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2023年西南大学考博(西南大学2021年考博时间)

初见,乍惊欢

久处,亦怦然

2023年西南大学考博(西南大学2021年考博时间)

今日—西南政法大学

三维分析:

城市—重庆

雾都山城,如海市蜃楼一般,梦魅魔幻。却也是一派俗世的红尘,光影交织,熙熙攘攘。

现代化的水泥森林,与古老的码头城堡,交相辉映。自然旖旎的风光,与热辣淳朴的民风,相得益彰。

或许有人会说,若不是抗战的迁移、三线的建设、三峡的伟业,重庆根本不具备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先天条件。那么,既然后天营养充沛,又何不乘势而为呢?明明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两江的阔,开拓了眼界;群山的狭,历练着不屈;雾霭的浓,孕育了隐忍;红油的辣,激发着欲望。

火锅是攻,小面是守,浓辣炙烈的川渝口味,总会让人印象深刻。或许是老餮福地,又或是味蕾地狱。这种爱与惧,总是针尖麦芒,却又相辅相成。同理,还有那立体迷宫一般的街道交通,满眼的无奈,却挥洒着浪漫。

一座规模堪比一省的直辖市,只需妥善解决好城乡贫富差距和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那么稳定的人口、土地、政策、区位红利,重庆未来能够成就的,绝不甘于仅仅是西南双璧之一。

宜居,宜业。我们是否会最终留下?问心,问情。

院校—政才西南

重庆解放不久,为改造、建设和平、团结的新重庆,建立一所党校性质的高校迫在眉睫,1950年,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成立,刘伯承元帅亲任校长。

1953年,在革命大学基础之上,合并重大、川大、贵大、云大法律系,西南政法大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出道即巅峰。

1978年,国家恢复全国重点大学制度,在中国政法大学因文革还未复校的情况下,西南政法大学是唯一的政法类重点大学。并于2003年,成为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不得不提到2000年左右的全国院校合并潮,在这期间,因合并而做强自己的案例,不胜枚举,浙大鲸吞浙农、浙医、杭大;武大合并武汉水利与测绘;吉大吃下吉林工业与白求恩医学;同济大学通过与上海铁道大学的融合,得以重新恢复医学。

合并不成的案例同样也不少见,傲娇的南京大学错过了东南、南邮、南医;南开与天大合并或可成为C10,却杯葛日久,且谁也甭想拿下天医。

而西南政法,则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护校运动,拒绝像华西下嫁川大一般,被纳入重庆大学。论名气、论校友、论江湖地位,我西政与你重大,不遑多让。

哪怕是错失985,也拒绝被合并,彰显自己的独立性,西南政法,令人尊敬。而作为专业性高校的典范,法学五院四系的排头兵,某些仅仅代表规模与综合性的标签,也并非必须。

专业—厚德重法

法学,必须是首先要被提到的学科,没有其他可能。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仅在A+人大与中国政法之下。本科专业上,法学专业全国第4,知识产权全国第3。

第四轮法学学科评估

在二级学科上,经济法与诉讼法,为国家重点学科,而法理学、民法学、商法学,亦为国家精品课程。学术期刊《现代法学》是全国最早复办的法学理论期刊。

政法大学,兼具“法”与“政”,西南政法大学也拥有自己的侦查学院,并于18年转型为国家安全学院,其侦查学是我国首个此学科本科专业,并拥有罕见的侦查学硕士点和博士点。虽属公安类专业,但遗憾的是,不能参加公安联考,只能是社招主力。

虽然西政多年来也非常注重学科综合性建设,但底蕴不足,总体水平未必突出,相对值得称道的,是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新闻传播类专业,以及全国排名第15位的审计学。

心理分析:

任谁都明白,在报考阶段,西政是一个专业引领学校的存在,最吸引人的专业,必是法学,而同组其他专业,都仅是配菜,录取分数不可能凌驾于法学。

但自2020年开始,曾经的配菜,新闻、英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却摇身一变,以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的面貌,重新呈现在考生家长眼前。22年,又多了一个审计。

“法学+英语”、“法学+审计”,这样华丽的改头换面,很巧妙地抓住了家长对于双学位能够多拿多占的心态,吸睛能力十足,刺激了报考的冲动。

多年来,“双学位”一直是一个非常含糊的词汇,多重诠释。但自《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颁布之后,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终于有了明确的界定。这之中,只有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才是最高规格,通过高考统招招生,两个学位应具有同等效力。

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只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所授两个学位在证书中予以注明。虽然在头两年,在关于是否能够参加司法考试的问题上含糊其辞,但如今已得到确认具备同等资格。

“双师同堂”、“双证同效”满足了太多的幻想,但这些专业依然归属于外国语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而非法学院。要么是相应的增加法学课程,要么是双向的课业压力。本科就是本科,四年的时间,终归有限。是瞄准一点夯实基础,还是两边靠多劳多得,仁者见仁。

第二轮“双一流”,西政依然没有入围,不过,医学、法学类高校,本就有其自己行业内的评判标准与评价体系,不完全需要依附于一个统一的标准之中。

技术分析:

无论是分数还是位次,新高考三年以来,西政的微量波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是2022年,院校的标签效应更为显著,同步于985层次的211以及混迹与211行列中的双非,都体现出明显的颓势,但西南政法依然是少数的倔强。

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在津录取统计(请横屏观看)

毫无疑问,既然是由头部学科领航的专业性高校,那么专业坚挺即可保证院校的坚挺。法学,本就是应用型文科专业之王,即便是红牌专业,但西政法学却是马太效应的收益一方,同时也不能否认四个双学位专业的提拉效果。

另外,西政组内分差始终在7、8分之间,曾经的法学独大,也变成由法学及四个双学位的多头出击。下五个专业的录取者,仅仅是竞争上五个专业差之毫厘的失败者,所以上五和下五之间,一定存着一个浅浅的分数界限,但绝不会是一天一地的位次鸿沟。

投档过程中,同分状态看语文,而在分专业阶段,西政作为偏文高校,总分相同,依然是语文优先。

就业分析:

31.3%的深造率,属于中等211高校水准。升学目标除本校外,以国内其他政法大学为主。全国法考通过率多年来一直在10%-18%之间徘徊,而2022年西南政法通过率可达59%,其中,本科生应在50%以上,研究生在80%以上。

在重文轻理的国考、省考公务员招录中,即使不算监、检、法,法学依旧是招录所需专业的重头,毕竟任何专业机关,都有自己的条法科或法制办。

律师群体,只可惜西政并不位于京沪,红圈所合伙人的数量,无法与“清北人法贸、复交政贸外”相抗衡,但若纵观全国,则是另一番场景。

央国企、顶尖三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同样不会拒绝西政,在融资并购、法务咨询、文书拟定、财税审计,也是他们的业务范畴。

更不要说兼具警校性质的西政,在全国公安、司法系统的庞大校友群体。

事实上,“西南政法派”,确实存在。

沽上匹夫三杯狂,

敢做卫阳知世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610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