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龙的几月命最苦(属龙几月份的是苦命)
龙
禽虫典(清)
三才图会(明)
属龙的几月命最苦(属龙几月份的是苦命)
中国传说中的生物,传说头上有尺木,才能升天。在夏朝设立专门人员豢龙。在绘画中有三停九似之说,头至前臂,前臂至腰,腰至尾,距离相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民间认为龙生活在水中,可以兴云布雨,能大能小。也作为皇室象征,衮冕中十二文章包含龙(三才图会中为四爪,《四库全书》的《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为五爪),依次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龙被认为是鳞虫之长,按样子有鳞称为蛟龙,有翼称为应龙,有角称为虬龙,无角称为螭龙,未升天为蟠龙。明代又传说龙生九子,将日用品的兽纹与龙拉上关系。
天长三角圩西汉墓玉龙,龙头,长吻。
隋安济桥栏板石雕龙纹,类似南传佛教那迦的前伸长吻,类似镇墓兽的招风耳,有鬣、肘毛,三爪,细长尾。
唐代双凤眼,开口至眼角,鱼鳞纹,独角或双角,角从眉弓生出,三爪,肘毛,多为走兽状,有鬣没有龙须,细长兽身,细长尾。有些肩部有翼(画像中幻想动物肩上会有火一样的翼),尾巴无毛。唐代坐龙(伏龙)颈部后有火焰珠,独角。
宋代(过渡),三爪或四爪,有肘毛,尾巴出现火形装饰,有些有二龙须,有鬣,有些有髯,有些有火焰肩,长吻,上下颚有獠牙。宋后期上颚尖端、下颚及腮部为数个尖刺凸起。
元代前四爪后三爪,前三爪后四爪,四爪,三爪多,五爪少见。角从脑后生出,有髯,肘毛,长鬣,身体更长,有火焰肩,长吻前伸上翘,尾尖有火焰装饰,背有鳍状毛。身粗颈细,尾巴粗。有些鬃毛会表现为尖刺。
明代流行四爪龙,嘉靖前禁止民间使用五爪龙,明末时使用混乱。吻像鳄鱼,大鼻,肘毛,火焰肩,角从脑后生出且相对较短,长须,长眉,长髯,长鬣,背毛至尾,颈细,体型长且粗壮。
清代大体类似明代,多为五爪,鼻变小,上颚尖端、下颚及腮部多为数个刺凸起,尾尖端卷起。
《酉阳杂俎》
龍,頭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
《五杂俎》
龙性最淫,故与牛交,则生麟;与豕交,则生象,与马交,则生龙马;即妇人遇之,亦有为其所污者。岭南人有善致雨者,幕少女于空中,驱龙使起,龙见女即回翔欲合,其人复以法禁,使不得近,少焉,雨已沾足矣。
王符称世俗画龙,马首蛇尾,又有三停九似之说,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然龙之见也,皆为雷、电、云、雾拥护其体,得见其全形者罕矣。
《述异记》
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化為角龍,千年化為應龍。
《竹书纪年》
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
《博物志》
龍肉以醢漬之,則文章生。
《博雅》
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龍能高能下,能小能巨,能幽能明,能短能長。
《元史》
丁亥,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
《格致镜原》
隂陽自然變化論驪龍之眸見百里纎芥又龍能變水
《广东新语》
传曰,龙,水物也,得水而神立,失水而神废,今有大鱼,每春必跃,腾波矫首而登龙门者得化为龙,辄雷震而变矣,若登否者,点额暴腮而死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9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