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躁狂症(抑郁躁狂症的表现)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双向情感障碍是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表现为情绪高涨和低落交替出现,往往有明显的诱因,但也可无诱因发病,诊断上由于患者交替周期有时可长达一年,因此误诊率较高。
再加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精神类疾病的忌讳,对精神类药物的恐惧,导致患者及家属都有讳疾忌医的想法,好在近些年抑郁症的科普宣传初见成效,临床上精神疾病患者的配合度肉眼可见的提升了,今天的主角—小周—就是一位非常配合治疗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但她的经历也非常不幸。
抑郁躁狂症(抑郁躁狂症的表现)
小周诊断双向情感障碍已有十三年,但如果从最开始算,应该是接近十五年。
最开始小周因家里出了大事,导致情绪持续性的低落,以前感兴趣的东西突然就觉得无聊了,容易哭,容易发怒,睡眠质量很差,易惊醒,渐渐失去工作能力,一年后无治疗的情况下,情况好转,又逐渐出现情绪高涨,兴奋,话变得很多,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成,半年后情况好转,逐步恢复了工作能力,重新融入社会。
也是那时,小周觉得自己可能是患病了,勇敢迈入了某兄弟医院的精神科,确诊双向情感障碍,之后一直维持不错,直到一年多以前,小周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再度发病,处于低落状态,不想和人交谈,在某地被诊断为抑郁发作,坚持口服奎硫平和右佐匹克隆,症状有所缓解。
但半年前,爱人去世给了小周沉重的一击,那以后常规服药已不能控制病情,情况持续恶化,小周变得意志消沉,曾实施过自杀,但被家人及时阻止,随后整天只想躺在床上,记忆力减退,为了改善症状,小周自行将奎硫平加到4片,症状依旧不能缓解,遂在我们科室住院治疗,好转出院,近两周情况再度恶化,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小周赶紧来我科寻求治疗。
六个月前听完小周自述的病史,我心中只有一声长叹。
小周体型较胖,这可能是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所致,所以入院后我给小周完善了血常规、血脂、心电图、胸部CT等常规检查,以此来确定小周有无除双向情感障碍以外的疾病,因为精神类药物比较特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慎重,此外也可明确药物副作用严重程度。
不幸中的万幸是,只有血脂返回了异常结果,小周血甘油三酯6.43mmol/L,诊断高脂血症,除此之外并无异常。
双向情感障碍是顽固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而小周近来反复发作的病情,提示疾病正在进展,正口服的奎硫平和右佐匹克隆效用正迅速降低,药物很可能对小周不敏感,但为了确定,我决定暂时不换药,继续采取典型抗精神药+镇静催眠药的治疗方案,避免因为小周自己服药不当而导致的病情反复。
期间我多次前往病房,给小周讲解我经手的其他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经历,着重强调他们在症状缓解后,有的可以一直将病情控制在维持期,生活和健康人没有不同。我本是希望借此消除小周对疾病的恐惧,没想到小周却告诉我,原来她在确诊后病情依旧反复,更换过多种药物,疗效始终欠佳,而她因为萌生死志,便没有告诉过别人。
我心情不喜反忧,因为如果真如小周所说,那市面上适合小周的药可能不多,病情该如何控制?该如何确定什么药物对小周是敏感的?
一连五天的治疗下来,小周情况只有轻微的缓解,虽然一定程度上证明小周可能确实没有好好服药,但也证明奎硫平对小周确实不敏感。为此,我决定给小周做药物基因测序,用这个昂贵的检查来确定小周到底对什么药物敏感。
可惜,药物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送检的西酞普兰、舍曲林、文拉法辛、氟伏沙明这些常用抗抑郁药,小周都不敏感,只能慢慢尝试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富马酸奎硫平等药来控制病情。
1、配合常规检查:精神类药物常导致白细胞降低,改善情绪症状时有可能导致患者变胖,因此精神疾病患者入院,尤其是类似小周这样的长期患者,更有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因此有必要做常规的检验,家属和患者应该配合医生完成取样。
2、坚持长期治疗:双相障碍几乎都是终身反复发作,因此应坚持长期治疗。
3、不要隐瞒病情:小周隐瞒她曾经换药的历史,让治疗方案险些走入歧途,但考虑到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处于急性期时,尤其是低落时,大概率不配合治疗,这就需要家属对病人的治疗方案有清楚的了解。
患者因双向情感障碍加重2周入院,入院后为排查精神药物副作用情况,及了解患者基础情况,完善血常规、血脂等相关检查,先行奎硫平+右佐匹克隆的治疗方案明确当前治疗是否有效。
经与患者沟通了解到患者存在对多种药物不敏感的情况,经药物基因测序证实属实。
药物基因测序后,调整用药方案为劳拉西泮+富马酸奎硫平+丙戊酸钠缓释片,患者情绪低落、悲观、精神差等症状较入院时明显改善,遂予以出院,嘱定期门诊随访复查,保证病情缓解后不复发,尽量使病情稳定于维持期。
1、获取医生建议: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其中有考虑患者年龄、合并药物、健康情况等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尤其如果患者日常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应在获取精神科医生的建议后再考虑是否服用。
2、定期随访:类似小周这样对药物不敏感的患者并不少见,这些患者往往是难治的双向情感障碍,需要在门诊逐步调整药物才可能寻找到合适的药物。
3、建立应对压力性事件的机制:患者及家属应该建立应对压力性事件的机制,做到及时就诊,保护病人,如小周爱人去世后,病情加重且未能及时就医,就是因为没有应对压力性事件的机制所致。
临床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且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抑郁障碍,分别为40%和30%。这证明了坚持长期治疗的重要性,但要想让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过上正常生活还远远不够。
在疾病的分期上,小周目前尚未进入快速循环型双向情感障碍,但已经显露出了苗头。这一型患者一年内会经历4次情绪高涨和低落的反复,预后不好,且情绪翻转的周期逐渐缩短,甚至会出现一小时内就发生一次情绪翻转,这对患者和家属都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治疗上,药物治疗是目前较推荐的双向情感障碍治疗办法,但药物治疗存在一定自主性,患者拿药回家吃与不吃,医生很难控制,尤其当患者情绪高涨后,会觉得自己已经恢复,甚至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停药一旦发生,疾病很容易进入急性期,而加药则很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如呼吸暂停等。小周就曾因为爱人去世的打击自行加药,好在并未出现严重后果。
日常生活中,小周曾自杀失败,这表明虽然她的家人想要提供帮助,并有留心小周的情况,但却因为缺乏指导而没有具体的手段。一方面,没有重点的照顾和小周病情反复,更换多种药物却无人发现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长久的照顾也确实给小周家人增添了不小的负担。
目前全球有近六千万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如何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将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姓名:李宝华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医院
科室:精神卫生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