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穆桂英是真实存在的吗(现实中有花木兰吗)

瓦氏夫人,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一位史书有传、叱咤风云的巾帼女英雄。

她的一生中有两大功绩:

第一:扶持丈夫至曾孙四代人主政州权,建立了不凡的业绩;

第二:以58岁高龄,跋山涉水远征抗倭,抵御外辱,立下显赫战功,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女性,瓦氏夫人能够掌管一方政权已实属不易。

然晚年时为了抗击入侵的日寇,捍卫国家主权,又以58岁高龄代曾孙挂帅出征的壮举,更是让人称奇!

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瓦氏夫人以58岁高龄代曾孙出征,爱国忠心、明月可昭。她英勇杀敌、浴血奋战所展示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弘扬和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无疑,她的这一壮举在江南人民心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江南人民对瓦氏夫人无比崇敬,他们又是唱歌谣,又是编戏曲,又是研习瓦氏武功,传承着瓦氏夫人的爱国情怀。

时至今日,在左右江一带,民间还流传着瓦氏夫人背小孩打仗的故事。

众所周知,花木兰的事迹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主要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民歌的传唱,然而对于她的姓氏,可谓是众说纷纭,有说她姓魏,有说她姓朱,还有人说她是复姓木兰.......

直至明代徐渭创作的杂剧《雌木兰》问世,木兰才得姓为“花”,才有了今天的《花木兰》。

徐渭,浙江绍兴人,自幼聪慧、文思敏捷,20岁就中了秀才,不仅在诗文、戏剧和书画等方面独树一帜外,而且还是一位精通兵法、在军事谋略上具有独特创见的智囊,是与解缙、杨慎并列的明代的三大才子之一。

尽管徐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仕途却不顺利,自20岁考中秀才后,连考8次乡试都名落孙山。

嘉靖三十三年,即1554年,胡宗宪临危受命,出任直浙总督,主持抗倭斗争。

此时的徐渭已蜚声江南,又因写了许多抗倭诗文以及对战事分析到位的文章,受到了胡宗宪的欣赏。

为抗击倭患,胡宗宪重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多次邀请徐渭,甚至礼贤下士亲自去请,终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了自己的幕府之中。

这让一介寒士出身的徐渭,对赏识自己的胡宗宪忠心耿耿。

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为报答胡宗宪的知遇之恩,徐渭不惜换上短衣,冒险随军队来到前线,观察形势,记录下战事的经过,分析成败的原因,提出破敌的方略,对胡宗宪的影响极大。

对此,在《明史.列传.徐渭》中有写: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汪直,皆预其谋。”

经过多年的血雨腥风之后,明朝的海疆终于恢复了平静,东南沿海一带才得以安定。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562年,胡宗宪因受到弹劾,最终下狱而死。

胡宗宪的死令徐渭深感痛心,怀着对奸臣的痛恨心情,落魄回乡的他开始奋笔疾书。

得益于“花瓦兵能杀倭”这一江浙地区的民谣,徐渭受到启发。

再加上徐渭在为胡宗宪做幕僚时,由于亲身参加了抗倭战争,曾多次近距离地目睹了瓦氏夫人,挥舞双刀冲锋陷阵的战斗场面,内心非常敬佩这位来自广西少数民族的“妇人将兵”。

于是,他以瓦氏夫人为原型,并将原本有名无姓的“木兰”冠以“花”姓,将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改编成了戏曲《雌木兰》,不仅开创了《木兰戏》的先河,还为后世木兰戏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北京剧作家李燕,史学家李景屏,也一致认为徐渭笔下“花木兰”的生活原型,就是瓦氏夫人。

可令人遗憾的是,因奸人当道,不久,朝廷就下令止征俍兵,就这样,在江浙抗倭前线奋战了9个月的瓦氏夫人,于1556年初含恨回到了田州。

不久,历史上第一位壮族女将军、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终因积劳成疾,于当年夏天在田州走完了她光辉而又坎坷的一生,年仅59岁。

提笔至此,@豫东妹子想说:

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一生态度,也是一种精神。有担当的人往往以天下为己任,对国家命运及发展有着终极关怀之情。

因此,当倭寇入侵,百姓陷于水火之中,国难当头的严峻时刻,想必任何一个有担当、有志气的中国人,只要有机会都会想杀敌报国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476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