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古诗三首(人人尽说江南好古诗)
白居易的《忆江南》共有3首,是一组小词,当年白居易在杭州担任刺史2年,留下了很多功绩,直到现在还被杭州人传颂,后来又到苏州担任刺史一年余,他还曾在苏杭旅居游玩,对江南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当他因病离开苏州后十多年,还对江南风光恋恋不忘,写下了这组《忆江南》。
这第一首是总写苏杭两地的春景,白居易对江南的喜爱丝毫不加掩饰,开口就来“江南好!”,也说明了为什么要忆江南,因为好,才有回忆的价值,才不能不忆。他怎么知道江南好呢?因为“风景旧曾谙”:我当年在这里生活过,亲身体验过了江南的各种好。
江南好古诗三首(人人尽说江南好古诗)
接下来两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描写江南美景的千古名句,也是我最爱的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对“旧曾谙”进行了具体说明。“蓝”,是指蓝草,也指一种青绿色的染料,跟我们今天理解的蓝色不一样。
春天到来时,百花争艳,一轮红日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耀得像火一样红,春光水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绿波荡漾。
花和日,是为了给春天的江南风光染色,红和绿,是染色后,两种不同颜色的相互映衬,于是就有了红胜火,绿如蓝。
这种使用不同色彩映衬景色的手法,在诗词中尤为常见,比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也有过很多这样的诗句,比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这样的手法,使得色彩更加绚丽,而且具有层次,使人一读到就能把相应的景色呈现在脑中。
最后,他用一句“能不忆江南”收尾,加强了对江南春景的肯定,但这是一个反问句,则更造成了一种悠远的韵味。
总写完整个江南的春景,很自然地就过渡到具体的地方。
这第二首,以杭州领衔,也是对第一首最后一句的回答。“能不忆江南?”当然不能,忆江南就得从杭州开始。
杭州,对于白居易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他在杭州为官两年,不但创造了很多功绩,还留下了许多诗篇,他在杭州西湖漫步行走,怎么也走不够,因为这里太美了,他太爱了,所以写出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但是这里,他并没有再次选择春景,而是写了杭州的秋天,大概是他写杭州之春写的太多,还为了和第一首重复吧。
杭州之春,给白居易最深印象的是,灵隐寺赏月赏桂花,和在郡亭上观钱塘江潮。
山寺就是灵隐寺,在西湖西边,能赏桂的地方多了,为什么诗人独爱灵隐寺的桂花?因为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当他闻着桂花飘香,抬头看到月亮的时候,肯定联想到了月宫中的嫦娥和玉兔,这是一种静谧而朦胧的美。
钱塘江潮就不用多说了,即使没亲眼看到过,在小学课本上我们也能知道,钱塘江潮汹涌澎湃,后浪赶前浪,一层接一层,可谓是排山倒海一般。而白居易笔下呢,他用一种充满趣味的方式,说自己是“枕”着郡亭在观潮,钱塘江潮的排山倒海之势,被白居易隐藏在了悠闲自在的笔墨中,与灵隐寺中的桂花,既相得益彰,又对比鲜明。
这样深刻的美景在心中日日呈现,自然会生出“何日再重游”的期望。
第三首写苏州,相对前两首稍显平庸。甚至因为其写到歌舞生活,很多人都对这一首嗤之以鼻,真是搞不懂,难道生活中就不能有歌舞了?
吴宫,就是馆娃宫,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建。起笔虽然提到了吴宫,但也只是点到为止,其主角并不是吴宫美景,而是其中的歌舞小姐姐和自己。不过话说回来,美丽的小姐姐本身不也是一种美景么?
他在吴宫里,喝着饱含春意的美酒,眼前是“吴娃双舞”,吴宫又叫馆娃宫,其中娃就是特指西施,在这首词里,则是泛指跳舞的美女小姐姐。
这是三首写回忆的词,三首次前后照应,又各自独立。白居易不愧是大诗人,这种精巧的布局,一般人哪学的来?
他身在洛阳,心在江南,每一首开头,都是在追忆;中间的两个长句,都是最难忘的江南往事,充满深情;最后一句,都是一个问句,说明诗人对重游江南的愿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1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