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什么意思(狸猫换太子比喻什么)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清平乐·村居》。曾经,他是抗金勇士,致力于收复失地,有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雄心。
如今,他是山野村夫,壮志未酬,赋闲在家,调整心态。《清平乐·村居》描绘的是农村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展现的正是他不得不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清新淡雅。
不过,比他早一百多年的北宋皇宫里,有个位阶不高的宫女李氏,在生育儿子之后,非但无法享受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反而只在顺容的位阶上聊度残生。
一直没能与儿子相认,演绎了一出尽人皆知的传说,名曰“狸猫换太子”。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个故事?又是怎样传开的?这个故事对于北宋王朝的皇位继承和宫廷秩序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宋真宗还没有儿子。
不过,两个嫔妃刘氏和李氏都接近临产。她俩谁生了儿子,谁就有可能成为皇后,儿子也有可能成为太子。
算了算日子,李氏的预产期更早。
李氏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孩子平安降生,而刘氏不满足于此。她有个当皇后的梦。
可是,一旦李氏生了儿子,自然是长子,刘氏的皇后梦可能就毁了。为了扫清自己通向皇后宝座的障碍,刘氏决定玩一出狠的。
李氏临盆,分娩时出血过多,昏了过去。刘氏就跟宦官郭槐合谋,买通接生婆,趁机偷走了刚出世的小皇子,换成了一只扒了皮的狸猫,血淋淋、光溜溜的。
接着,刘氏让宫女寇珠把这个小皇子弄死。
寇珠心地善良,有心让小皇子活下去。可是,一个姑娘家,就生活在宫里,怎么可能把小皇子拉扯大?无奈之下,她只好把小皇子偷偷交给了宦官陈琳。
陈琳也是个好人,把小皇子装进了提盒里,偷偷带出宫,送到了八贤王的府上,秘密抚养起来,对外就说这是八贤王的儿子。八贤王对这个孩子关爱有加,悉心照顾。
再说李氏这边。
越剧《狸猫换太子》剧照
宋真宗听说李氏分娩,赶紧去看望,掀开抱被,看到了那只扒了皮的狸猫。他以为李氏生了个怪物,非常生气。于是,李氏被打入了冷宫。
就这样,刘氏以为自己再无对手,可以踏踏实实生娃了。过了一段时间,刘氏临盆,生了个儿子,毫无悬念地被立为太子。母凭子贵,刘美人也升级为刘皇后,如愿以偿。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没维持太久。六年后,刘皇后生的这个太子夭折了。从此以后,刘皇后再没生儿子,宋真宗也再无新的子嗣。
为了皇储的事,宋真宗急得抓耳挠腮。情急之下,把皇兄八贤王的儿子,也就是那位被换走的皇子,收为义子,立为太子。这样,这位小皇子,终于有机会随意出入后宫了。
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老皇帝没儿子,不得不收宗室王爷的儿子当养子,培养几年后升格为皇太子接班,这种案例在宋朝层出不穷。宋英宗、宋孝宗都是这样上位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太子在冷宫跟李氏见了面。毕竟是亲娘俩,一见面就有天然的母子亲情,两人面带泪痕,得以相认。
这件事传到了刘皇后的耳朵里,激起了她的嫉妒心。她立即拷问寇珠。为了免受皮肉之苦,保护太子,寇珠选择自杀,撞墙而死。
可是,刘皇后还是不依不饶,在宋真宗耳边吹风造谣。宋真宗听信谗言,传旨要将冷宫里的李氏赐死。
小太监余忠同情李氏的悲惨遭遇,愿意以身相护,给李氏当替死鬼,帮她逃出监狱。另一太监秦凤将李氏接出,送往陈州,而自己为了守口如瓶,竟然自焚而死。
李氏到了陈州,人生地不熟,又没有谋生技能,只能住破窑洞,靠沿街乞讨要饭勉强度日。
她的运气不错,赶上时任陈州知州是包拯,也就是传说中的“包青天”。包拯得知实情,索性认李氏当妈,以这个名义做掩护,把她带回了首都开封。
眼下,宋真宗已经驾崩。狸猫换出的皇太子做了皇帝,这就是宋仁宗。
借着给皇后祝寿的机会,包拯把双目失明的李氏带进了后宫,跟当朝皇帝来了个母子相认。已经做了太后的刘皇后,见阴谋败露,自尽而死。
包拯成了这桩公案的最大受益者,因功晋升,跻身一线名臣行列。“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里。
后来改编成了不同版本,包括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歌仔戏,并出现在小说《三侠五义》里。
近年来,还曾改编成电视剧,搬上银屏,提升了知名度。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情节曲折,流传甚广,但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生个孩子就能掉包,这后宫管理是不是太失败了?
