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简历个人资料简介(蒋介石活了多少岁)
1975 年 4 月 5 日,蒋介石在台湾逝世,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北京,毛主席震惊过后,便陷入了沉思…
彼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很不好,对于这位“老朋友”的离世,毛主席郑重地说出了3个字。
那么,蒋介石之死对于毛主席有何影响?毛主席说出的这3个字究竟是什么?
这一切恐怕要从1949年说起..
毛主席与蒋介石的共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毛主席在群众的拥护中,在天安门城楼上郑重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今日成立了!”
与此同时,毛主席的“老朋友”蒋介石却在广州守着收音机,竖起耳朵仔细听着这条新闻。
当他听到一些国民党军官居然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消息后,愤然起身骂道:
“娘希匹,我待你们不薄,一群卖主求荣的家伙!”
一通发泄过后,蒋介石终于平静了下来,因为他知道新中国成立、人民群众更拥护共产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夜晚时分,蒋介石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于是,便再次起身打开收音机不断调频,想要探听到更多关于大陆的消息。
好巧不巧,这时候他又听到了一则消息:
“在人民政协开会期间,(阴谋)实施破坏活动的反动派特务分子木剑青,于20日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该犯为国民党中统局特务……”
听完这则消息后,蒋介石的肺都快气炸了,他拍着桌子隔空怒斥:“一群废物!”
这一天,对于蒋介石来说是至暗的,此后蒋介石和毛主席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之后几年,蒋介石在台湾紧密地部署谋划着反攻大陆的计划,企图再现蒋家王朝当年的风光。
而这些年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他在大陆的祖坟和祖宅会遭到破坏。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他曾经在国共分裂时期,多次派人挖掘毛主席家的祖坟。
他担心毛主席会因此心生嫉恨,在未来某一天也会做出这样的事。
事实上,蒋介石在奉化的老家祖坟非但没有被破坏,反而被保护得很好。
因为毛主席早在解放前就下过命令: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和其他建筑物…蒋家的列祖列宗就不要惊动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仍然交代有关工作人员注意保护蒋宅及祖坟,此举足见其心胸宽广。
其实,毛主席对于手下败将蒋介石的宽待还不止于此。
尽管蒋介石在台湾做了很多“复国”动作,但毛主席却始终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归根到底是“一家人”,应该一致对外。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悍然进入台湾海峡,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更是公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
蒋介石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内心十分矛盾。
一方面,他想借助美国来增加台湾的军事力量,与中共方面抗衡。
另一方面,他不愿迎合美国的狼子野心,成为伙同美国佬分裂中国的千古罪人。
于是,他授权国民党“外长”叶公超,于6月25日发布声明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国民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这个消息传到大陆后,毛泽东欣慰地说:“蒋介石还算是有点良心!”
在这次事件后,美国又多次搞出了破坏“一个中国”原则的阴谋,不过蒋介石仍然坚持自己的态度。
眼看着蒋介石不好控制了,美国便打算将台湾的“总统”人选换一换。
50年代末,美国准备扶持陈诚上台,企图通过控制陈诚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这一消息传到北京后,毛主席陷入了沉思。
后来毛主席在接见外宾时,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这样说:
“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当‘总统’好,还是陈诚当‘总统’好,我看呐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
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国家主席,公开说出这样“支持”蒋介石的话,倒是出乎蒋介石的意料。
不过,蒋介石可以肯定的是,他和毛主席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方面,是有共识的!
因此,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在寻找能够实现双方沟通的中间人,对这个共识进行协商。
毛主席邀请蒋介石回大陆养老
1956 年春,周恩来总理受毛主席授权,安排章士钊带着中共中央写给蒋介石的信,来到香港,拜访驻香港负责国民党文宣工作的——许孝炎。
章士钊见到许孝炎后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并将中共中央的信交给了许孝炎。
许孝炎深知此事事关重大,马上收拾行李飞回了台北。
见到蒋介石后,许孝炎把信交到了蒋介石手上,并汇报了他与章士钊的会谈情况。
蒋介石打开这封信后,看到署名是“毛泽东”的时候,眉头皱了一下。
随后,他拿着信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越看感情起伏越大,眼泪竟然也不自觉地在眼眶里打转,他轻声念着这一句话:
“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欢迎蒋先生在祖国统一后,回家乡看看。”
这封信的内容让蒋介石百感交集,他拿着信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许孝炎便识趣地退了出去。
从蒋介石的态度来看,他应该是对信中的内容有一些认同的,只不过当时他内心还有很多顾虑,需要慎重考虑一下。
经过了一年的考虑后,蒋介石终于将许孝炎再次召回到了台北,并与许孝炎秘密洽谈了很久。
谈话期间,蒋介石说:“对于中共发动的和平统一攻势,我决定派人去了解一下中共的真实意图,你有没有推荐的人选?”
