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嗓子(如何保护嗓子和声带)
2021年4月16日为第19个世界嗓音日。我国嗓音日的主题为“不反流,好嗓音,更耐听”。
如何保护嗓子(如何保护嗓子和声带)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嗓音来交流更是与他人沟通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活动日益频繁,聚会、吸烟、喝酒、蹦迪、去KTV唱歌的人也越来越多,加上环境污染的加重、生活习惯的改变如熬夜、油炸及烧烤食物的诱惑等,嗓音疾病逐年增多,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所谓嗓音就是由嗓子发出的声音,正常人想要发出声音就要借助嗓子,嗓子就是喉,是人体重要的发音器官,是由软骨构成的支架与声带、室带组成的。声带像两条白色的带子,类似琴弦,声带的张力、长短、厚薄决定着音调,是发声的基础,当我们想发音时,肺部呼出的气流会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及声带表面的黏膜波动,从而发出声音。大脑通过支配声带周围的肌肉,改变声带的厚薄和张力,从而影响声带的振动频率,使我们发出的声音有了不同的音高,再经过喉腔、咽腔、鼻腔及胸腔的共鸣作用,加上唇、齿、舌的协调运动配合而发出声音。
在发声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声带结构、大脑支配肌肉调节的快慢、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力大小、唇齿舌的相互配合以及共鸣腔的形态构造都不尽相同,就会使我们说话时出现不同的音质、音色、音高等,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嗓音。所以每个人的嗓音都有一定的辨识度,也就是说嗓音是人的"第二张脸"。
1.最重要的就是注意休息,不熬夜,保证良好的睡眠。对于长期使用嗓子的人而言,过晚睡眠会对声带造成一定的伤害,也不利于声带的放松、调整。
2.加强体育锻炼,适度地进行户外有氧运动(跑步、游泳等)不但可以增强肺活量,也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功能,避免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3.注意所处环境中的空气质量,要保证环境中的湿度、温度适合人体,避免空气中的粉尘及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避免接触化学刺激物和交通尾气,如有必要,应佩戴口罩。
4.尽量用鼻子呼吸,外界的空气在到达嗓子之前,经过鼻腔的加湿和加热,会减少对嗓子的刺激。
5.尽量不用悄悄话的方式发声,研究表明,虽然悄悄话看似不用声带发声,但实际上它比正常说话耗费了更多的气流,强劲的气流反而会造成声带更大的损伤。
6.禁烟限酒,少吃油炸、烧烤及过辣的食物。
7.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多次少量饮水,可以让咽喉咙部时刻保持湿润环境,这样有助于声带的恢复。
8.正常情况下,不要过度发声,大声喊叫、长时间说话及经常清嗓都可以造成声带的损伤。
9.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态。人处在压力和负面情绪下,喉部的肌肉便无法放松,声音很容易沙哑,要找到合理的解压方式。
10.少吃过酸、过甜的食物,睡前两小时禁食,晚餐不要吃太饱,不要吃饱饭立刻躺下,注意预防并积极治疗胃部疾病,避免胃食管反流伤害声带,统计表明,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率非常高,约占嗓音疾病的一半。
1.职业特点:教师、播音员、推销员、售货员、接线员、窗口行业人员、歌唱人员等,嗓音工作时间长,尤其超过一定时间和强度以后,音量和音质下降,但不得不继续用嗓,这样过度用嗓特别容易导致嗓音疾病,是嗓音疾病的多发群体。
2.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酗酒、熬夜、蹦迪、K歌等生活习惯的人群。
3.儿童性格活泼好动,易兴奋,自制力差,喜欢不停地说话、大声喊叫的儿童,容易因声带使用过度而出现嗓音疾病。
1.声音嘶哑:轻者发音粗糙,音质欠圆润。重者发音沙哑,甚至完全失声。
2.发音费力,易疲劳,有时早晨说话还挺好,下午就出现发音费力。
3.音调与年龄和性别不相符合,如音调低沉,或者音调过高。
4.说话音量变小。
5.发音中断,无力伴气息音。
6.音域发生改变,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
7.咽喉部有干燥感、异物感。
8.咽喉部痛,发音或吞咽时加重等。
9.咳嗽、咳痰、爱清嗓。
10.呼吸困难,吸气时有哨鸣音等。
11.咽喉部感觉丧失,进食易呛咳,尤其是流食。
首先要尽可能地少说话、不说话,让嗓子休息几天,并去除诱发因素,如果症状逐渐消失,就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以后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嗓子再次受伤。
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就需要到医院详细检查了,因为嗓音疾病有很多种,比如:普通性炎症、特异性感染(梅毒、结核、艾滋病等)、增生性疾病、神经性疾病、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等,只有明确病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治疗,不耽误病情,以免遗憾终生。
侯学东,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分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分会耳鼻咽喉专业常委。擅长耳鼻咽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中耳手术、鼻腔鼻窦手术、声带手术、鼾症及头颈肿瘤的外科治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