比如,谁先生儿子,就一定能被立为太子吗?立嫡立长的传统并不是历代皇帝都严格遵循的。
其实,只要认真对照历史文献,就能还原真相。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刘氏为何要“借腹生子”?
《宋史》对宋仁宗身世的记载简明扼要:“母李宸妃也……章献皇后无子,取为己子养之。”
这就意味着,官修正史承认,宋仁宗赵祯的亲生妈妈是李氏,而不是刘氏(刘皇后)。刘氏由于膝下无子,就把赵祯拿来当作亲生儿子来养。
宋仁宗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刘氏抱养李氏之子的事呢?
先说说李氏,也就是《宋史》里提到的李宸妃。
李氏是杭州人。爷爷李延嗣曾任吴越国金华县主簿,父亲李仁德是个平头百姓。显然,李氏的家庭背景很一般。
对她来说,要想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就是嫁个贵人。然而,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里,靠婚姻改变命运谈何容易?
于是,她选择进宫,去给嫔妃当侍女。她服侍的对象,就是刘氏。两人是主仆关系。当时,刘氏在宫里的位阶是美人。
北宋的后妃体系,比汉唐时代稍微复杂点。
正三品有婕妤,正四品有美人,正五品有才人。还有没品级的贵人、国夫人、郡夫人、郡君、县君、红霞帔、紫霞帔、侍御八个等级。
这样来看,刘氏这个美人也只是四品。距离后宫之主的皇后,还有很远很远的路。
景德四年(1007),郭皇后去世。宋真宗想让刘美人取而代之。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多数人反对。后宫之中,刘美人忧心忡忡,生怕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溜走了。
可是,她自己最大的软肋,就是出身卑微,且嫁过一次人。如果能生个儿子,就有希望弥补这个软肋。这样一来,宋真宗提拔她当皇后,也就顺理成章了。
皇储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国本。宋真宗膝下无子,很伤脑筋。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谁就牵住了大宋王朝的牛鼻子。
刘美人运气不好,跟宋真宗拍拖许久,也没怀上龙种。她在琢磨:既然自己不行,何不借助别人,借腹生子呢?于是,她打起了侍女李氏的主意。
某天,李氏请教刘美人:自己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赤脚仙人下凡,要做自己的儿子。这究竟是个怎样的梦呢?
或许,李氏洞察到宋仁宗求子心切,决定赌一把。作为宠妃的侍女,她还是有机会接近宋真宗的。
这天,宋真宗心情不错,就跟身旁服侍的李氏闲聊起来,听李氏聊起那个奇怪的梦,不由得春心萌动。
对于年已不惑、膝下无子的皇帝来说,李氏说这话,不啻于刺激和勾引。
于是,宋真宗决定,帮助李氏圆梦,当天就临幸了她。
宋真宗多年不育,仅此一次云雨,李氏竟然就怀孕了。不过,她并没有得到像样的封号。毕竟,宋真宗只是一时兴起,并不真的喜欢她。
几个月后,搞不清是谁先动议,总之宋真宗、刘美人、李氏达成了三方口头协议,以借腹生子的方式把孩子生下来,随即过继给刘美人。这大概就算是宋版的“代孕”吧。
大中祥符三年(1010),李氏果然生了个男孩。见借腹生子的目的已经达到,宋真宗赶紧对外宣布,刘娥诞育皇子,晋升为德妃。
至于李氏,生娃有功,封为崇阳县君。虽然没有品级,但总算结束了侍女的日子,成了皇帝诸多老婆中的一员。
后来,李氏还生了个女儿,因此还先后封为正五品的才人、正二品的婉仪。可是,这个女儿后来夭折了。
一人生娃,全家享福。李氏的父亲李仁德也被赏了个官做。名号叫左班殿直,正九品,属于禁军里的低级军官,俸禄不高,一个月五千文。
这个薪水,天天吃饼是足够养活全家的,但要顿顿吃肉,恐怕是捉襟见肘。刘美人和杨淑妃关系不错,襁褓中的赵受益就被送到杨淑妃的宫里,代为养育。
生娃有功,让刘美人的底气更足。两年后,也就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刘美人正式被册封为皇后。
这个当上皇后的刘美人,就是宋仁宗初期临朝听政的太后刘娥。
“狸猫换太子”传说的真相是什么?
