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寓意和道理(愚公移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于《列子·汤问》。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话说古代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在北山的下面有一个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九十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由于两座大山的缘故,进出山都要绕很长一大截的路,于是他就召集全家人,说道,“我跟你们商量一件事,我们一起去把面前的山给挖了,挖一条通往豫州南部的道路,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看行不行。”
愚公说出这句话后,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唯有他的妻子说道,“你连一座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也铲不平,还能把太行、王屋这样的大山怎么样呢?再说了,挖出来的石头、渣土往哪里放?”
众人闻言,纷纷表示,“这些石头和渣土可以扔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边。”
这个问题一解决,一家人纷纷开始行动了起来,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就在这时,河曲有个老头,名唤智叟,很有学问,他跑出来阻止愚公,说道,“你们怎么能够笨成这个样子?就凭你一个九十岁的老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愚公闻言,长叹一声,说道,“你的思想太顽固了,简直没法开窍,甚至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就算是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智叟闻言,无话可说。
此时,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担心愚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于是跑到天庭向天帝汇报。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于是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这篇寓言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的道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5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