旧煞有介事的问道:“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几个人准备怎么分呢?”这四人也是蠢笨,竟不知早被识破,反而洋洋得意的说:“平分即可,每人二百五。”

此言一出,齐王勃然大怒,下令道:“将这四个‘二百五’拉出去斩了。”

自此,民间便用“二百五”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关

相传,古时有一书生,十年寒窗苦读,却次次名落孙山。这位一生未曾中举的书生不由感慨道:“一生的功名,在于成败之间。”后来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便给大儿子取名“成事”,小儿取名“败事”。自此书生将考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每日严格教导,未有懈怠。

有一天,书生要出门办事,便叮嘱妻子督促两个儿子学习,在他回来前大儿子要写完三百字,小儿子要写完二百字,结果大儿子少写五十字,小儿子多写五十字。

等到书生回家后,问起两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妻子如实说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后来,这段故事被传为笑谈,时间久了,意思也就变了。

与推牌九有关

在古代赌场,有一种赌具叫“牌九”,其中有两张牌,一张是四个点,被称为“二板”;另一张有六个点,名为“么五”。两张牌加在一起有十个点,是推牌九里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很显然它两组合起来的“二板五”,即为最无用的牌型。

久而久之,人们便用“二板五”形容那些什么事都做不好、管不了的人,又因其与“二百五”的发音相似,渐渐便成了句骂人的话。

与古钱有关

众所周知,银子作为古代的通用货币,一般按两计算。每五百两可包为一捆,称“一封”,那么二百五十两便为“半封”,“封”又与“疯”同音,古人便把疯疯癫癫的人唤为“二百五”。

除此之外,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有位公子,家道中落,为了谋生只好把传家宝卖掉,传家宝定价为:二百五十八两。但买家只愿出资二百五十两,最终公子无奈答应。于是很多人笑他是个少卖八两的笨蛋,从此人们也把做事稀里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时至今日,“二百五”依旧是很多人的口头禅,有时用于朋友间的玩笑,有时则是对某类人的批评。

不论如何,这个具有贬义色彩的形容,其实并不讨人喜欢。因此,生活中,我们既要懂得明理谦和,不随意批判旁人,也要懂得适时变通,少行“二百五”之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596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