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疑问句举例大全关于大自然的(疑问句举例大全20个)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或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疑问句举例大全关于大自然的(疑问句举例大全20个)

(例:①春天的百花送来了浓香。②请你再说一遍。③谁不知道这件事是他做的呢。)

1.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2.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①你是从哪儿来的?②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1.句子里虽然有疑问词,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问号应改作逗号)

2.句子虽然包含选择性的疑问形式,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问号应改作句号)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①这是多么平静的一片原野!②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③起立!)

1.滥用叹号。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叹号。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叹号。如: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血直往上涌!(叹号应改作句号)

2.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断了句子。如: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叹号应改作逗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牛身上到处都是宝,肉可吃,奶可喝,肝、脾、骨、鼻可做药。)

1.没有注意到并列词语的层次。层次不同的并列关系,上一层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如: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应作: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2.词语间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却用了顿号。如: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3."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用了顿号。如: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时把握需求信息。("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

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例:丰子恺,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

1.插入语没有加逗号跟其他成分分隔。如:毫无疑问对这种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毫无疑问"后面应加逗号)

2.不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把句子肢解了。如: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作为"前面的逗号应去掉)

分号;:表示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有分清分句层次的作用。凡是复句中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示层次的地方就用分号。

(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下巴上有一把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1.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分号。如:报名者请携带户口簿;身份证;高中毕业证书;体检证明;两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四个分号都应改作逗号)

2.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如: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而且"前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

3.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却用了分号。如: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经济"后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

4.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出现了句号。须知:分号所表示的停顿或分隔的层次小于句号。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后或总括性话语前的停顿,也常用在书信、发言稿的称呼语后面。

(例:菜场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韭菜、黄瓜等,品种可真多啊!)

1.冒号套用。应避免一个冒号范围里再用冒号。如: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第一个冒号应改作逗号)

2.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后的词语,这个动词之后却用了冒号。如:厂领导及时提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3.冒号用在了没有停顿的地方。如:女乘务员小心地端起杯子,正准备换个地方放,突然,随着一声:"谁让你动我的杯子"的怒吼,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一把夺走了杯子。(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4.冒号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如:他们加强了施工现场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甚至每一个工点的安全管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苗头实行"三不放过":即没查出原因不放过,当事人和施工人员没有深刻认识事故苗头的后果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句中的冒号应改作逗号,或者保留冒号去掉"即"字)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示例: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需要强调的内容。

示例: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表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示例: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4.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示例: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5.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示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谈幸福:

6.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和节日一起标引。

示例:“5·12”汶川大地震。

1.滥用引号。词语没有特殊含义,随便加上了引号。如:樱花飘落时,就像漫天的"雪花"在飞舞。(句中的引号应去掉)

2.引号前后相关的标点处理错误。如: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可改作:①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②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

(1)表示文中省略了的话。

(例: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表示沉默,话语中断,欲言又止等。

(例:她犹犹豫豫地说:“只是,我怕同学们会……”)

(3)列举或序数的省略。

(例:森林里的动物,野猪啦、小鹿啦、斑马啦……看到老虎,都跑了。)

(4)说话断断续续。

(例: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1.滥用省略号。如:为什么街头小青年满口脏字?为什么摩登女郎徒有其表,一张口就是污言秽语……?(应去掉省略号)

2.省略号和"等""之类"并用。因为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两者不能并用。如:在另一领域中,人却超越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计算机……等等。(应去掉省略号)

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示例1:《红楼梦》(书名)

示例2:《人民日报》(报纸名)

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示例1:《渔光曲》(电影名)

示例2:《追梦录》(电视剧名)

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示例: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收获很大。

4.当书名号中还需要用书名号时,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

示例:《教育部关于提请审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

1.滥用书名号,随意超出应用范围,如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也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有不当之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永久牌》自行车‖《桑塔那》轿车‖颁发《身份证》‖持有《经营许可证》‖附有《产品合格证》‖办理《营业执照》‖填报《职工下岗登记表》‖组建室内乐队《爱乐女》‖荣获《百花奖》‖举办《喜乐杯》足球赛‖《科技日语速成班》招生‖召开《'99油画艺术研讨会》‖《法国近代艺术展览》开幕‖已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采用。

2.建筑或单位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参观天坛《祈年殿》‖住在《北京饭店》。

3.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称不符,或者将选题内容与篇章标题混为一谈。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

(1)摘自《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半月谈内部版》"应改作"《半月谈》(内部版)")

(2)《人民邮电报》刊发了这篇文章。("《人民邮电报》"应改作"《人民邮电》报")

(3)有个同学说,老师教他们,以后再遇到《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中学生"的程式来写,保险不会豁边。(书名号应改作引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663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