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翻译)
#媒体人周刊#
兰陵书院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翻译)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著名诗人李白在《客中行》中如此写到。诗中所提到的兰陵,即山东兰陵古城。兰陵,属历史文化名镇,具有三千年的历史,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就在此居住,周朝时,周公兼治七十二国,在兰陵筑土城一座,用大块红石做地基,夯土做墙,南北东西长各约2华里,墙高3米,厚接近1米。当地人俗称“土围子”。古城墙(内城)为“兰陵王”扩建。在唐朝时,为兰陵城内城墙。
兰陵笑笑生著《金瓶梅》
古镇兰陵地杰人灵。人才辈出。《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与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鲁迅先生称之为开人情小说之先河,据专家学者考证,其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兰陵人。
梁武帝萧衍
兰陵萧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兰陵萧氏是开基于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望族[1],起自两晋时期,永嘉之乱南迁之时,因家族之大而被安置于今江苏武进一带,并侨置兰陵郡,史称“南兰陵”,故仍以兰陵萧氏相称。梁武帝萧衍即是兰陵萧氏人。
东晋郗超在他的《奉法要》一文中提到,南朝社会上盛行“岁三月六斋”,即,每年三个月、每个月六天是固定的斋日,不饮酒食肉,而代之以素食。
五月二十三日,是“月六斋”的日子,绝大多数僧人在这一天都会茹素、不食荤腥。不过,到梁武帝时,梁武帝决定利用帝王的权力,去干预僧人的仪轨、戒行,并为这个群体量身定制一套行之千年的准则。即断肉吃素食。
五月二十三日,梁武帝召集了僧尼代表一千四百四十八人,在华林园的华林殿集会讲经说法,并且宣读皇帝的诏告。
法会开始。先是南朝“都讲”慧明升座,诵唱《大般涅槃经·四相品》里关于禁断肉食的经文。要说服僧人完全放弃肉食,必须要从佛典里找依据,所以,法会最开始梁武帝就搬出了大乘佛经。
随后,梁武帝又安排法云法师详细讲解《大般涅槃经·四相品》中关于“食肉者断大慈种”的意义。
等一切铺垫做完,梁武帝祭出了这次法会的重器——《断酒肉文》。
在《大般涅槃经》里的开场白之后,由道澄法师代表梁武帝,向法会上的众僧宣读《断酒肉文》,它的推出,对于参加法会的僧人来说,不啻是重磅炸弹——从此的饮食,要断鱼肉了。
在五月二十九日,同样是“月六斋”,梁武帝在华光殿召集僧尼代表一百九十八人举行法会。这次人数少了很多,但分量却重了很多——参与法会的,基本上都是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出家人。在法会上,梁武帝针对很多人的疑问,当场与之辩驳,并以自己的帝王之尊,点名批评了几位名望颇重的出家人——这其中还包括梁武帝的家僧。
这回,南朝僧人终于在梁武帝的统治下,接受了出家人断酒肉的事实。
在梁武帝发布《断酒肉文》大约三十年后,在北方,北齐文宣帝下诏断酒肉。自此,北朝也和南朝一样,接受了出家人须断酒肉的行为准则。
梁武帝凭借帝王之尊,为后世出家人制定了行之千年的行为准则,对汉地的佛教影响深远。
梁武帝与达摩祖师还有一段公案。梁武帝说:“朕一生所有造寺、度僧、写经、弘扬佛法、到底有没有功德?”
达摩:“没有功德,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
梁武帝:“如何是真实功德呢?”
达摩说:“清净智慧是微妙圆融,本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求到的。”
梁武帝:“如何是圣人所求的第一义谛呢?”
达摩:“廓然浩荡,本无圣贤。”
梁武帝:“对朕者谁?”
达摩:“我不认识。”
历史悠久的兰陵古城,传承下来的还有美食。
兰陵豆腐脑
兰陵豆腐脑是沂蒙山地区著名的风味食品之一,又称豆腐脑粉条,滑滑爽口。豆粉辛辣味道更丰富,味道很好,老少皆宜。因为鲁南人喝豆腐脑喜欢放粉条,所以也叫叫豆腐脑粉条,当地俗称豆腐脑子。兰陵人从旅途中回来,坐在摊位前,喝一碗豆腐脑,要两个煎饼或大烧饼,这是一种回家的享受。
兰陵菜煎饼
兰陵菜煎饼不同于其他地方,因为兰陵的菜煎饼是煎饼和菜一起包裹煎熟。兰陵的菜煎饼外表金黄,嘴上脆。吃完之后,嘴里充满香味,是兰陵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吃。#美食品鉴官##本地达人计划##古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