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后半句是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不同不相为友)

同气相求是一个成语,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后半句是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不同不相为友)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

广义的《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三易”都是由八卦重叠出64个别卦,分别是夏商周的卜筮教材,可惜前面的两易已失传,只有《周易》流传至今。

狭义的《易经》是指《周易》中《经》这一部分。《经》又由八卦、六十四卦和爻辞所组成。

六十四卦,每卦又分为四部分: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

易卦的基本单位是经卦,经卦有八个——干,坤、坎、离、巽、震、艮、兑,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例如如:干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

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的事物的物理属性,形成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矛盾统一,象征性地了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

八卦相传是伏羲氏创造的,周文王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六十四卦,再加上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创造的爻辞,就形成了《经》

《易经》的内容以占卜解卦为主,极其深奥。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认为它不过是本算命的书,《易经》从而死里逃生!

在这一点上,始皇帝未免有些孤陋寡闻;其实《易经》非常智慧,隐含着很多哲理思想——上至理政治国,下至平民生活。

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经评价说:“易本隐以之显”,意思就是说《易经》不仅有自然规律的总结,还包括许多历史规律和人文实践,涵盖了政治、哲学、文学、科学等各个领域。因此,《易经》既可以用于卜筮算命,又可以用来推算古今。

《易经》第一卦是干,最早用"干"字的就是《易经》。

干,是八卦之一,代表天。

在这里,干是健进的意思。中国清代文学大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解释说:“达于上者谓之干。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干为天。”

意思是说:能够通达到上层的人或事物被称作“干”,凡是能通达到上层的,都要通过气来实现,天是气积聚而成的,所以说“干”就是天。

《周易?干》中有这样一段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大概意思是说,事物之间是有相互感应的,龙乘云而来,虎随风而至,有风云之气的地方就有龙虎之身神兽。

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成就大事,也需要有能力的朋友的帮衬。

是故,朋友之间的亲密往来,一般也是选择有雄才大略的人;平头百姓的愿望,也是顺从威武勇猛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意气相投,才能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674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