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大危机(2023年经济危机能过去吗)
大疫三年,国家耗费了大量财力用于防治疫情,虽然疫情起始的时候,中国得益于防控措施得当,迅速复工复产,而同期的其他国家则因为封控导致停工停产,因此,中国虽然因为疫情导致内需下跌,但出口的飞速增长拯救了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其实就是一个二元结构。
内需与出口长期以来扛起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旗,当出口不振时,就依靠内需拉动,当内需出现问题时,就依靠出口拉动。
2023年经济大危机(2023年经济危机能过去吗)
在内需拉动中,房地产长期以来由于其供应链非常长,拉动的上下游产业非常庞大,带动了上亿人口就业,当外需出现问题时,房地产活跃度上升,就业稳定,收入上升,地方卖地财政收入大增。
而出口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些行业基本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吸纳了超过1.8亿人口的就业。
虽然中国的新技术,新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从整体来说,依然无法充当拉动内需的火车头。
房地产+基建组合模式依然将决定中国经济在明年复苏的程度。
如果房地产不能迅速恢复,那么基建拉动边际效用将大打折扣,显得独木难支。
那么,在疫情中严重受损的餐饮,旅游,零售,酒店业等行业将很难在明年上半年复苏。
整个内需经济就无法拉动经济复苏。
而从外部即出口来看,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美国债务高企,由于前两年的大量印钞,导致严重通胀,而美国通过加息来平抑通胀似乎更像饮鸩止渴。明年美国陷入衰退是大概率事件。
欧洲区一方面陷入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由于欧元近期兑美元大幅度升值,给欧洲出口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更加增加了欧洲区经济复苏的难度。
欧美经济衰退也会深刻影响东南亚国家,东南亚经济遇到的困难将在明年年初显现出来。
中国贸易的三大伙伴同时出现问题,将让明年的外贸面临更大困境。
其实,出口在九月就已经开始增长乏力,十一月更是跌幅接近10%。
当内需和外需同时面临困境的时候,两相比较,外需的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性更大。
因此,拉动内需才是中国明年的重中之重。
内需的拉动效果和房地产复苏的速度息息相关。
而放开后的疫情将在明年一季度形成第一波感染高峰期,届时,由于感染人数集中爆发,导致很多工厂,公司以及服务行业无法正常开工,进一步影响经济复苏和外需供货。
如果中国要实现群体免疫,需要扛过第一波感染高峰期,然后再经历第二波次之后,疫情影响才会逐渐减弱。
所以,我们在疫情放开后并不会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马上就可以去工作,去创业,就可以像以前一样挣钱,收入增加,这个愿望实现难度很大,很有可能,你会感觉比疫情封控期间更难过。
明年下半年,逐渐实现了群体免疫后的中国经济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报复性增长。
服务业将全面复苏,制造业也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期,房地产业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房地产会带动基建投资边际效应的增长。
同时,新技术,新产业也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同时,新技术,新产业将逐渐在传统制造业的渗透,提升制造业水平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2023年年底,如果新冠病毒变异没有超越人类掌控范围,那么中国经济将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