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时养生(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
中医药的发展越到后来,就越来越脱离了原本的意义,比如后世意见讲究更多的是阴阳的辩证法关系,而忽略了理解阴阳需要从四时理解。为什么是这样呢?其实这还是要从汉代的观念说起。
阴阳要分太少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
汉代的阴阳其实并不是简单的辩证法关系,而是具体的四季概念,阴阳五行都是与四季相互结合的。用时间来定义阴阳,这是汉代的阴阳学说的一个关键点。《黄帝内经》其实继承了这个一块。或者说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来说,汉代的学术是周易学术的继续,而《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的建立则是汉代学术体系的继续,所以我们理解《黄帝内经》需要从汉代的学术观点来认识。
阴阳五行其实是一体的,但是我们现在的理论貌似分开了,阴阳学说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五行学说,两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汉代,阴阳学说是可以推导五行的,五行与阴阳之间是存在对应关系的,而连接这两个学说的就是时间。
春天是少阳,夏天是太阳,秋天是太阴,冬天是少阴
大家如果没有联系四季与阴阳的关系,后面的结论是不好得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我们普遍认为,春夏需要养阳气,秋冬需要养阴气,这种理解实际上是有失本义的。毕竟,春夏的时候气候比较暖,这个时候阳气相对充足,反而是很多阴虚的患者会比较难受,能冬不能夏。而秋冬时节,大多数人的顺应天地之气,会有比较收敛的气息,此时要注意的是阴寒性的疾病,所以最重要的是阳气。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那就是春夏养阳,实际上是养的少阳,太阳,这两个对应的脏腑是肝胆,还有心脏,所以春夏养阳,实际上是发挥肝胆的疏泻功能,发挥心主神明的重点作用,这样才能避免秋冬的问题出现。
四时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空间
在《内经》的体系之中,包括五运六气,其实将时间的概念重要性放到了非常高的地位,这个对于现代医学来说是不可理喻的,或者无法理解,中国古代因为在哲学层面的早熟,在这方面很早就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向。
《黄帝内经》就是把时间当成了人类生命的根本,脱离了时间,人类的存在价值就貌似消失了,所以给出的定义是很绝对的,比如“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根本其实都是在阴阳,在时间上,从而得出时间是人类的“根”。
这种观念,其实到了西方的现代哲学才开始慢慢的注意,比如到了现象学的后期,到了海德格尔那里,才找到可以定义存在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时间,世界本来存在的东西是虚假的,如果这些存在脱离了时间,所以时间是一个非常好的维度,可以定义存在。这种观点,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年前就开始大量的使用了!
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前瞻性,还有我们的哲学发达的一个标志,包括后来中国的术数,其实绝大多数还是围绕时间开展的,完全以时间为维度去分析和开展。
#中医学习##医考##中医来了##中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4175.html