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怎么填写个人简历(什么是“籍贯”到底如何填写)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古代,“籍”和“贯”是分开的,两者的含义也不同。
“籍”的出现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加强全国的统一管理,优化了当时各国“籍”的制度,形成了全新的“籍”的体系。
古代的“籍”,主要是为了登记和统计一个人在哪里出生,居住在哪,特征如何,家里几口人,都是干什么的。和现在的“户籍”比较相似,但涵盖内容更多。
“籍”的登记,主要是为了对百姓的管理。还有就是作为征税、派役和征兵的依据。
在汉朝时就有规定,每年八月都要进行一次“籍”的登记,其实就是全国人口的大普查。
唐朝时,“籍”的制度再被完善,登记信息也更加详尽。除了登记一个人的基础信息外,还增加了一家之中的男女老少人口、年龄、土地、财产等。
之后的朝代,基本上都沿用了唐朝“籍”的制度和规则。甚至延续至今。
因为古代的等级非常严格,所以对籍的划分也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贵籍,良籍,商藉,奴籍和贱籍。
第一等贵籍,以世家大族为主。如:琅琊王氏、清河崔氏。
第二等为良籍,指的是普通老百姓。
第三等为商籍,即做生意的商贾之人。按照古代“士农工商”排序,商人地位比较低。
第四等为奴籍,顾名思义就是奴隶身份。在古代,一旦卖身就很难再翻身了,极有可能一辈子都是奴籍。
第五等为贱籍,这类人群通常是妓女或戏子。在当时,这类人群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也是受限最多。他们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也没有做官的资格。
由此来看,古代的“籍”,其实就是“户籍”和“职业”的统计。
而“贯”,通常说的是世代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祖籍,或者家乡。
由于古代受交通等的制约,人口流动非常小,只要不是遭逢大变故,或者瘟疫、灾荒大流行,一个家族通常会在固定的地方繁衍生息。
现如今,通常说的“籍贯”,更侧重于“贯”。
但是这个“贯”,又要与出生地区分开,这个“贯”不是出生地,需要追溯到祖父,也就是爷爷的出生地。如果爷爷去世了,就参考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
而一个人的出生地,现在常用“户籍”来统计,也就是户口所在地。
如今,我们强调“籍贯”这个词,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延伸。因为“籍贯”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根”在哪里。
对中国人而言,祖居地是“家的地方”、“根的地方”,是生命中不可磨掉的符号。祖先世代居住的地方,也是后人精神文明传承和追忆的地方,这就是“籍贯”。
读者们,关于“籍和贯的区别”,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5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