乾兴元年(1022),宋真宗病逝。刘娥以皇后之尊和新皇生母的双重资历,登上了太后宝座。由于宋仁宗赵祯年幼,刘太后成了军国大事的实际决策者。
刘娥很想效仿武则天称帝,但她自始至终没法突破儒家传统观念,不敢做对不起夫君和先帝的事。虽然没能圆皇帝梦,但刘娥生前,威严浩荡,谁也不敢造次。
明道二年(1033)三月,刘娥去世。北宋王朝政局突变。有些先前不敢说话的人,开始语出惊人。带头的就是燕王赵元俨。
赵元俨在赵氏皇族里威名远扬,由于在宋太宗的儿子里排行第八,又是宋真宗的弟弟,人称“八贤王”。
刘娥当权的十几年里,他一直装疯卖傻,称病不朝,保护自己,等待时机。如今,刘娥已死,他立即进宫给宋仁宗上眼药:“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
他特别强调,李氏被虐待而死,死于非命。
宋仁宗听罢,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抚养宋仁宗成人的杨太妃(即杨淑妃)告诉他:“陛下的亲生母亲确是李宸妃,如今已经不在人世了。”
直到这时,宋仁宗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尽心孝顺的刘太后,竟然不是亲妈。而亲生妈妈李氏,自己竟然从来没有相认过。
宋仁宗悲痛欲绝,几天没法上朝,随后下诏自责,并派兵包围刘氏家眷的府邸,派人去李氏灵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李氏去世后,不但没有被虐待,而且高规格下葬。水银包裹,面色如生,面容端庄,像刚刚去世一样。
原来,刘娥当上皇太后,并没有忘记曾经的侍女李氏。已是婉仪的李氏,被晋升为顺容(仍是正二品)。只不过,刘娥不愿看到母子相认的场面。
因为,宋仁宗一旦知道真相,极有可能大幅提升李顺容的地位,甚至出现“一个后宫,两个太后”的局面。这不但不利于刘娥独揽朝政,也会造成大臣们的结党和分裂。
为了防止母子相认,刘娥把李氏送到宋真宗的陵寝永定陵守陵。
当然,刘娥也没亏待李家,派人访其亲属,得知李氏的父亲李仁德已经去世,还有个弟弟李用和在世,靠给死人穿纸钱混口饭吃,就让李用和“补三班奉职”,相当于从九品的禁军低级军官,吃上了皇粮。
李氏深知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毫无怨言。终其一生,也没有以皇帝亲妈自居。明道元年(1032),李氏病重,刘娥不但派太医医治,还宣布将其册封为宸妃。
遗憾的是,高水平医治和晋升册封,都没能挽回李氏的性命。册封当日,李氏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六岁。
刘娥本打算按照低级别嫔妃身份,把李氏草草安葬得了。
可是,宰相吕夷简进言:“太后您要不考虑刘氏家族的未来,就当我没说,您要是想让刘家以后继续荣华富贵,李氏就应该厚葬。”
刘娥一琢磨也对。自己已经六十四岁了,来日无多。宋仁宗知道真相是迟早的事。还是生前积点德吧。
她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让李氏穿上皇后的衣服,按照一品礼节,在洪福院装殓,把水银灌入棺材。
历史证明,这些做法不仅让吕夷简飞黄腾达,也救了刘氏一家。
宋仁宗获悉这一切后,将刘娥葬于宋真宗的永定陵,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这也是个突破惯例的做法。以往皇后的谥号都是两个字,但刘娥由于临朝称制,谥号增加到四个字。
李氏也被尊为“章懿”皇后,陪葬宋真宗的永定陵。李氏生前没有看到的荣耀,在死后都被亲生儿子实现了。
李氏的弟弟李用和,稀里糊涂地成了国舅,被越级提拔为二品的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
宋仁宗甚至把女儿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亲上加亲,就是为了补偿生母,让李家的日子过得好些。
福康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表叔,这桩婚姻看起来怪怪的,经营起来也不美好,亏大了。
至此,宋仁宗的身世大白于天下。仁宗认母的故事也成了轰动朝野的大事。宋仁宗不希望全国老百姓都来讨论他的八卦,传旨不准议论刘娥临朝时期的往事。
越是不允许议论,民间越会议论,久而久之就越传越邪乎,越传越离谱。
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明代的《金丸记》,特别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让人们似乎忘却了历史,只记得传奇。
关于“狸猫换太子”的真实历史,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离奇、血腥。它只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求子欲、两个年轻女子的升职欲,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的一幕人生大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4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