许孝炎沉思片刻后说出了3个名字,最终蒋介石在这三个人中,选中了自己的学生宋宜山。
而宋宜山的弟弟宋希濂当时正被作为战犯关押在大陆,而我党方面允许这些战犯的家属前来探望。
之后,蒋介石便安排宋宜山以探亲的名义前往大陆,打探中共方面的情况。
1957年4月,宋宜山抵达北京后,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会见。
一番寒暄过后宋宜山坦言,自己这次前来主要是为了了解中共关于和谈的意见。
周恩来看宋宜山如此坦诚,便诚恳地说道:“我们其实都是一家人嘛!”
“在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时期,蒋先生就说过,大革命时代国共两党的同志们,曾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屋里开会。
“希望日后我们还有机会再合作!”
对于周恩来的这一席话语,宋宜山非常认可,来大陆之前的种种疑虑瞬间烟消云散。
国共双方争取第三次合作
之后,周恩来总理安排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与宋宜山会谈,达成了四点共识:
一,国共两党可以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
二,台湾可以作为中央统辖之下的自治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三,台湾地区仍由蒋介石领导,中共不参与,不过国民党可以派人到中央任职。
四,美国军事力量必须撤离台湾海峡。
宋宜山对这个洽谈结果很满意,于是他马上写了一份报告交到了蒋介石的手上。
蒋介石看到这份一万多字的报告里,多处都是宋宜山对于中共方面的赞赏之词,脸上便立刻露出了不高兴的表情。
宋宜山的“立场不坚定”,加上当时大陆开始了反右斗争,让蒋介石心里很不踏实,便忽然中止了与中共的接洽。
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深感遗憾,但他仍然希望能有机会与国民党再次合作。
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毛主席还在多个场合传达了对于两岸和平统一的期望。
而在这些年里,也涌现出了很多愿意为国共双方穿针引线的爱国人士,其中一位便是曹聚仁。
其实,早在宋宜山之前,曹聚仁就已经作为两岸沟通的大使奔走了多次,只不过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曹聚仁与广大爱国人士一样,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国和平统一,便积极主动地为双方争取和谈的机会。
1965年7月,曹聚仁得知近期蒋经国将要到香港,便立马飞到了北京,与毛主席就和谈事宜商讨了大纲要目。
商议妥当后,曹聚仁马不停蹄又返回了香港,等待着蒋经国的到来。
7月18日,曹聚仁接到消息:经国来了,不方便上岸,在海上等你。
曹聚仁急忙跟着来报信的人驱车赶到了码头,然后登上了蒋经国所在的豪华客舱。
蒋经国与曹聚仁寒暄过后,便让侍从人员退了出去,随后二人舱内开始谈起了“正事”。
蒋经国表示,台湾方面想与北京谈判,但不知道近期北京方面的具体意向,希望曹聚仁多介绍介绍北京的情况。
曹聚仁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以及毛主席的态度后,蒋经国提出希望曹聚仁与蒋介石当面交谈。
于是,曹聚仁便跟随蒋经国,坐着这艘客轮到了台湾一个小港口。
随后,二人下船乘坐飞机,抵达了蒋介石在日月潭的官邸。
曹聚仁先是拿出了毛主席的信,信上附有毛主席亲笔写下的一首词,其中一句是“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
而这句词想要表达的是,毛主席欢迎蒋介石回归大陆养老。
蒋介石看完信后,赞扬了曹聚仁为和平统一不辞辛劳、奔走多年,而蒋经国也说道:“今后还要仰仗。”
之后,曹聚仁便开始为蒋介石、蒋经国介绍中共方面的条件,大致内容有六条:
1.蒋介石如果偕同旧部回到大陆,仍任国民党总裁一职,可以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定居。
毛主席建议拨出江西庐山地区,作为蒋介石安享晚年的“封地”。
2.蒋经国任台湾省长,台湾除了外交和军事之外,其他方面均可自治,但需保证耕者有其田。
3.台湾不得再接受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如果台湾在财政方面有困难,北京按照美国支援的数额照拨补助。
4.台湾地区空军力量并入北京,由北京统一控制,陆军缩编为4个师,3个师驻守台湾,另1个师驻守厦门、金门。
5.将厦门和金门合并成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和台北之间的缓冲联络区。
6.台湾现任文武百官,官阶待遇照旧,人民生活保证只可提高,不可降低。
