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的来历和风俗作文(祭灶的寓意和象征)
古人描写腊月的诗词非常多,但唯有北宋诗人赵崇嶓的《腊月》更为传神:“腊月二十五,人家拔旧年。山人无可祷,睡着不知天。”。
腊月是北方地区最冷的一个月份,腊月大雪半尺厚,更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腊月时节天寒地冻的气候特征。腊月正处于年终岁末、新旧交接之时,在古代也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
俗语“腊月二十三灶王送上天,家家户户扫房屋”,道出了小年祭灶、扫尘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作为北方小年,不仅有独具历史韵味的习俗,而且也有“置不完的年货”。那么腊月廿三为何要祭灶?你知道它的习俗和来历吗?年关到了不妨一看。
同时,还会在灶王爷的神龛下摆上供桌,放上鸡肉、猪肉、鱼肉,以及各种新鲜的水果和甘醇的美酒,希望灶王爷吃饱喝足之后,能够心满意足的上天帮自家说好话。
实际上在祭灶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祭品,它的名字叫“祭灶果”。
“祭灶果”的颜色非常鲜艳,可谓有红又有绿,口感香甜但有一点粘牙,目的就是黏住“灶王爷”的口,让他多替自己说好话。
南方地区在祭祀灶王爷时,还会搬上芝蔴脚骨糖、豆酥糖、油果等,都是鲜脆、甜爽的食物。
后来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祭灶的含义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人们祭祀“灶王爷”时,之所以会摆上极为丰富的供品,目的就是为了讨好“灶王爷”。
人们希望他能够为家人赶走灾祸。但玉皇大帝并不会不加考察,全听 “灶王爷”的一面之词,他会派遣两位天神随灶王爷重返人间,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
他俩会将被考察家庭所做的善事或恶事,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罐子中,然后重新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个时候玉皇大帝才会决定降服还是降祸。
在小年祭祀灶王爷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比较常见的禁忌,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之所以不让女人祭祀灶王爷,原因就在于灶王爷是一个长相俊美的男子,如果女人对灶王爷动心了,那么就是亵渎了神灵,对灶王爷来说属于大不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4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