这六个条件,任谁看了都能感觉到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诚意,蒋氏父子也不例外。
曹聚仁与蒋氏父子谈妥这几个条件后兴奋不已,回到香港后立马将这个好消息传达给了北京方面。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得知这一消息后,也非常高兴,便委托曹聚仁继续跟进此事。
曹聚仁本以为这次终于能看到祖国和平统一了,便加快了这项工作的推进步伐,然而遗憾的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再次激起了蒋介石的戒备心。就这样,国共两党和谈又一次搁浅了。
直到1972年,蒋介石得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称自己为“老朋友”,一时间感慨万分。
彼时蒋介石年事已高,也许是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加上当时台湾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蒋介石这才再次将国共洽谈一事又提了起来。
他本想再次请曹聚仁出面担当特使,但遗憾的是曹聚仁的身体状况不好,在这年7月病逝了。
1972年,曹聚仁逝世后,蒋介石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合适的接替人选,只好将这件事再次搁置。
尽管蒋介石又“泄气”了,但毛主席却始终在为了祖国和平统一努力。
蒋介石逝世毛主席说出三个字
1975年,毛主席为了显示中共方面的诚意,又特赦了国民党数百名战犯和特务。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派人给他们安排了工作,如果有想去台湾的,毛主席也尊重其选择。
这一举动再次让蒋介石佩服不已,便产生了继续与中共接洽的想法,而毛主席也获悉了蒋介石的态度。
此后不久,毛主席找到了92岁高龄的章士钊,委托他作为沟通两岸的大使,章士钊欣然答应。
为了照顾章士钊的身体,周恩来总理特意安排了警卫、秘书、厨师、医生、护士、秘书专门照看老先生。
1973年5月,章士钊乘飞机抵达了香港,经过多方奔走,他终于和国民党方面联系上了。
这本来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但不幸的是,章士钊老先生由于过度劳累,在香港与世长辞。
虽然这次“牵线搭桥”还是以遗憾收场,但却在国民党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蒋介石看到中共方面的诚意。
1975年春节过后,蒋介石秘密会见国民党元老人物陈立夫,让他通过香港的渠道,向中共方面传达一个消息:邀请毛主席来台湾访问。
毛主席收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表示自己非常乐意去访问台湾。
不过,彼时毛主席重病在身不宜远行,周恩来总理也病的很重,毛主席思来想去,最终找到了邓小平。
他对邓小平说:“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两岸可以借助这个契机,尽快实现‘三通’…”。
中共方面的联络人将这个消息告诉陈立夫后,陈立夫也非常高兴。
不过就在陈立夫为这件事积极奔走时,蒋介石却忽然病重奄奄一息,临终之前蒋介石嘱咐道:
“我死后,务必把我的灵柩朝北京摆放,日后光复大陆,中正生于斯长于斯,要将遗体移返南京,葬于中山先生之侧。”
1975 年 4 月 5 日,蒋介石彻底闭上了双眼。
消息传到北京后,毛主席脸色十分凝重,他先是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又长叹一口气说道:“知道了。”
毛主席这简短的三个字背后,可以说是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情感。
正如他自己所说,蒋介石是一位“老朋友”,虽然二人因为政治理想不同斗了大半辈子,但曾经他们也是携手抵御外敌的战友。
况且随着这位“老朋友”的过世,台湾和平统一的进程又一次中断了,这叫他怎能不心痛?
结语
毛主席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一辈子,临终前未能看到台湾和大陆关系向好,实乃一大憾事。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邓小平遵从毛主席的遗愿,通过多年努力后最终实现了大陆与台湾的“两岸三通”。
时至今日,祖国早已实现了繁荣昌盛,台湾和大陆亦是同气连枝、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毛主席和各位爱国人士的多番努力,着实令人感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5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